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一.衰落的趙國遇到了崛起的匈奴

在趙國的北邊,茫茫草原上,一個遊牧民族在悄然崛起,這就是後來華夏民族幾代人談之色變的匈奴帝國。

原本趙國並不怕他們,趙人英勇善戰,早在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就帶著趙軍身穿胡服,使用胡人用的弓箭和戰術,一舉將林胡二族逐地千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胡服騎射。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長平之戰趙國慘敗

然而,幾十年後,林胡二族融入到了匈奴帝國,變得更加的強大。而趙國,在公元前260年,也就是胡服騎射後的45年,經受了長平之戰的慘敗,國中壯年損失殆盡,此後秦國接連對趙國發起滅國之戰,而燕國之流也趁火打劫。此時,奄奄一息的趙國,又將如何面對日益強大的匈奴帝國呢?

一個叫李牧的趙人,就在這樣危難的時刻,被任命為趙國雁門郡的太守,他肩負著在北境擋住匈奴帝國的使命。

二.李牧戍邊,在刀尖跳舞

抵擋匈奴,談何容易。敵人來無影,去無蹤,野蠻兇殘。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彪悍的匈奴人


李牧深知敵強我弱,輕易開戰,一旦防線失守,敵人就會深入內陸,趙國將再無力量抵抗強秦,可能就到了舉國傾覆的險境。然而,面對強敵,李牧的目標卻不僅僅是要抵擋,而是要一舉將這樣的敵人打殘、打痛,打得他們一代人都不敢再來,這樣才能安心抗秦。惡劣的敵我形勢,有限的資源,留給李牧的機會並不多,此時,他彷彿站在了刀尖,然而戰神就是戰神,即便是站在刀尖,他也要跳出優美的舞姿。他決心打防守反擊,一擊致命

防守反擊,首先要防。面對來去無蹤的敵人,李牧首先是想盡辦法為防守贏得時間。於是,他非常重視烽火臺的預警作用,匈奴人的戰馬跑不過烽火傳遞的速度。這樣,讓百姓和士兵能及時撤退到城中,保存實力。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古代的烽火臺


此外,李牧安排了大量的間諜在當地的部落裡。他們可以提前刺探到匈奴進攻的路線和時間,讓李牧有更充足的準備時間。同時,這些間諜還會將匈奴部落的風土人情,戰術特點,人員變動,內部矛盾,及時的傳回來,讓李牧對敵人一清二楚。

當敵人來襲,李牧要求所有部隊退守城池,有妄自出戰者,必定軍法從事。

這樣一來,匈奴人很難再像之前那樣打劫了,氣得在城下大罵趙軍是縮頭烏龜。城頭的將士氣在心裡,身為軍人,受這樣的窩囊氣,比戰死還難受。可是,他們哪裡知道這是李牧的驕兵之計啊。

因為防守做得好,邊境城池的百姓很少再被匈奴人洗劫了。邊境城市的稅收,如今慢慢地充盈了起來。李牧將這些物資都分給了將士改善生活,每天還殺幾頭牛來犒勞將士。吃飽、喝足、睡好,剩下的時間,就是高強度的訓練。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戰國四大名將——李牧


此時,李牧很清楚,他要磨出一把鋒利無比的劍,一擊刺中匈奴人沒有防備的胸膛。然而,就在李牧正在一步步推進自己的計劃時,趙王已經迫不及待了。

三. 戰場外,才是最難的

長平之戰後,秦國對疲憊不堪的趙國,接連發起了滅國之戰。趙國不分男女老幼,全民皆兵,終於在魏楚聯軍的幫助下,解了邯鄲之圍。在朝不保夕的時候,李牧的北境邊防軍,成為了趙國最後的希望。所以趙王接連下詔命令李牧出擊,儘快解決匈奴人,好帶兵南下,迎接秦國更猛烈的攻擊。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邯鄲之戰,趙國全民苦戰


出擊,除了是趙王的渴望,對於一直被匈奴人罵成縮頭烏龜的將士,壓抑了太久,也同樣是他們的渴望。然而,李牧深知,此時匈奴人還沒完全放鬆警惕,將士的戰術訓練也未完成。面對內外壓力,出擊或許是最簡單的事,然而對於一位要對結果負責的將軍,頂住壓力等待戰機,往往是最難的。

於是,李牧堅決拒絕出兵,這樣也徹底激怒了趙王。趙王下達了撤換李牧的命令,也同時派來了一位新的將軍。

在那一刻,雖然李牧理解趙王、也理解趙國,然而內心卻越發的悲涼。因為他不被理解;因為他準備了那麼久,卻功虧一簣;更因為他似乎已經看到了一批批將士將倒在了匈奴人刀下,被戰馬無情地踐踏。

就這樣,李牧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劈柴,打獵,垂釣,陪伴妻兒,多年的戎馬生涯,難得有這一片空閒。然而,看似這平靜的生活,內心深處卻永遠在隱隱作痛。他經常傍晚站在山坡上,藉著夕陽,一個人冷冷地眺望地著北邊。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夕陽下,眺望北疆


