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看点 近几年,PBL (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如火如荼。相对于传统学校,不被“条框”限制的创新学校,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PBL热”下,学生真能学到知识和能力吗?探月学院作为创新学校代表,外滩君和探月一线教师张阳聊了聊。她结合自身经验,指出了隐藏在PBL学习背后的“门道”。

文丨周滢滢 编丨Travis

近年来,美国著名的High Tech High”(高科技高中,简称HTH)所采用的PBL教学法,点燃了国内创新教育的“火把”。

说起PBL(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大家都不陌生:

这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High Tech High 学校

这一被HTH证明为“极有可能成功”的教学法,虽然被国内各大学校追捧,但是碍于种种限制,只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和点缀。

不过,在一向“玩得很嗨”的创新学校就不同了,PBL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餐后甜点”,它就是日常学习的“主菜”。

外滩君曾经报道过的探月学院,就是这样一所高中段创新学校,堪称中国本土“High Tech High”。

和HTH一样,探月也没有所谓的“期末考试”,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大型项目展览:

有学生组织了一场关于“教育变革”的系列演讲;

有学生带来了植物性口红的公益制作和它背后的金融研究报告;

还有“代码迷”用编程制作出电子游戏;

或是一场以物理学为主题的在线博物馆……

学生纷纷以个人或集体作品,呈现在这一学期学习成果,邀请家长、同学、各行业专家、以及教育者,前来观摩和评估。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探月一角

一个月前,探月开启一个更“疯狂”的举动——“共建未来学校计划”

学校干脆将自己筹备当中,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校区设计,“贡献”了出来,交给校内外的学生来提出设计建议和项目方案。

“让没有经验的学生娃,来参与真实校园的设计?”外界直呼“玩大了”!

在探月的一线老师张阳看来,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教育空间的真实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在PBL中锻炼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张阳老师

类似这样的创新举动,在探月还有很多。

明明有一批来自各大名校、顶级实验室、各行各业的大咖老师,却不一本正经教学,整天带着孩子“疯玩”,能玩出知识和能力吗?

张阳给出了答案: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孩子要在真实世界打拼,靠的不是象牙塔里的知识。

没有高手思维的PBL,培养不了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象牙塔里的知识在真实世界能奏效吗?

和探月大多数“跨界老师”一样,张阳的经历也是不走寻常路。

复旦大学政治制度专业博士毕业后,她的足迹遍布中国现有学校生态版图:

全国条件最好的公立名校、

全国条件最差的乡村中学、

以及创新学校。

2017年,随着一部记录HTH学校创新故事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在国内热映,也带火了PBL教学法。从那时起,张阳开始摸索PBL在创新学校的实践。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

加入探月后,作为社科学部负责人,她因为杂学旁收、知识面丰富,被称为“行走的图书馆”,也是探月“素养教育地图”的创作者。

“素养”二字在探月的定义里,就是“在真实情境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和“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PBL不谋而合。

可以说,“真实”,是刻在PBL的起源和基因里的。

一直以来,评判PBL项目“真假”和“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思考并解决了真实世界的问题。

“学校和真实世界,是有巨大差异的。如何能保证学生在象牙塔里的所学,到了真实的世界里,能够奏效?”张阳表示,这正是探月坚持PBL的初衷。

于是,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开启PBL学习的契机,包括这次肆虐全球的疫情。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疫情期间,探月策划了一场特别的线上公益营:“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够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

4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报名,在探月导师和外聘专家的带领下,合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胜出团队还获得了5万元基金,用于扩大项目影响力和后续运营。

这还只是一次“热身”。

接下来的挑战营里,学生还将深度参与“人类健康”“气候变化”“教育创新”等大话题下的项目学习,与联合国发展目标挂钩,迎接全球性挑战。

学生们在张阳等探月导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使命”去开阔视野,了解真实的世界,建立并发起自己的项目。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张阳(右)和学习者交流

