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同樣是春草迷離的四月,讓我們把史書翻回到春秋戰國的吳國,重溫要離刺殺慶忌的悲情故事。即使在歷史中那是一個最為豪傑輩出、精彩紛呈的時代,他們也是一段讓人驚心動魄、唏噓不已的傳奇。

這兩個本無交集的人物,終於在命運之手的推動下,於一個特定的時刻糾纏在一起,定格為無法掙脫的宿命,在千載直下的時間長河裡,散發出異樣的光彩。


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刺客風流:要離與慶忌

刺殺慶忌,尤其是像要離這樣的一個人,起碼在當時絕大多數人看來,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究竟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要離完成刺殺慶忌的壯舉呢?

其實歷史上對要離的人品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太史公司馬遷也似乎因為爭議未把要離納入刺客列傳。《東周列國志》之所以給要離貼注的標籤是貪功名而非利祿,因為在成功刺殺慶忌後,要離沒有去吳國領賞而選擇了自刎而死。《呂氏春秋》仲冬紀第十一《忠廉》:"要離可謂不為賞動矣。故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廉故不以貴富而忘其辱。"這恰恰也佐證了要離這次行動的初旨所在,他選擇這樣悲壯地死去,為成就他的千載功名劃上了最完美的一筆。

據史書記載,一直以捕魚為業的要離身形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有別於眾人,其貌不揚而又出身卑微。

從心理學的角度推斷,要離這樣性格的人物,命運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不同的方向,一個是自卑自慚,默默消隱於人群的最深處,另一個則是以驚世駭俗的行事來向別人證明自己並不平凡。很多事實證明,人往往越是卑微反而越有證明自身價值的渴望,越希望得到世人的認可:你們不都是看不起我嗎,我一定會讓你們刮目相看!這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嘶啞的吶喊,是對命運不公的反抗。

而要離更是超越了這種精神層面而有了更高的追求。


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吳王闔閭的屏幕形象

要離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刺客,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要離也選擇了刺殺這條不歸路。為了完成畢生的夙願,他為之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他身體孱弱但是苦練劍技,因此成為了當時有名的擊劍能手;他善於思考,工於智謀,這從他完全一個人制定了行刺慶忌的計劃並且獲得成功足見一斑;或是遺傳或是後天錘鍊,他膽氣過人,敢於羞辱當時東海勇士椒邱訢並最終造成他自殺身亡。

要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顧一切的決絕,一直在等待著那個最好的時機來完成他的最高夢想,書寫一篇屬於他自己的絕世傳奇。

吳王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5年的四月,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來了,要離一直在努力證明自身價值的付出沒有白費,他進入了吳王和伍子胥的視線。

那個強大勇武、光彩照人、堪稱當世豪雄的慶忌無疑是他最為理想的目標,這也很好地詮釋了為什麼要離會自薦去執行這個艱鉅的刺殺任務。

這一年,楚平王病故,公子光和伍子胥藉機啟動了蓄謀已久的刺僚行動,以刺客專諸在宴席上魚腹藏劍殺死了吳王僚,公子光成功地取得了吳國的政權,成為了歷史上的吳王闔閭。但是王僚那個勇武過人的王子慶忌警覺性高,成功擺脫了公子光的追殺,逃到了衛國的艾城,開始在那裡招納死士,結交諸國,準備報殺父奪國之仇。這對剛剛成為吳王的闔閭來說不啻如魚刺在喉,整日裡提心吊膽,寢食難安,於是他又想到了心腹伍子胥,讓其設法除掉慶忌這個心頭大患,伍子胥想到了要離。


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一生為復仇而活的伍子胥

《呂氏春秋》曰: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莫之能殺,吳王患之。吳王之友曰要離謂王曰:"臣請殺之。"吳王不信,曰:"汝拔劍不能舉臂,上車不能登足,汝能殺之?"他對慶忌是極為忌憚的:"慶忌之勇,世所聞也。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吾嘗追之於江,駟馬馳不及,射之闇接,矢不可中。今子之力不如也。"

可見,最初吳王對使用要離這樣的人來完成殺死慶忌也是沒有什麼信心。但是要離用他近乎完美的策劃,和甘於付出妻兒性命和自己斷臂這樣瘋狂而巨大的代價打消了吳王的疑慮,計劃得到了吳王的認可。

