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說到了唐代著名的狂草大家懷素和他的草書作品《四十二章經》。說起《四十二章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筆下的《鹿鼎記》。韋小寶假扮太監混入皇宮,因誤打誤撞除掉鰲拜而獲得皇帝寵信,此外他還在天地會和神龍教內都任高職,一度把朝廷攪得天翻地覆都是因為那八本《四十二章經》。

這次的文章中,我們就來看看江湖傳說中的《四十二章經》和真實的《四十二章經》到底有何不同吧!

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四十二章經》局部

在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記》裡,天地會、神龍教、朝廷都在找這八本書。江湖傳言《四十二章經》裡暗藏了大清龍脈,只要集齊了八本《四十二章經》就可以召喚“神龍”,找到龍脈並挖斷它,以此毀滅大清王朝的根基,這天下又會重歸到漢人手中,所以各門各派都想要掌控這條“神龍”。

聽著挺不靠譜的,但當時人心未定,還是有不少武林人士心懷鬼胎,紛紛摩拳擦掌,其中就包括臺灣鄭氏、雲南沐王府以及擁兵自立的三藩。

然而在五臺山的清涼寺裡,韋小寶通過已經出家的順治皇帝得知了《四十二章經》的另一個秘密:

原來,所謂“龍脈”是假的。當年清軍入關,搜刮了大量明王朝的財寶,為了防止明朝殘餘勢力的反撲,滿人的幾位旗主將財寶藏在關外的鹿鼎山附近,以備不時之需。而藏寶地點的地圖繪製在一張羊皮,分成八份,分別藏在八本書的封皮夾層之中,由滿洲的八位旗主掌管。各位旗主為了防止後世子孫貪圖寶藏不思進取,並激勵他們守衛祖宗創下的這份基業。

他們一致決定,對外宣稱這八本書事關大清龍脈。

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鹿鼎記

那麼拋開《四十二章經》的內涵不談,單對其本身而言,《四十二章經》究竟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書,很厲害的嗎?它隱藏著失落文明?還是遠古秘寶?

實際上,《四十二章經》是正兒八經的“經書”。據歷史記載,《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四十二章經》是輯錄原始佛典《阿含經》要義的“經抄”,是一本“佛學概要入門”。由東漢時期兩位法師迦葉摩騰和竺法蘭所譯,他們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佛祖所言必定高深莫測,因此這《四十二章經》內容很簡短,就是四十二段佛祖語錄,有些甚至就是一句話,譬如: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慾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慾,愛慾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慾,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

諸如此類,共有四十二個章節,故而稱為《四十二章經》。

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由是東土佛法僧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

作為佛典傳入中土之始,祖師大德將《四十二章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並稱為“佛遺教三經”。其歷史意義,以及蘊含的佛理,珍貴程度遠勝“龍脈”“寶藏”。

《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大約相當於儒家的論語,即將門派創始人口中的金句記錄下來,啟迪眾多門徒,作用類似於教室裡的名人名言。通篇言簡義豐,明瞭易懂,涵諸法要。這部經典反覆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宣揚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世人應該放棄慾望,追求清淨超脫的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向人們弘揚了佛教文化的思想,讓更多的人學會用佛教健康的思想去學習、工作、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起虛無縹緲的鹿鼎山寶藏,這才是一筆真正的無價之寶。

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開卷闡言小乘事果,其次敘說沙門特徵,漢地至此才知有沙門戒,優婆塞戒。為後世戒律翻譯提供了依據和準則。《四十二章經》多以比喻說理,很多我們仍在使用的成語皆出於此。

從第二章起,有很多章節,一再強調要:“斷欲絕求”、“割愛去貪”、“舍愛得道”、“財色招苦”、“色慾障道”、“慾火燒身”、“意馬莫縱”、“正觀敵色”、“慾火遠離”、“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個章節中,共有十一個(四分之一強),反覆強調斷欲割愛,絕求去貪,直心離欲的問題。

由此可見,斷欲去貪對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這也可知,宣化上人所以要作此淺釋和出版此經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實在也可以說,這部經典,真是拯救西方社會,乃至世界各國社會,因誤用物質文明而產生嚴重流弊的一帖良藥了。

仁慈樂施是此經的另一重要內容。第二章言“去世資財,乞求取足”,第六章言“佛道守到仁慈,以惡來,以善往”,第九章更專言行施福報。

《四十二章經》又稱《佛說四十二章經》,名稱有七個字,這七個字有通、有別。通,就是這一個“經”字,這是一個通名,佛所說一切經典的通名就叫“經”。在“經”的上邊又有一個別名,別名就是這一部經自己的名字,它一個特別的名字,和其他經不一樣的名字。這經就好像我們人都叫人,這是一個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王的叫王某某,姓趙的叫趙某某,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佛說經也是這個樣子,有通名,有別名。“佛說四十二章”是這部經的一個別名,別名裡邊又分出來這部經是人法立題。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經,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題。

有些人說,這是一部講小乘佛法的經典。其實不然。這部經典,佛並不是在一個專門的法會上說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後,由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所說的一些警句,擇要系統編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說的:這是一部“佛的語錄”。就像《論語》一樣,是孔子的弟子將孔子所說的話記錄下來編纂成冊。因此,這部經典實在既不能說單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說單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綜合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這部經典,充分反映了佛說法的全部過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通過有生有滅如幻如化的相對真理,而達到真實不虛、如如不動,乃至動靜一體的大乘絕對真理。《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博大精深,不是這三言兩語能概括的,希望感興趣的朋友深入瞭解一下。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再來一起探尋《四十二章經》流入中國的步伐。

傳說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經》(中)四十二章經中的佛法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節氣與文明(二)寒將至,是寒露”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或通過本心書法(點我訪問)官網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