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共同推動,醫廢處置行業有望迎來建設高峰

我國將迎來一輪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和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高峰期。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生態環境部4月30日印發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全國範圍內,將爭取1-2年內儘快實現大城市、特大城市具備充足應急處理能力;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實現縣級以上醫療廢物全收集、全處理,並逐步覆蓋到建制鎮,爭取農村地區醫療廢物得到規範處置。

我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和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長期存在短板。平安證券等機構預測,2020年全國醫廢產量增幅預計將超過25%,醫廢處置有望成為疫情後加速成長的產業之一。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醫療廢物迅速增加,尤其是武漢市,醫療廢物的產出量從日常的每天40噸左右,陡增到峰值的247噸,而該市僅有的一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支撐,既使是滿負荷運轉每天也只能處置50噸。湖北的襄陽、黃石、咸寧等市,在每個高峰時日協同外運處置武漢醫療廢物20噸。

3月21日開始,綏芬河口岸對入境歸國人員實行就地隔離的管控措施。按照相關要求,所有隔離點的生活垃圾和醫院的醫療廢物要統一收運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進行無害化處置。因收運範圍大、數量多,牡丹江地區醫療廢物處置壓力驟然增加。

三部委共同推動,醫廢處置行業有望迎來建設高峰

4月27日,生態環境部通報的全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處置和環境監測情況顯示,截至2020年4月25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122.8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1220.0噸/天。

其中,湖北省能力從疫情前的180.0噸/天提高到658.4噸/天,武漢市能力從疫情前的50.0噸/天提高到280.1噸/天,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能力從疫情前的8.0噸/天提高到18.5噸/天,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能力從疫情前的2.0噸/天提高到7.5噸/天。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30.4萬噸。

但新增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很大一部分是靠臨時設施支撐的。

《實施方案》提出,5月底前,各地全面摸查本地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情況,處置不同類別醫療廢物的能力短板。

緊接著,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東中部地區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西部地區人口500萬以上城市,適度超前謀劃、設計、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2020年底前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尚沒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不含規劃建設的)地級市,要加快規劃選址。鼓勵人口50萬以上的縣(市)因地制宜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醫療廢物日收集處置量在5噸以上的地區,可以建設以焚燒、高溫蒸煮等為主的處置設施。鼓勵跨縣(市)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實現設施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