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6064列車駛入站臺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62年了,6063/4次列車仍然奔跑在寶雞至廣元的鐵路線上。時光在變,它卻從未褪色。綠色車身在秦巴山間穿梭,律動如初。


“往後站,別靠太近!”列車抵進鳳州車站,列車員拿著大喇叭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鳳縣站,是這輛綠巨人停靠的38個站點之一。列車單程運行350公里,由於停靠站點多,運行一趟需要23小時21分鐘。再加上運行時速在70公里每小時左右,被外界稱之為“秦嶺小慢車”。


坐公交車都需要2塊錢,而這趟車最低票價僅僅1元,全程票價21.5元,實惠的價格也使之成為“公益列車”。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排隊等候上車的鳳州初級中學學生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1、

幾十年前,60063/4是那個時代的“綠巨人”。沿線的公路沒有修通時,它唱主角。鐵路沿線的村民去遠處售賣農產品,學生出門上學,農民工去大城市打工,都需要乘坐這趟列車,時常一票難求。


現在坐車的學生少了,一個車廂都裝不滿。6號車廂被劃定為“通學車廂”,集中接待學生。學生上車後,駕輕就熟地各自尋找座位,有的靠窗坐定之後望著窗外發呆,有的扒著桌子上面放著的課外書,有的則直接拿出作業本開始趕作業。


一個學生正趴在桌子上抄寫英語單詞,作業本上還有老師批改過的紅筆印記,作業本上的字跡雖然不能說非常漂亮,但每個單詞的筆畫都很工整,能看出來在用心寫,不是為了趕作業而“狂草”。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上車後部分學生就趕緊拿出作業本趕作業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他叫裴豪傑,家住在秦嶺站附近,村子裡沒有初中,只有幼兒園和小學,因此六年級畢業後便來到鳳州初級中學就讀,如今已經初三。從三年前開始,他每週下午一點半放學,週日下午兩點在趕到學校。這樣的來來回回,列車陪伴他三年光景。


有時候會因為趕時間回學校坐客運班車,不過裴豪傑最喜歡的還是坐火車。


坐火車人不擠,能寫作業,即便客運班車速度快,但空間狹小而且沒有桌子,都沒辦法寫作業。週末,老師留有不少作業,他在火車上就能完成一部分。並且坐火車要比客運班車便宜多了,回家只用花3塊錢,而坐客車的話一張票是15塊。


像裴豪傑這樣乘坐火車求學的孩子,山區裡面還有很多。每個週五的午後,他們乘坐小慢車回家,週日上午再坐車返回學校。6號同學車廂成為列車特色服務,除了備有各類書籍,有時列車員還會教孩子們畫中國山水畫,上下學的路途並不寂寞。


2、

陳雪芹護送孩子們回家,看著這群花樣年紀的孩子們,滿眼都是自己求學時的模樣。


她是鳳州初級中學的老師。三十年前,她也是車廂裡的一名初中生。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鳳州初級中學教師陳雪芹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那個時候人可比現在多了,陳老師記憶中每到放寒暑假跟前,從四川廣元那邊過來的人烏泱烏泱的,登車時她父親就擠在人群裡,費勁的把她送上車。有一次還因為人太多沒法下車而坐過站,最後是車站的列車員跟她一起找了個貨車,把她送回家。


1993年,她坐著這趟車去鳳縣上高中;1996年,她坐著這趟車去寶雞上大學;畢業後,也是坐這趟車前往山區學校任教。現在,她又坐著這趟車送這些孩子們回家。她說,這就是緣分。


由於教語文,她的表達有散文詩的味道。“時空變換,山區孩子求知的夢想未曾改變。”這趟列車已經不單單承擔著交通運輸的功能,更承載著大山深處孩子們走出去的希望。


“現在的孩子們需要的是能夠點燃夢想的種子,一種能夠讓孩子們朝著理想目標奮鬥的動力。山區的孩子很少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如今雖然可以從網絡、手機上看到,但是與身臨其境的感覺相比要差很多。”


她更希望山區裡的孩子能夠走出去,畢竟山區裡的條件跟大城市不能相比,哪怕是山區裡的孩子可以去西安聽一場音樂會,看一次話劇,這種活動所能帶來的震撼遠不是城裡的孩子們能感受到的。


列車北去,終點站寶雞也是陳雪芹安家的地方。看著孩子們從黃牛鋪、秦嶺等車站下車,她也離家越近。有時,她會小憩一會,直到被列車員“終點站到了,請帶好行李下車”的聲音叫醒。


比起開車回家,火車上的旅程剛好可以當做慢生活來享受。藉助短暫休息,她將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丈夫和孩子,正如去程時精神飽滿地面對學生。