於是在朝堂之上,吳王與要離合演了一出苦肉計,吳王先斷要離右臂,後又戮其妻子,焚屍於市,要離自此逃出吳國併成功投靠了慶忌。

精心設計的計劃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完美的實施,要離距離自己心中的那個目標也越來越近。無法想象要離每天是在怎樣一種極度的興奮中戰慄,但是他表面上看來一定很平靜很安然,作為一名優秀的刺客,他一向有著近乎殘酷的隱忍和自律,這是長期刻意磨練的結果,也是積聚多年的能量即將爆發前的平靜,他成功地騙過了多疑的慶忌,隱忍不發直到在船頭完成那驚天動地的一記刺殺。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他身上極具古代遊俠精神,不計生死,千金一諾,不為私利,只為揚名。人的性格永遠是個難以言述的複合體,要離之所以接下了這份有死無生的任務,肯定也有考慮為黎民百姓謀求安生的因素在內,因為被仇恨之火灼燒的慶忌必然會給吳國的百姓帶來戰爭和死亡。


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要離江上刺慶忌

要離被慶忌釋放後投江自盡,船上的人把他撈上來,要離問:"你們為什麼救我?"大家說:"慶忌已經放過了你,你回吳國去吧,一定能夠封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要離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拔劍自刎。要離在功成名就之時,沒有選擇榮華富貴而是慷慨赴死,這樣的壯烈豪情才是一直被後世所稱道的原因所在。

陸游《月下醉題》:"生擬入山隨李廣,死當穿冢近要離。一樽強醉南樓月,感慨長吟恐過悲。"清代王士禛也作有《題尤展成新樂府》:千金匕首土花斑,兒女恩仇事等閒。他日與君論劍術,要離冢畔買青山。

後來慶忌的手下歸降了吳王,把要離的屍體獻給闔閭,吳王根據要離生前的遺願,追封了要離的妻兒,並令伍子胥將其葬於鴻山的專諸墓旁,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慰藉一下要離的在天之靈吧。杜甫曾經為李白寫過一句: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在這裡用來形容要離的一生,應該也是恰如其份的吧。

讓我們再重溫一次要離和慶忌命運的最後碰撞。。

吳國邗邑,滿載甲士的船隊正在行駛,大江之上,天風浩蕩,作為主帥的公子慶忌昂然立於船頭,想著國仇家恨就要一朝得雪,眉宇之間不禁神采飛揚。已經成為慶忌心腹的要離一直站在上風位置,等待著稍縱即逝的時機。他本就瘦弱,之前又失去了右臂,面對的又是有著萬夫之勇的慶忌,左臂需要藉助風勢才能完成這次蓄謀已久的擊殺。


寬恕:悲情英雄慶忌留給世間的最後禮物

人們以慶忌塔紀念這位英雄

突然一陣狂風吹過,船體顛簸搖晃不已,要離動了。

短矛帶著他生命中全部的企念刺向慶忌,鋒利無儔的短矛瞬間穿透了心窩,一直穿透後背而出。身受重傷的慶忌此刻終於醒悟要離斷臂毀家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不愧為血勇之士,忍著劇痛,單手提著要離,把他的頭浸入水中,反覆了三次,才把淹得半死的要離橫放到自己的膝蓋上,大笑著對他說:"天下居然有像你這樣的勇士,竟然能用這種苦肉計來刺殺我啊!"慶忌身邊的衛士衝上來要把要離碎屍萬段,慶忌擺了擺手說:"這個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怎麼可以在一天之內殺死天下兩個勇士呢!"慶忌血染征衣,傷勢太重,他深知自己不能支撐多久了,就對他左右的衛士說:"你們不要殺死要離,可以放他回吳國,以表彰他的忠烈。"說完,他把要離扔到甲板上,用手猛一下子抽出刺穿身體的短矛,頓時血流如注,向天而死。

慶忌和要離其實都可稱得上一代風流,一個驍勇仁恕,光風霽月,一個隱忍堅毅,無畏犧牲,只不過在風詭雲譎、爭權奪利的政治殘殺中沒有誰會是最終的勝利者,只能一道成為那個亂世可悲的犧牲品。

要離追求的是古之遊俠那種輕生死,重然喏,不為謀利,但求千古留名的境界,最終得償所願,但是他驚天動地的一擊終究沒有慶忌用生命書寫的寬容強大。慶忌的強大正在於他把能殺而未殺、淹得半死的要離扔在甲板時的豁然一笑,也許那一刻瀕死的慶忌心裡想的是:無敵,真的是寂寞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