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幾個朝代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國的?你對此怎麼看?

小丑的淚5


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之前的

夏商周秦都不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中國曆代基本都採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有人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純屬扯淡。真正治理天下的是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好在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有了規範和約束才能更好的維持一個良性發展的社會秩序,如果人人都肆意妄為,那麼大家便會生活在一個乏安全感的國度,朝不保夕,隨時都會失去錢財乃至生命。當有了秩序,有了規則,人們才能心安理得的活著,儘管有的朝代分三六九等但秩序給了人們安全感。

儒家思想是帝王拿來忽悠人的那一套。先忽悠讀書人,再通過讀書人忽悠老百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別造反、忠君愛國。所以說半部論語哄天下,結果全部糊弄成功了。儒家思想至少很多讀書人還是很相信的,尤其是當今官的儒生更加維護儒家思想覺得忠君愛國是對的。但儒家思想的作用真正沒有那麼的大,孔子所講的和統治者說用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孔子的社會理想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儒家在統治者手裡不過是個工具,符合統治者的利益。

半部論語治天下,真的說的沒錯,不過這個並不是說,我讀了論語來治理你,而是我讓你讀,用論語對你洗腦,你才能被很好的管理。把論語當成繩子用,來束縛你的思維方式,進行綿羊教育,等你明白了三綱五常,放棄武力對抗,自然就好管理了。

儒家思想的消極方面: 不重視農業生產知識的傳授,不重視科學知識的學習,強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傾向於參政的。不重視邏輯,一味重視經驗,叫做"經驗理性

天地玄黃日月盈


這個很簡單,在漢代以前的朝代自然不是以儒家文化治國。因為儒家創始人孔子出生存在於春秋戰國時期,他的學說出來以後,當時並沒有馬上被統治階層認可。直到漢朝漢武帝時期,才被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得到漢武帝認可,由此成為統治階級正統思想。

但後來歷朝歷代儒家統治階層思想是教化老百姓為主的,他們還輔助有法家和兵家思想來保證其統治穩固有力。並不是只用單一的儒家思想來管理統治,那都是層面上的噱頭需要,必須輔助其他思想才能完善統治力量……


說客先生dys123


歷史上所有朝代都沒有純粹以儒家治國,當然儒家治國也試驗過,比如漢元帝時期,結果弄的一團亂,綱紀松壞,奸人輩出。

這裡可能存在一個誤區,推崇儒家並不代表就是以儒家文化治理國家。

漢武帝採納董生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他喜歡儒家學說,但是他的治國並不是以儒家治國,相反他的治國是法家治國,而且是秦法那種苛法治國。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

這一句話是漢武帝殺他妹妹的孩子時說的一句話,掉著眼淚說的。

秦朝是純粹的法家治理天下,到了劉邦時期是用道家和法家兩家治理天下。漢宣帝時用王霸之術,也就是法家與儒家相結合,這一點成了後世王朝統治天下的基本方法。

儒家不是治理國家之法,而是維護共同認知之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

司馬光在點評曹操為什麼不敢當皇帝時說的一段話就足以反應為什麼他們要推崇儒家。

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加有大功於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

他的意思就是以曹操的心思怎麼可能沒有想到當皇帝呢?只不過他受的教育約束了他的想法,使他不敢越雷池半步。

最後司馬光提出一個觀點:

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後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

儒家的核心就是忠孝,所以司馬光的觀點很直白,將忠君貫穿整個社會的始終,這樣就算有曹操這樣的人出現,也不敢走出那一步。


南宋起及之後理學為什麼能興盛,相信看到這裡的朋友應該十分清楚。所謂的儒家治理天下就是通過教化,達成對皇帝的認同感,最後自覺維護整個王朝,哪怕整個王朝已經十分腐朽。

這裡必須要強調一遍,被封建統治者推崇的儒家觀念與孔子創立的儒學已經差別很大。嚴格來說到孟子這裡,正統的儒家就斷了。大概到明代王陽明之時,又將孟子一脈重新繼上,不過王陽明一死,陽明心學迅速走向敗落,正統儒家實際又一次敗落。

有生命力的未必就是最優的。最優的未必就能長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