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4月18日,河南原陽縣某小區堆放的土方中陸續挖出4具屍體,經鑑定他們正是失蹤了兩個小時的四名孩子,初步判斷,可能是因土方壓埋窒息。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事件一出牽動了無數家長的心,大家紛紛關注事件的經過,許多網友甚至在新聞端下譴責施工方和孩子的父母,然而“事後諸葛亮”並不能切實上解決孩子周遭的安全隱患問題。


由於疫情發展得到控制,孩子游玩的心早已蠢蠢欲動,他們天性就是愛玩,喜歡自由,熱愛冒險。家長往往分身乏術,難以壓制其探索的心,加上前段時間的關禁閉,物極必反,自由來了,意外也頻頻發生。


一、事故發生原因

從“被埋土方孩子”事故相關的新聞,我們可以獲悉的準確訊息是:

①安全隱患隨處見(事發工地圍閉有漏洞);

②家長監管不力(事發前報案孩子失蹤);

③意外就在身邊(土方在村子的隔壁)。


這三個方面也恰恰反映了意外事故頻繁發生的原因。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女兒今年五歲,最近有意識地培養其獨立交往的能力,除了耳提面命一些安全知識以外,還提醒她一些活動附近的安全隱患。在培養膽量、鍛鍊體魄和交際能力方面的開發去考量,孩子獨自行動是天性釋放,前提是我們家長得多留一個心眼。


二、規避風險的措施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即便是在小區範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放手的同時適當監管孩子的行為,這是家長保證孩子安全,排除安全隱患,必須做到的一個行動。同時這個行動的執行又依賴於三個方法,這三個方法就是:保持界限感,事情預判性,規避風險的能力


首先,必須告訴孩子與人交往要保持的界限感。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他的哲學著作提到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有人把它比喻為刺蝟效應,它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鮑某明在“養女”14歲時就與其發生性關係,這就是一例明顯的越界行為,異性之間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都應該保持界限感。


然而事實上,鮑某明與養女就像兩隻刺蝟,過分的親密只會互相傷害,除非一方倒下不然至死方休。告訴孩子當有人對其做出超過親密關係的行為,應該要馬上離開或者告訴大人,提醒孩子私密部位不能暴露,拒絕別人的觸摸,與人保持距離等。


其次,對事情提出假想,甚至提前預判事情的後果。


“如果你要的地方突然有車子經過你會怎麼做?”


“如果有人硬拉你去隱蔽的地方,你會怎樣處理?”


“別人給你的食物你會怎樣處理?”


這些假設性的問題多和孩子說說,一起討論,讓他了解一些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事故,而不是除了玩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最後,培養孩子規避風險的能力。

1、情景模擬式:父母扮演壞人和好人,孩子在面對好人和壞人應該有的處理方式,提前預演就是避免突發情況的最佳方案。


2、親臨其境式:帶孩子去到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告訴孩子,具體情況下,我們可能遇到的各種危險,以及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處理和規避。


3、線上教育模式:找到相關的視頻跟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建議家長儘量以動畫形式為主,一些過分暴力和血腥的場面有可能會給年幼的孩子帶來陰影。


如果這些你都說,家長太難了,太費心思。這裡直接告訴你一個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就是給年幼的孩子購買一款功能齊全,無太多閒置程序的電話手錶。


孩子意外頻發太可怕,遠離被騙,被抓,被埋的,一種方法三個措施


每半個小時和孩子聯繫一次,定位孩子所在的位置,孩子突發情況、轉移遊玩場地要告知父母,即便孩子去熟悉的人家裡也要讓對方知道,你和孩子是保持聯繫的。


別嫌打電話麻煩,這是我們放孩子自由的底線,這個底線需要一個便捷的電話手錶,去幫你守護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