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始終是複數,而非單數;社會,一直是三個層面,而不是一個

社會,始終是複數,而非單數;社會,一直是三個層面,而不是一個

小的時候,我們常常認為:所謂的社會,就是眼前看到的這一個社會。

等長大了,我們才漸漸開始明白 ——

社會,始終是複數,而非單數;社會,一直是三個層面,而不是一個。

對於剛剛畢業的、涉世未深的小青年,社會就意味著有份工作。

不需要去思考到底是體制,還是企業打工,還是混江湖。

有飯吃,才是最關鍵的事情。

對於同一屆大學畢業的同學,有的去體制裡了,有的去外企,有的則是江湖上瞎混。貌似也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偶爾大家出來聚一聚,還能一起談論過去追過哪個校花,或者是在寢室裡的各種笑話。

可是,人的認識始終是三個階段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漸漸的,大家發現,這三個社會的割切面,完全可以把人變成完全不同的類型。

※ ※ ※ ※ ※

在企業裡打工的,被各種績效考核、流程、會議、西裝、香水、項目等所環繞。當然,還有像遊戲裡打怪升級的各種職位。

從小職員到主管,然後從經理到高級經理,接著從總監到副總裁,甚至是總經理……

當然,這還不是最給力的。

如果可以從一個小公司,逐漸去大公司,甚至是世界500強。

所有的一切被稱之為“職業發展”,或者“職業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你彷彿一下子可以接觸到全球資本主義的市場脈搏。你可以看到全球各個市場的最新動態,搞的就像你家開的公司。

大家都是西裝筆挺,最起碼也是衣冠楚楚。說話中強調自己的“專業”和剋制,但是其實套路滿滿。

商界的人,是很貪婪,但是也很睿智。

他們用專業包裝住自己的私心,滿嘴的“為公司利益最大化”,或者是為公司和客戶創造價值。其實,無非是一口飯,或者是供應商給的月亮下的東西。

商界,從來是一個沒有任何良心、朋友的地方。

無論你是多大的級別,平臺就是你唯一的資源。平臺好,你的職位好,你就是爺。所有人稱呼你,總會帶個“總”。

大家出入5星級酒店,吃的用的都是有專門的標準。

3句話裡,起碼可以崩出8個英文單詞,然後報以很有禮貌的微笑。

然而,商界的人正如同市場一樣,大多數人一直在流動。一會兒在這個公司,一會兒在那個公司。

即便充滿了各種陰謀詭計、你爭我奪,然而,大家心裡都知道,其實爭的無非是眼下這口飯。你在我走,我走你升。

沒有那麼多的道理,也沒有什麼道德。商界無非是在不斷的淘汰和裝逼中,讓所有人為股東的利益去奔忙。

只不過,太多的人常常忘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 ——

平臺是平臺,你是你;所有的榮華富貴,無非是平臺給你的福利;離開了平臺,其實你什麼都不是。

如果你足夠了解商界的人,你一定會知道:

專業的樣子你要裝到位,人的穿著一定要到位,如果滿口可以多一些外語則絕對加分;聊天的時候多扯扯自己在國外的經歷絕對是不錯的。

在商界的話語譜系裡,有的只是包裹著各種商業的話語和人設,最終,真正有機會可以長期混下去的,是那些對於商界的套路非常清晰的人。

然而,無論如何,其核心始終是2個詞“專業”“價值”

即便你是有路的,這點也最好不要忘記,起碼樣子上一定要到位。

※ ※ ※ ※ ※

如何理解體制呢?

