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為前途殺妻奪將,終為變法獻身

吳起本是衛國人,後到魯國拜了曾子,也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參的兒子為師學習儒學。

後來吳起的母親病逝而他本人並未回家奔喪,這在注重忠孝倫理的儒家看來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所以吳起被逐出了師門。


吳起:為前途殺妻奪將,終為變法獻身


之後吳起開始自學兵法,並憑藉學儒時的名氣得到魯國貴族季孫氏的賞識,將他推薦給魯國的國君。

後來齊國攻打魯國,吳起自請為將,卻遭到了魯國貴族的反對,理由是他的妻子是齊國人。最後吳起殺妻領將,儘管對於魯國而言結果是好的,但魯國的貴族依舊並未接受他,以其本人性情殘暴為由,大肆宣揚,而魯國國君也不是什麼明主,動搖辭了吳起。

被逼無法,吳起離開了魯國,投奔到魏國。

魏國的國君並不在意他殺妻這一讓人詬病的歷史,反而很欣賞其用兵之道,任用吳起為將與秦國相爭,吳起又幫助魏國奪取了西河一帶。

當時的魏國正在進行李悝變法,經歷了這一切的吳起,對於法家的東西也有了切身的體會和經驗的積累。吳起憑藉赫赫戰功成為鎮守魏國西河重鎮的西河守,也引起了公叔痤的忌憚。

在魏文侯死去後,公叔痤設計離間了魏武侯和吳起之間的信任,導致吳起又逃離了魏國。


吳起:為前途殺妻奪將,終為變法獻身


當時的戰國,各國都開始意識到了變法的重要性,紛紛變法以圖強。

楚國的楚悼公也迫切的相改變楚國的現狀,於是重用吳起,在吳起到楚國的第二年就任命他為令尹,執掌楚國的軍政大權,實行變法。

吳起也確實針對楚國地廣人少,貴族勢力太大,國貧兵弱的現狀做了變法整改。以“損有餘而補不足”為基本方針,削弱貴族特權, 加強君主權威,規定貴族只能襲爵三代,甚至將很多旁支的偏遠貴族趕到荒涼的地方去開墾耕地,所以那些被侵犯了利益的貴族基本上都對吳起恨的咬牙切齒。

後來儒家評價吳起為人刻薄寡恩也是有些偏頗,畢竟變法是一定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享受了特權的貴族舊制度在當時已經是屬於舊的生產關係了,必定要有所改變的,這也是很多變法者會不得善終的原因所在,畢竟以一人之力向整個制度發起挑戰,一旦被反撲,力量是很巨大的。

說回變法,為了改變楚國兵力弱的現狀,他將李悝的“武卒制”搬到的楚國,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

“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也就是說國家讓出一些官職來增加收入,減少國家對貴族的供養,收回傳世三代的舊貴族爵祿,以節省錢糧支援軍隊打仗。另外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國都,以加強郢都的防守。

這些措施也確實見效很快,短時間內便讓楚國富國強兵,“ 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南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楚”,為楚國擴展了疆域。


吳起:為前途殺妻奪將,終為變法獻身


然而不幸的是支持吳起變法的楚悼王突然死了,楚國的舊貴族迫不及待的反攻,在楚悼王的葬禮上直接射殺吳起,而吳起慌亂之下只得抱住楚悼王的屍體,那些貴族並未停止,吳起的身體連同楚悼王屍體一起被射穿。

儘管後來楚悼王的繼承人殺了參與事件的貴族們,但變法卻隨之戛然而止,最終失敗。這個有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大國最終被秦吞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