一前一後、一長一少,老師和學生,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相似經歷,在秦嶺小慢車上重逢相遇,在歲月的長河裡這種相遇還會繼續,承載相遇的是列車。


3、

列車上有孩子的夢想,有老師的人生,也有沿線居民的生活。蔡明美的退休生活就是在列車上賣貨。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在列車上賣農貨的蔡明美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她今年56歲了,身材本就瘦削,背起60多斤的揹簍顯得很吃力。她儘量壓低腰身,防止摔倒。上下車都要緊緊抓住扶手,稍微不慎可能仰面朝天。


這一趟是回程。兩天前,她從鳳州背了滿滿一揹簍蘋果,在去往廣元方向的列車上銷售。一般而言,坐上幾站路就能清倉,不過這一次運氣欠佳,直接一路坐到廣元。除去車費和沿途的吃喝花銷,幾乎賺不到錢。


出來一趟不容易,她立即在宏慶站從採購了一袋子黃姜和一大塊豆腐,帶回鳳州出售。黃姜4塊錢一斤收購,到鳳州可以賣7塊,每斤賺3塊錢。她背了40多斤黃姜,預計能賺百十來塊錢。還有豆腐,自己吃點,能賣出去多少便多少。這樣一來,來回一趟總算沒有白白辛苦。


家裡有兩個男孩,生活負擔讓她不得片刻清閒。二十多年來,她一有時間就背起貨物坐上火車從鳳州往南一路銷售。退休後,這種生活成為常態。她的脊背呈弓形,即便卸下揹簍也看得出壓在她身上的重擔。


6063/4列車穿越秦嶺山區,是山民售賣農產品、採購生活用品的交通工具。像蔡明美一樣的人不在少數,沿線的蘋果、獼猴桃、黃姜、青菜、家禽統統被他們搬上車,就在車廂叫賣。賣完就下車,賣不完再坐一站或者拿到沿線城鎮的集市上。白水江、燕子砭、兩當、略陽這些站,沿線村民都會集中上車售賣。


列車上還特地開通了惠農車廂,有些村民的土特產,列車員拿到廣播室免費做宣傳。之前惠農車廂裡有一個留言板,有人需要黑木耳、毛栗子、核桃啥的直接寫在上面,村民看到了下次坐車時就會帶來,不過現在都直接留村民的電話,這樣方便多了。


列車變身農貿市場,這是全國獨一份。說起來,這也是一趟扶貧列車。

4、

張永岐,是今天這趟車的列車長,從2006年開始跟這趟列車,已經十五六年的時間。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本次列車的列車長張永岐 圖源陝光燈 鍾甄/攝


巔峰時期的客流量距離現在比不太遙遠,六七年前這趟車還是滿員,而春運基本上次次都超員。到處都是人,伸不開腳。那時候,他很忙,忙到身上的制服永遠都是被汗水浸得溼漉漉。


他體會到客流變少是在蘭渝線修通以後。再後來,西成高鐵開通,對小慢車的客源又是一次衝擊。經濟發展好了,山裡好多人也都出去買房子,買轎車的人多起來,坐這趟車的人更少了。


不像以前小商小販非常多,沿線的公路還沒有通,就憑這一趟慢車在沿線各個小站上帶動區域交通。這種感覺有時是失落,有時也是安慰,畢竟大家的生活更好了。


即使客流再少,張永岐和這趟車還是一起堅持了下來。乘客少了,他反倒覺得可以更好地照顧每一位乘客。他還保持這樣的老習慣,車輛行駛途中,不斷地在車廂來回走動。即便有的車廂是空的,也照常巡視。


現在,關鍵時期6063/4次列車還是可靠的。雖然現在公路已經修通,但由於地處山區,如果遇到大雪封山,或者下雨路面被沖垮時,公路不能走,火車就是連接山區和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以雪為令”、“見風到崗”,是鐵路職工的專業術語。每當極端天氣到來,張永岐和同事們都會第一時間做好準備,做好隨時服務乘客的準備。


傍晚時分,6064次列車即將在終點寶雞進站,車上的學生們早已下完,夕陽從列車一邊的窗戶穿透到另一邊,照的車廂金燦燦的。


其實6063/4列車就像這道光,照亮的已經不僅是山區通往外界的道路,還有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


這樣一趟列車,雖然緩慢,人流量如今也變得稀少,但是連接的是美好生活。


……………………

孩子們已經下車。


蔡明美或許還在賣自己揹回來的農產品。


張永岐即將結束普通的工作日常。


陳雪芹就要短暫回到城市了。


6064回到寶雞,第二天6063又將啟程。


秦嶺小慢車從需求變成一種使命,車輪不停,人們追夢的腳步不停。


作者:鍾甄 守真孩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秦嶺最慢的一趟綠皮火車,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上每天上演人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