說實話,我們身邊都有在體制裡上班的人。

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國企,有的是事業單位。

體制的特性就是,你要進入一個好單位可絕對不是像商界那樣有機會碰運氣。

大家都是有路的,唯一的區別僅僅是資歷,還有路的硬氣指數。

這其實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

體制有體制的話語譜系和生存之道。

在體制裡說話,不能像商界那樣的隨意,而是要聚焦於各種“公益目標”,或者是目前在學習的各種官話。

你可以有自己的打算,你也可以有本部門的指標要去實現,然而,你不得不以公益之名去執行。

因為體制原本就是一種公益的存在,最起碼就是這麼定義的。

這也就造成體制內的人也常常很無助。

大多數的部門都很忙,可是在別的部門看來,你什麼都沒有幹。

老資歷的好不容易熬出來,總希望可以獲得成正比的回報。就拿醫院科室的主任、老教師一樣,尊重是想要,可是畢竟也是吃五穀的,也需要有正常的物質回報。

可問題是,你不能這麼說,你甚至不能表現出來,你所有的行為先天被定義為為公為民。

也因此,體制內大家壓力其實都很大 ~~

背景一般、家境一般的,你不巴結著大家怎麼可能?你不是多做事,好好學會做人,哪裡有出頭的機會?

即便你已經做人很不錯了,可是體制內升遷的機會始終非常有限,就像一個學校就這麼幾個高級教師名額一樣。憑什麼是給你?憑什麼給你們單位?

這裡面充滿了運氣,甚至是緣分。

所以,體制內的人,天然就都很小心謹慎。

又要滿足公益的設定,又要希望自己可以有發展,而這些還要看有沒有人提攜。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像商界裡的人那樣,通過跳槽就可以爬上去。

對於太多的人來說,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系統一直這麼幹下去,同事也就這麼幾張臉看幾十年。

彼此的分隔,也成了相互的宿命。可面上,畢竟要一直共事,除了無奈,只能裝的非常親熱。最好還有一些很潮流的好習慣,一起喝個網紅,經常旅遊,以便相互有個聊資。

對於體制內的人,謹小慎微,學會揣摩人心,表面非常客氣,心中各種不甘,其實是一種共性。

※ ※ ※ ※ ※

對於江湖上的人,其實真的很難說他們的不是。

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很多人長期靠著各種灰色地帶存活。

這就像細菌一樣,其實社會離不開他們,卻又常常忽視他們的存在。

這裡的江湖不僅僅是各種各樣的微小企業主,也包括各種自由職業者,甚至都說不上職業的人。

由於環境真心惡劣,信用、專業、公益,所有這些跟他們常常是不相符合的。

混的好,寶馬KTV;混得差,天天債主敲門。

對於很多江湖上的人,面子,尤其是裝出來的面子,真的非常重要。

你不能讓人家看不起。因為看不起就意味著不給你機會。

你需要比所有人更敏銳的抓住各種灰色地帶的機會,只要可以賺錢,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然而,江湖中的人,其實是最有生命力的。

儘管很多人沒有那麼多的專業、平臺、靠山、門路,但是,他們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得創新很容易成為他們這批人的標籤。

當然,江湖也有江湖的規矩,那就是信義。

簡單說,信用和義氣。

這是一個流傳了2000年多的非主流傳統,然而大家正是靠著這個,最終才有機會一起合作,來賺錢。

很多時候,江湖中的人很會卑躬屈膝,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就像當年那些鄉鎮企業家謀求訂單。

然而,江湖中的人也有自己的原則,一旦口碑砸了,其實以後非常難混。

這或許就是江湖人的宿命下的分割,有些人上去了,有些人則還在江湖的泥潭裡翻滾。

※ ※ ※ ※ ※

三個側面,一個社會。

一個真正可以做大事的人,你應該學會 ——

既可以穿西裝喝咖啡聊訂單,又可以穿工作服下去幹活;

既可以與體制內的人聊政策,又可以回來用外語開員工大會。

你要始終可以做到和這三類人相處,用適合他們的方式、話語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你要學會瞬間切換頻道,前一秒還是商界大佬溝通,下一秒就是和江湖人士開懷大笑。

這才是一個人該有的質地 !!!

一個社會,三個維度。

無論這個社會有多少階層,你總需要接觸不同階層的人。

唯有同時習慣與這三類人打交道,你才有可能最終成功。

這或許表現為是人性的分割線,但更是我們所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所共同面對的地平線。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

只有當你瞭解社會,你才會瞭解自己;只有當你瞭解自己,你才能融入社會、適應社會。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因為自此喜怒哀樂不由己。你要麼適應,要麼失敗;在沉浮中昇華,或者隕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