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發生,會不會就此改變人們以後的生活方式呢?比如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不喜歡聚會等等?

林達琳達


我覺得是應該不會的,但是這個也不好說的太死只能說因人而異吧。可以想一下嘛生活了幾十年的生活方式會這幾個月而改變嗎?肯定不會嘛就算改變也可能只改變一段時間等疫情結束了慢慢的就又回到原來的生活軌跡上去了。關於你說的不喜歡聚會那就更不現實了,我們中國人都是喜歡熱熱鬧鬧的,就說疫情期間打麻將吧。那時候疫情那麼嚴重有些人還是忍不住要聚到一起打麻將,再拿我身邊的例子吧我們這是3月15解封等過了兩天因為走親戚串門的太多17號又給封了。還有以前非典也是得戴口罩,也沒有說把戴口罩給當成一個習慣給保持下來嘛。如果這個習慣保持下來說不定這次疫情相對來說會好點。


良月貳叄


我可定會的,少吃大魚大肉少鹽的少糖的飯菜。多在家裡吃,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挺好的,也習慣了,吃完了,出去遛遛彎兒,挺舒服的











大傻DAZ


你好,我是香港寶媽小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次疫情過後,我感覺我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
改變一 :出門回家後終於記得洗手
也許疫情過後,出門未必會再需要戴口罩,但回家後趕快去洗手,一定會成為很多人一個下意識的行為
改變二:更多人接受餐桌上“多擺一雙筷子”
共吃一盤菜,這或許是生活中最常見、最毫不起眼的日常。但疫情讓我們警醒,這樣的零距離接觸,可能帶來傳染性疾病的聚集性傳播。對於傳統上傾向於合餐的國人而言,分餐不習慣、顯生分、太麻煩,配備公筷公勺或許相對更簡單易行。


改變三:無接觸支付將更加普及和流行
即使在疫情暴發以前,移動支付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疫情發生後,一張張經過轉手的“錢”確實有可能成為間接傳播源。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接觸支付降低了人們被感染的風險。
改變四:意識到在公共場所保持距離的重要性
疫情過後,相信有更多人會意識到在公共場所主動與他人保持距離的重要性。這個距離,不僅是文明的距離,更是安全的距離。文明的養成需要久久為功,這樣的距離,不是疏遠和冷漠,反而體現的是一種尊重、一種分寸、一種友好,一種對自己也對他人負責的行動自覺。
改變五:儲蓄觀念或將再被重視
這次疫情,考驗了不少人的現金流。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的催繳日期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在意外來臨的時候,手頭有點存款是一個人最大的安全感。
以上是寶媽小雪的一些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2900ab3d93c4223ac8069bbd3f5e4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