在探月,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参加一个跨学科的、基于真实任务的PBL课程。

“当然,我们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对项目是有探索欲和掌控感的。”

张阳说,真正的PBL学习,必须倾听学习者的声音。导师只会给到一个大话题,具体做什么方向的研究,完全取决于学生。

比如去年探月发起了一个 “畅想2049”项目,学生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角度,畅想30年的各个方面。

有学生小组对咖啡店感兴趣,他们就会寻找这样一个小切口:“未来,线上、线下的咖啡门店会发生的变化?”为了探讨这一问题,他们需要去主动学习经济学、供求关系、消费习惯、供应链等方面的知识。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学习高手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活动项目,外界依然有很多困惑,或者说有一些“刻板印象”。

比如提起PBL,就是让学生从真实世界中,找出一个问题来研究;只要经过问卷、采访等一番背景调查,再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就大功告成… …

在张阳看来,并非如此。

她强调,“学习过程中,是否去解决某个问题,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接近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专家、高手,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说,PBL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向真实世界里的高手学习: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有怎样的解决思路?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作为社科部负责人,张阳曾设计了一门课,叫“身为中国人的意义”,将历史和政治这两门学科内容,融通在一门课里,贯穿起3000年的中国史,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走势相对照。

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知识很好,可是,我怎么能将这些知识运用起来?”

张阳心头一震,“是呀,学生未来不一定都要去研究历史,去当历史学家,但是一定需要用到历史学的思维方式。

就好像,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政当国家领导人,但是我们可以有国家领导人所具备的视野和格局。”

她决定,要让学生向那些真正“将历史、政治用得好的人”学习。

在课程中,她和学生一起寻找,那些真正将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得好的人;去阅读和研究那些,有解决问题智慧的人和作品。

当学生发现,基辛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政治历史领域中将知识运用起来的人,就去读了他的《世界秩序》,看他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他是如何思考世界秩序的变迁。

“了解某个领域内的高手、专家,去读TA的书,有条件的话甚至跟这样的专家去交谈,才能拿到‘属人’的知识和智慧。

张阳说,这样一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还能清楚自己更具备哪种专家视角,对哪些方面更感兴趣。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学生在项目中交流、讨论

在探月的PBL项目中,同样注重向“真实世界的高手” 学习。

比如,正在进行的全球性挑战项目,学生并非“闷头去想”,而是先和那些正在为全球性挑战而努力的行动者“对话”:

他们可能是前联合国驻太平洋地区的法律顾问;

游遍世界各地积极推动人们关注气候变化的瑞典老师;

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专家;

到访过无数国内外新型学校的驻外记者;

在县城中学推动教育创新的一线老师… …

“老师,至多是学科知识学得好的人,而不是学科知识用得好的专家”,张阳说,PBL更应该提供机会,去学习真正的“专家思维”。

当然,这并非意味,学生不需要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探月,采用的是“混合式学习模式”:

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事实与概念性知识,被搬到线上,链接全球课程资源,配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节奏,同样有评估和测验;

那些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锻炼的高阶思维和能力,则在线下,在小组讨论、沟通和项目式学习中培养。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探月“知识和能力层级图”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提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同样是在做项目,PBL的研究课题,是否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在张阳看来,有天壤之别。

“在真实的世界中,别人不会告诉你,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不会告诉你,从哪个方面入手?这都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因此,除了向高手学习,

是否注重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PBL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关键。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个极端:

要么“不要问”:“教师一言堂”,学生常常被迫闭嘴,没有提问的意识和习惯;

要么“随便问”:学生缺乏引导,天马行空,不知道如何正确提问。

在张阳看来,传统教育中不太看重的“提问能力”,恰恰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想解决任何一件麻烦事儿,都得把问题定义清楚,找准背后的核心矛盾。”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算是一个好问题?

