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孤獨吧

孩子,學會孤獨吧

攝於蘇州獨墅湖畔(2020.04)


孩子,我想跟你說聲「抱歉」。

你的父親註定是個無能的父親,註定是個不能伴你一生的父親,也不會是一個永遠能夠滿足你需求的父親。

然而,我的「抱歉」,註定將成就你自身,無論你的人生成功或失敗,無論你日後過什麼樣的日子,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那份幸福與榮耀,都將屬於你自己。

作為你生命的第一個引領者,我能帶領你的,就是走向一條孤獨的道路。

是的,我們生而孤獨。


§家,由獨立自主的靈魂所組成

用數學的角度來說,家存在的價值類似「加法」,增添每個成員的幸福。而不是「減法」,要每個成員都得為家裡的人犧牲奉獻。

法國社會史作家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在《兒童的世紀》談到西方家庭的角色,他寫道:

「人們不是把家庭作為外部入侵時的避難所,而是作為一個社群的中心,一個稠密的社會生活的交匯點。」

記得不久前的春節,你的爺爺才擁有人生第一部智能型手機。他茫然的看著屏幕,嘗試觸屏的使用方式,摸索該如何下載APP。對於現在學齡前兒童,十分熟悉的人機互動,年逾六十的老人,卻顯得比兒童稚嫩。

他曾經是全家人的天,但歲月使得他從天上的位置落地。這不是他衰弱了,只是他老了,逐漸跟不上社會變化的速度。

病痛、衰老,乃至於走向死亡,這就是你我都將經歷的人生。

有那麼一天,我也將和你的爺爺一樣,需要年輕人的指引,正如我當初指引你。

請不要感到有壓力,這些指引並不會影響你的生活。我只是想告訴你,父母不可能永遠強大,如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所言:沒有人能滿足另一個人的一切需求,除了上帝。

我們能夠為你建立的,不是一個永恆的避難所,我有天會老,會比你更弱,那時我們反過來需要別人的保護。


在西方家庭的概念中,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要離家。正如希臘先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概念,孩子是國家的孩子,是全民的孩子。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對相愛的男女,向未知的生命提出邀請,而不是製造屬於自己的產品。

父母的角色是新生命的推手,哺育孩子長大,目送他們離家,而不是將他們視為財產。

相較於西方的家庭,中國的家庭倒是像極避難所,而不是一個社群的中心,也不是社會生活的交匯點。父母經常想要代替孩子,作為對外社交的把關者。

從正面的角度看,這是避免孩子遭受外界的傷害。

從負面的角度看,這是父母在用他們的意志,試圖控制孩子的言行舉止,好符合他們個人的期待。

這是個人煩惱的開始,也是家庭衝突的開始。因為在充滿權威與強制的環境中,我們很難感受到愛。

這聽起來很奇怪,父母不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要成為他的城堡,成為他的武士,付出一切去為為他遮風擋雨,為什麼我們會感受不到愛?


§愛,使每個人做自己

如心理學家弗洛姆(Erich Fromm)在《逃避自由》中所說:「愛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個人中的那種愛,也不是擁有另一個人的那種愛,而是在保存個人自我的基礎上,與他人融為一體的愛。」

當我們過份的專注於犧牲,我們的愛更多的是為了我們自己,而不是為了他人。為了永恆的在孩子心中佔有一席之地,讓孩子隨時處在一種愧疚之中,一邊無微不至的照看孩子,一邊對孩子表示:「看!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

在弗洛姆看來,這不是愛,而是操縱。因為兩個人都沒有真正的在愛中擁有自我,而是在愛中將自我拋棄。

想想社會上,為什麼有的父母一把年紀還要給孩子準備首付,孩子結婚又忍不住干涉他們的生活,一邊說要幫忙帶孩子,卻又幹涉孩子。

明明可以頤養天年,卻讓自己持續陷入辛勞的困境,可嘴巴說辛苦,心裡卻又拒絕讓自己休息。這看起來像是為孩子付出一切,實際上卻是用自己的付出在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以及道德綁架。

所以真正的愛,並非放棄自我,而是首先建立於自愛。我們懂得愛惜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唯有當我們都能用最真實的自我,徜徉於關係中,我們才能自由自在的享受愛,接納愛。在愛中做加法,讓幸福越來越大;而不是減法,為了維繫關係而壓抑自我。


§孤獨:父與子、我與你

成長,是實現自我的代名詞,而自我註定帶有孤獨的成份。

學會孤獨,是一生的功課。是你的功課,也是我的功課。

我能給你做的,就像為你建立的小小的圖書館。

房間靠牆的書架,那座圖書館有你需要的一切。

在你還不大會說話的時候,我給你讀故事。在你逐漸會說話、走路的時候,我們一起閱讀繪本。剛開始我說你聽,到後來你會指著繪本的圖片,問我各種問題,關注我沒關注的細節,然後你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逐漸地,你開始想要選擇自己的讀物,在你的小圖書館探究屬於你的生命謎題。我站在房門外,偶爾望著你認真閱讀的身影。

那些時刻,我因你的成長而喜悅;那些時刻,又因你終有一天要離開,而內心苦澀。

但我得學會尊重你,目送你,做你的後盾,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捨不得放手,以至於無法讓你在家庭中感受到壓力,以至於你的人無法活出自己的幸福。

唯有放手,你我方能得到解脫。我不再插手你的生命,好似那是我的生命;你做的每個決定不會有全家人的重壓,所以你可以更輕鬆的奮力奔跑。


§結語

孩子,請接受我的抱歉:「學會孤獨吧!」

這聲抱歉,對你,也是對我。

好讓我們每次相聚,都能輕鬆的互相擁抱,帶著微笑道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