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原創:李 寧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20師1970年徵的第一批女兵到1974年底剩下6人 左起前排張爾玲 梁天玲 張子琴 後排李寧 李小珠 陳凱燕

1975年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年份。春節前,我們師宣傳隊到中蒙邊境邊防站慰問演出近半個月,剛剛歸來不幾天,女兵班的成員有了新的變動。女兵班又招來4位新戰友,她們是史曄明、蕭紹瑜、張霞和肖麗芳,新鮮血液的注入和又一批老戰友復員,使得我們留下來的4位姐妹真正感覺到自己已經熬成了老兵。心中有對曾經在一起的宣傳隊姐妹們的留戀,同時更感到了“老”之將至。3月底,師宣傳隊接到下連隊鍛鍊體驗生活的命令,女兵班被安排在師直偵察連。

偵察連印象

當時,我們宣傳隊女兵班共8人,班長梁天玲,老兵陳凱燕、張子琴和我,還有4名新兵。除新兵蕭紹瑜去師醫院培訓外,我們全部下到偵察連鍛鍊體驗生活。下部隊鍛鍊體驗生活對於我們宣傳隊的老兵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幾乎每年都要下去,但對於新兵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目。不過,這幾位新兵都來自工廠和地方劇團,有著良好的素質。

其實師偵察連距離我們師宣傳隊住的八號泉那條溝並不遠,十幾裡地的樣子,在大磴溝火車站附近。一輛軍用大卡車將我們7個女兵連人帶行李一起拉到了偵察連。

仔細觀看,營房對面是綿延起伏的大山,在山脈和營房中間是一片開闊的幹沙灘,漫灘都是大大小小圓石頭,到處是山洪曾經沖刷過的痕跡。營房的背後緊挨著鐵路和鐵路大橋。周圍斷壁殘垣、坑坑窪窪,後來幾個月的夜間戰術演習,讓我們對這片地形記憶猶新。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師偵察連在賀蘭山大磴溝老火車站背後左前方處 (趙青攝於2018年11月6日)

走進偵察連營房,清清爽爽、乾淨整潔,和所有的連隊一樣,充滿了生機。我們被安排在坐東朝西的一排房子中間的宿舍。早就耳聞過師偵察連這隻具有傳奇色彩的連隊,如今放下行裝,心中難免有點好奇和激動。

後來才知道,比我們更加忐忑不安的是連隊和班排領導。早在3年前,師宣傳隊女兵到高炮營二連體驗生活,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時節,宿舍都生著火爐子,一天晚上,女兵班宿舍通風口堵塞,全班女兵煤氣中毒。所幸夜間值班員和哨兵警覺,發現及時迅速採取措施,全連出動,連扛帶抬的把姐妹們移到屋外的通風處,沒釀成大禍。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偵察兵攀登訓練

偵察連訓練任務緊張,還要照顧好我們這幫來鍛鍊的“寶貝”,這對於偵察連從沒和女兵打過交道的指戰員來說,真可謂“亞歷(壓力)山大”。當然,在我們面前,他們還是非常鎮靜,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並且安排讓我們吃了不少必須吃的“苦頭”,真正體驗了一把偵察兵的生活。

當年偵察連的幾位領導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指導員周青海,中等個,一副笑眯眯的文靜的面孔,濃重的河南口音,總是和顏悅色不溫不火。在後來的相處中,我才真正領教了他高水平的領導藝術。連長張勇,南方人,話語不多,眼睛炯炯有神,表情嚴肅。副連長劉自富,一般連隊訓練都由他負責,一身偵察兵的拳腳功夫很令人欽佩。

我們女兵班所在的一排排長叫賈素志,一身戎裝很精神帥氣,但是他的嚴肅一開始還是把我們鎮住了。尤其是第一次給我們女兵點名,就機智的躲過了一次尷尬。讓我們不得不敬佩他那“雕蟲小技”,卻又頗具智慧的手筆。我們班的史曄明,中間一個“曄”(音“冶”)字,許多人都容易念成“華”,一般唸錯了,大家笑笑就過去了,但是對於一個必須在女戰士面前樹立起威信的年輕排長來說,這件事就很重要了,如果唸錯,多丟分啊。所以他有意跳過史曄明的名字,點完名後問道:“還有誰沒點到?”史曄明馬上說“報告排長,我沒點到。”“你叫什麼名字?”“史曄明!”於是賈排長馬上點到:“史曄明!”“到!”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偵察連指導員周青海組織下連鍛鍊的7名女兵學習 (周青海珍藏提供)

