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莊子:這個世界有許多美好,而你卻僅僅看到了黑暗。

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這個世界有許多美好,而你卻僅僅看到了黑暗。

問題的根源是在於自身的“執念”,執念讓你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人生,更逃脫不了世俗對於自身的禁錮,所以有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你願意。

因為你沉浸於這些事情之中不願意釋懷,禁錮你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自己。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清泉綠草,何物不可飲啄,而鴟梟偏嗜腐鼠。噫!世之不為飛蛾鴟梟者,幾何人哉!

晴空萬里,明月高照之下,哪裡的空間不能翱翔呢?但飛蛾偏偏在夜間撲向燭火;清泉流水,綠草野果,哪一種東西不能飲食果腹?而鴟梟卻偏愛死老鼠。這世間能不像飛蛾、鴟梟這樣犯傻的人又有幾個呢。

我們犯傻的原因,就是因為執念只會讓自己看到“想”看到的事物。

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曹操與楊修兩人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楊修在曹操手下做事時,有一次曹操整修大門,剛建好的時候,曹操過來,在大門上面寫了一個“活”字。

楊修過來之後,命人將門拆掉,就說:“門中有活,為‘闊’字,這是大王嫌門寬了。”

後來有人獻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口之後,在上面寫了一個“合”字,拿給其他人看,其他人不知什麼意思,而楊修見了之後,拿起來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是讓人‘一人’各吃‘一口’,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後來曹操平漢中的時候,想繼續討伐劉備,卻無法向前推進,這個時候又很難防得住。

將軍們不知該如何作戰,曹操走入營帳之後只說了兩個字:“雞肋”。

很多人不知曹操的意思,楊修便說:“雞肋,吃起來肉不多,沒什麼好吃,但丟了又覺得可惜,曹公是想班師回朝啊。”

就私下命令士兵整理裝備,不久之後,曹操果然下令班師。

楊修的這一系列表現讓曹操看在眼中,並未得到曹操賞識,反而讓曹操心生殺心,最後找機會解決了楊修。

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楊修固然有錯,但並沒有威脅到曹操的身份和地位,也罪不至死,曹操之所以想要儘快除掉楊修,就是因為他的恐懼。

他執念在嫉妒和仇恨之中無法自拔,被情緒主導了理智,殺掉了楊修。

我們不評價這個決定的對錯,但是問題的根源卻是在於曹操對於仇恨無法釋懷,才導致了這樣一個結局,世人之所以評價曹操心胸狹隘,這件事情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別被自己的執念逼進死衚衕,才是一種智慧。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事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

所以,有大智慧的人能夠觀察到事物的遠近,因而小的不以為小,大的不以為大,這是因為知道物量無窮的道理。

不以大為大,不以小為小,是讓自己擺脫世俗之間的一個核心智慧。

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人生之所以產生執念,就是太過於認同某一件事情,但是殊不知,你所認同的未必是對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井底之蛙一般。

青蛙在淺井中游玩,將井口當做最大的天,井面當作最大的水,但是東海鱉告訴他:有一個地方叫東海,千里遙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千仞的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夏禹時代,十年有九年水淹,海水不會因此增多;商湯時代八年有七年大旱,而水位卻沒有因此減少,這是東海的快樂。

世人如同青蛙,未曾見過東海,就將淺井當做天地,把愚昧當作真理。

如果我們身處於自己的執念之中,得到的是快樂,那麼存在這種執念倒也無妨,但遺憾的是,執念通常給我們帶來的是煩惱,身處於執念之中,我們感受的只有痛苦。

莊子:別被執念逼進“死衚衕”,是一種智慧

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執念,為的是富養自己的身心與靈魂,才能體會這世間不一樣的豁達和境界。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