不時有些書信會送到他的府上。最多的,是曾經的部下寄來的,信中說:新的將軍帶著他們開始反擊匈奴人了。將士們耳目一新,開始磨刀霍霍,準備痛擊匈奴人了。大家都很興奮,壓抑在心中的一團火,終於可以爆發了。

再後來,部下的書信越來越多了,反映的更多是戰場上失利的消息,有戰友犧牲時的傷痛,有對戰爭的失望,有對新將軍指揮能力的指責,而慢慢地,更多地是他們對李牧的懷念。似乎所有人越來越理解他了,期盼他了。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匈奴人洗劫後的戰利品


一份召他重返北境的詔書下來了,顯然,理解和期盼他的已不再只是將士,還有已經意識到錯誤的趙王。從李牧離開後,接二連三作戰失利的戰報,到越來越多城池被匈奴人洗劫,讓趙王不得不放下君王的尊嚴,召李牧重返戰場。

一直在渴望這一天的李牧,卻以身體有恙為由,拒絕了趙王的任命。因為他知道,不被絕對地信任和絕對放權,他返回北邊也同樣打不過匈奴人。趙王親自來到了李牧的府上,答應了李牧所有的要求,終於,君臣二人,心走到了一起。

剩下的,就在戰場上了。

四.利劍出鞘,直刺胸膛

李牧回來了,將士和邊民奔走相告,多日來籠罩在他們頭上失利的愁雲,煙消雲散。回來的不只是李牧,更重要的,是將士和趙王對他的理解和信任。

於是,李牧很快恢復了之前的防守策略,重新重視烽火和間諜工作,加強戰士的戰術訓練。在囂張的匈奴人面前,又變成了從前的那隻縮頭烏龜,而且縮得更狠。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三年過去了。

匈奴人似乎人人知道了趙軍的膽小如鼠,他們進出趙境,如同自己家的菜園。而這邊,趙軍訓練已成,戰術配合如行雲流水。唯一讓他們不爽的,就是整天躲在城裡,即便吃著牛肉,也不開心。他們心中所盼的,是要出城殺敵。

看到敵人已經驕縱,看到趙軍士氣已成,等待已久的戰機終於到了。

有一天,山坡上,趙國的一群牛羊正在那裡吃草,滿山遍野,一望無際。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牛羊遍野

一夥匈奴人看到了,衝上去就去搶,搶劫已經成為了他們營生。趙軍匆忙趕來救援,然而被匈奴人打得潰不成軍。匈奴單于得知後,親率十萬大軍,決不能讓這些牛羊從眼皮底下跑了。面對龜縮了三年的趙軍,他們早已養成了放心大膽的習慣。一路追趕,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一片山谷中。

突然,在山谷兩端的出口處,由1300輛戰車組成的兩支部隊,殺了出來,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和歸路。5萬步兵手持長盾和長戟分佈在戰車的周圍,形成了兩道銅牆鐵壁,讓匈奴人插翅難飛。在步兵的身後,數萬弓弩手,箭搭在弦上,冷冷地指向惶恐的匈奴大軍。

匈奴人向山谷的兩側張望,急切地想找到一條出路,然而,一看嚇出來了一身冷汗,心想:完蛋了!原來,在那山谷的兩側,還有共計10萬名弓弩手,正用箭指向著他們。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李牧,等待著致命一擊


李牧一聲令下,趙軍向包圍圈中的匈奴人萬箭齊射,一時間箭如雨下,匈奴人紛紛中箭墜馬,慘叫聲衝出山谷,迴盪在雲層,驚飛了樹林中的鳥獸。三年來,他們日夜操練;三年來,他們一直被這夥人罵作縮頭烏龜;三年來,他們燒殺劫獵,無惡不作,今天,每一次放箭,就是一次無比痛快的釋放。

匈奴的十萬騎兵,踏著同伴的屍體,瘋了一樣地往外衝殺。在防線即將要被突破的關鍵時刻,李牧命令最後的1.3萬騎兵,投入到了戰鬥,精疲力竭的匈奴人終於見識到了趙國騎兵的威力。

當衰落的趙國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將李牧,防守反擊,一劍封喉

鮮血染紅大地

戰鬥結束了,夕陽下,一道血色殘陽,照在山谷,染紅了大地。滿山遍野的屍體,還有沒有主人的戰馬跪地在嘶鳴。最後只有匈奴單于帶著少量隨從衝出了包圍圈,10萬人幾乎全軍覆滅。從此,匈奴人十多年不敢南下入侵了。

李牧一戰成名,此後,他將率領他的邊防軍,走向抵抗強秦的戰場,他還要繼續揹負趙國最後的希望。

終,謝謝觀賞!

下一篇,將繼續分享李牧的肥之戰,一場精彩的殲滅戰。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


備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