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時勢造英雄,自古亂世出豪傑。春秋戰國也好,秦末三國也罷,雖然生靈塗炭,但卻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出世的文臣武將。而秦末時期,二世暴虐無能,致秦末群雄並起。從熟知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到楚漢相爭劉邦勝出建立西漢結束,其間亂世,出了不少豪傑。在我們的概念中,治世能臣往往出身書香門第或門閥武將世家,然而從劉邦陣容來看,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成為了軍事天才?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千年歷史長河中,太平盛世時常有之,戰火硝煙也從未中斷。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向統治階層發起了挑戰,給了亂世梟雄推翻無道昏君統治的勇氣。雖然說陳勝吳廣起義,不到6個月便以失敗告終,但以此為界限,農民起義正式踏上歷史舞臺,而秦末,以劉邦為首的平民漢軍脫穎而出,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平民起義而建立的朝代。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從劉邦集團組成來看,樊噲乃屠狗之輩,夏侯嬰乃趕車之流,周勃吹喪為生,韓信為待業青年,除了劉邦本人和蕭何身有一官半職,其餘幾乎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反觀項羽,其團隊內部構成多以貴族門閥為主。為何劉邦率領的平民百姓能做到出將入相呢?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對待歷史公正,首先不能將其傳頌的戰無不勝,在歷史上,劉邦對戰項羽仍是敗多勝少。只能說,劉邦團隊雖然出身低微,但出身與能力無關。最初劉邦起兵攻佔沛縣,隨後攻打豐縣就大敗而歸,出師未捷可見其坎坷。而後,劉邦一路向西,所有人都是在戰爭中吸取經驗,不斷壯大實力。而且,隊伍中不斷吸收張良、韓信、酈食其、叔孫通等人才,勝利的天平才逐漸向劉邦傾斜。以眾所周知的鴻門宴舉例,樊噲以匹夫之勇,趁項莊舞劍之際奪門而入。此時的樊噲並非力壓群雄,而是以生猛之勢博得項羽的欣賞。對於樊噲,此時能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忠誠勇敢的態度。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劉邦集團,出身低微,但眼光高遠。夏侯嬰、周勃、蕭何為例,在劉邦起事之時手頭的工作足以養家餬口。而跟隨劉邦起義,則是不成功便成仁。但是他們從見到劉邦的那一刻時,就一心認定與劉邦共謀大業。在征討天下的過程中,起起落落從未遲疑,夏侯嬰舉薦韓信,周勃誅呂安劉,蕭何消除戰時後顧之憂,三人俱是立下大功。他們如果當初擇主項羽,甚至武臣田橫之輩,無論出身高貴地位,註定不能留名青史。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雖說時勢造英雄,但是沒有經歷過真槍實戰的將領註定只能紙上談兵。以戰養將,才是劉邦集團共同發展路徑。從整體角度出發,將領運籌帷幄自然是取勝之要,但戰場上的廝殺,絕非一人之力能夠掌控。即使是將領,也需要在戰火中淬鍊。高度組織化的部隊,對常勝將軍的養成極有幫助。從這個角度來講,將軍對戰爭勝利意義重大,而戰爭對將軍的塑造也意義非凡。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集團皆是出身平民而謀天下,劉邦絕非千古唯一。劉備集團中,關張二人亦非大富大貴。朱元璋集團,以朱元璋為首,徐達、常遇春、馮勝皆為平民,其中朱元璋甚至連飯都吃不上。劉邦集團,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在戰爭中磨練成長,逐步成為治世能臣。可見,出身不能註定一個人的成就與發展,能夠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只有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