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橋樑專家連夜研判,虎門大橋振動原因曝光,結構安全未受影響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樑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樑渦振現象。

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樑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橋樑風工程研究專家葛耀君解釋道:當前虎門大橋正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樑兩邊為防止車撞放置了臨時擋牆,也就是俗話說的水馬,水馬改變了橋樑外形,原來橋樑結構是非常流線型的,加了(水馬)就變得非常鈍體了,所以容易引起渦振。他估計這次振動幅度為幾公分或者十幾公分,雖然看上去振動很大,但橋樑強度安全性沒有問題。葛耀君表示,橋樑振動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車開上去也會有危險,所以要暫停車輛通行。解決辦法就是,加了什麼拿掉什麼,短時間內或還會有振動,因為能量還沒耗散掉。

目前,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為確保大橋交通安全萬無一失,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同時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虎門大橋將繼續封閉雙向交通,有關單位正全力加快檢測,以爭取儘早開放交通。

大橋雙向封閉,附近水域封航

為保障通行安全,為確保廣大司乘人員和橋樑結構物安全,交警部門已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對懸索橋雙向交通全封閉。

12位橋樑專家連夜研判,虎門大橋振動原因曝光,結構安全未受影響


圖源:南方都市報

為確保過往船舶航行安全,廣東海事局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商定,已於5月5日18:15實行臨時水上交通管制,從19時起,對虎門大橋附近通航水域實施封航。請過往船舶聽從現場海事人員指揮,以策安全!

車輛繞行虎門大橋行駛線路

一、自東往西方向

(一)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三)莞佛高速公路——新聯支線——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四)莞佛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五)莞佛高速公路虎門威遠入口——繞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六)莞佛高速公路虎門大寧入口——繞行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二、自西往東

(一)從珠海、中山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珠東線——廣珠北線——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南行)往東莞、深圳方向,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方向。

(二)從珠海、中山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珠西線——南二環高速——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

(三)佛山、順德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南二環高速——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

(四)佛山、順德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明高速——東二環高速——黃埔大橋——廣深沿江高速——往東莞、深圳方向。

長時間處於超負荷運營

虎門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關鍵通道,其主航道跨徑888米,被譽為“中國第一跨”。通車22年來,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互聯互通和經濟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車流量的持續增長造成這條交通大動脈已不堪重負。

據瞭解,虎門大橋的車流量由1997年建成時的日均1.84萬標準車次,到最高日均17萬標準車次,遠超日均8萬車次的設計標準。

據此前虎門大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虎門大橋段長時間處於超負荷運營,導致虎門大橋懸索橋、輔航道橋東引橋、太平大橋、廣濟2號橋、大涌橋及深灣橋6處橋樑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經相關交通檢測機構綜合檢測與評估,此前在2019年8月開始實施虎門大橋段限制貨車及40座以上客車通行,以確保橋樑的安全暢通和平穩運營,也為分步開展病害處置和維修養護提供條件。

國家重點工程,曾獲創新大獎

投資近30億元的虎門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懸索橋。它建設規模大,結構新穎,受外界環境影響大,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均為國內首次嘗試,在我國橋樑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12位橋樑專家連夜研判,虎門大橋振動原因曝光,結構安全未受影響


圖源:南方都市報

“儘管虎門大橋地處颱風多發地帶,但是在設計之初已經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抗風係數肯定是很高的。”深圳移步設計公司建築設計師賈永曾長期從事橋樑設計工作,他告訴媒體,“虎門大橋到現在不過20年的時間,我國的橋樑大部分都會按百年規劃來設計。

虎門大橋建設期間,我國的大跨徑現代懸索橋技術可以說是空白階段,沒有現成的施工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工程師們很好地完成了設計和建造工作。正因為如此,虎門大橋項目不僅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更有數項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