张阳借鉴《精进》这本书里的表述,将“问题”翻译为Question、ProblemPuzzle三个相近的单词:

“Question”,指哪些表述模糊,界定不清晰的问题。

比如:“如何设计一款太空望远镜?”这种问题,让人捉摸不透,提问者到底想要什么,难以获得真正的“解答(slove)”。

“Problem”,指可以界定下来的问题。

比如:“如何解决,太空望远镜的口径大小和运输可行性之间的矛盾?”这类问题是可以解答的,但解决方案多种多样,无法判断哪个是最优解。

“Puzzle”,就是那些非常清晰,可以解答的问题。

比如:“如何借鉴折纸的方法,设计一款太空望远镜的可折叠结构?”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出最佳答案。

“学生在PBL学习中,正是要经历从Question到Problem再到Puzzle,才能能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张阳说,这样的追问和思考,也是PBL最有魅力,玩起来很过瘾的地方,让学生看到:前人的经验在哪里?解决这个问题的限制在哪里?

类似像这样的提问技巧和思维工具,在“探月提问技巧墙”上还有很多。学生没必要掌握所有的技巧和工具,只需选用其中一种,在项目学习和课堂探究中,不断练习。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更多隐藏于PBL背后的“门道”

除了以上这些,张阳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指出更多隐藏在PBL项目学习背后的“门道”。

W=外滩君 Z=张阳

W:如何保证学生在PBL学习中,真正掌握了学科知识?

Z:在探月,不同类型知识,其实对应不同的学习和评估方法。不是所有学科知识,都以PBL的形式来学习。

比如,最外一层“需要熟悉的知识”,是线上自学,也会有传统测验;最内层“大概念和核心任务”,则采用PBL学习和表现性评价,保证学生真的能“活学、会用”。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此外,老师在设计PBL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能区分“真正理解”和“貌似理解”的评估点,这是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的试金石。

为了保证PBL评估点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探月会采用斯坦福大学SCALE中心的量规,请他们来做教师培训。

W:PBL一定要是活动的形式吗?

Z:不一定,学校其实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很多轻量型、非活动式的PBL。

一次课堂探究,也可以视作一场“微型PBL”,关键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获得可迁移能力。

举个例子,我给学生讲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时,不会满足于让他们知道“讳疾忌医”的背后寓意和道理,而是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我是扁鹊,特别想帮助蔡桓公,该怎么说服他?”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引子”,需要学生去探究,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沟通高手,如何向这些高手学习沟通所具备的能力。

即使在单学科学习中,我们也倾向于提出一个“更加高位、更能链接现实”的问题。

W:PBL一定要跨学科开展吗?

Z:PBL也可以在单学科下进行,但是,只有跨学科的项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上学期,我们社科学部,面向九年级新生开设了一门“社科导论”,通过一个跨学科PBL项目,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之前,能总体了解社会科学概貌,探究不同学科间的关联和边界是什么?它们分别解决什么样问题?对未来和当下的价值是什么?

这个世界不是按照学科组织起来的,而是按照挑战组织起来的。

我们不可能通过某个单独的学科,来应对真实的挑战。那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无一例外,都是有复合型知识和才能的人。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W:学生在PBL学习中一定要有作品呈现吗?

Z:我们往往有一个误解,认为作品可有可无。当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时,作品这个环节就被忽略,跳过去了。

其实,作品,是PBL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形式,它不同于普通的作业。作业可以抄袭,作品,却很难抄袭,它承载着最核心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我们上课第一天就公布了整学期的PBL项目课题,相当于“期末考试”开卷大考,学生会感叹:妈呀!真的没办法抄作业啊!还是闭卷考试轻松… …

作品,还能让别人提出反馈和意见,有了思考、复盘和迭代,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

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和体验,而忽略学生在作品中的沉淀和反思。

最后要强调一点,“外行看热闹”,PBL作品不一定多么热闹、炫酷,形式不重要。关键要透过“表象”,看学生是否在项目中,思考和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和能力。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大咖老师带着“玩”,期末也不考试,这所学校却想给孩子打造高手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