你想想,全班只有7個人,你還忘了點一個人,但是大家只有偷偷樂不敢吱聲。就這樣賈排長挽救了一次小面子,也成了我們多年後提起往事的一個笑料。後來我們才知道,賈排長其實和我們差不多大,甚至還比我們大部分人更小一些。記得當時在偵察連的大院子裡,還經常出沒著兩位首長,他們就是來自師司令部偵察科的兩位參謀,楊禮 和魏兆慶。他們下連蹲點,和我們不期而遇。尤其是楊禮參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明能幹,性格開朗,快人快語,聰明風趣,經常過問我們在連隊的生活,像個大哥哥一樣。不過在上軍事課的時候,他可從來不馬虎,口若懸河有條不紊,讓我們這些“白丁”增加了不少軍事知識。

過偵察兵生活

到了偵察連我們就是偵察連的一名戰士,意味著3個月的時間裡就要全天候的參加連隊的所有活動。偵察兵是常規部隊中的特種兵,要求有過人的軍事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因此,偵察兵的訓練更嚴格、更艱苦。營房周圍荒漠的沙灘,成了戰士們天然的訓練場地。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訓練科目:捕俘拳訓練、夜間戰術演習和實彈演習。捕俘拳可不比一般的太極拳,那是硬碰硬的擒拿敵人的鐵拳腳,也是偵察兵的拿手好菜。練這種拳腳首先要有好的體能訓練基礎,看到一些老戰士的拳腳功夫和抖擻精神,我們女兵真是羨慕不已。我們和戰士們一起學習,鍛鍊體能,一點一滴的掌握動作要領,當然,儘管後來可以比劃下來,還是相差很遠。但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呢。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捕俘拳訓練

夜間緊急集合,對我們來說是綜合考驗。剛進部隊新兵訓練時,我們都練習過打揹包,也曾經歷過多次夜間緊急集合,當然對於3個新兵來說還是第一次。正可謂新兵怕吹號,老兵怕吹哨。我們在偵察連鍛鍊的3個月裡,經歷了兩次緊急集合。當然動作不如戰士們麻利,尤其是揹著揹包跑步,跑得太慢,有些狼狽,好在沒有出太大的洋相。後來的這類訓練,連首長就照顧我們不參加了。

特別難忘的是手榴彈實彈投擲。我們這些文藝兵平時很難接觸到真槍實彈,因此聽說要參加實彈射擊和投擲,的確使我們很興奮。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我們掌握了射擊的基本動作和要領,參加了手槍和衝鋒槍實彈射擊,可能是女兵射擊瞄準更細心,打靶歸來我們的手槍和衝鋒槍實彈射擊成績還都不錯,受到了幹部戰士的稱讚。

但在手榴彈實彈投擲時發生了問題,不過有驚無險。我們女兵缺乏鍛鍊,臂力不夠,投擲出去的手榴彈往往到達不了安全半徑。這就意味著,投擲實彈有很大的危險隱患,特別是平地投擲。有這樣的實彈投擲機會,我們女兵都希望過一把癮,不想放棄。於是,連首長決定給我們一次機會,把我們帶到對面的山上,選了一個地方,從山上往山溝裡投擲實彈,這樣能大大減少危險係數。

那一天我們隨連長張勇、排長賈素志和幾個戰士來到山上,集中趴臥在一個陡峭山頭上的隱蔽處。我們7個女兵,每次一個,在班長的單個指導和保護下,輪流向山溝下投擲實彈。隨著手榴彈的爆裂聲和陣陣硝煙的騰起,我們真覺得過了一把打仗的“癮”,也不像剛開始時那麼緊張了。但是,危險也來臨了。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女兵手榴彈投擲訓練

我們只顧著高興,疏忽了隱蔽保護自己。當一顆投擲到山溝裡的手榴彈還沒炸響,我們幾個女兵就伸出頭向山溝下張望,這可嚇壞了張勇連長,只見他一個鷂子翻身,把其中一位身子探出最多的女兵壓在身下,隨著一聲炸響,我們才緩過勁來。驚魂未定,張連長站起身來,嚴肅的說道:“多危險啊!”“這可是實彈投擲,不是鬧著玩的,一個小的疏忽就可能出大事故的!”多年以後,見到張連長重提此事,我們仍為當年的冒失感到不好意思,也很感激他。

偵察連的情結

總的來說,我們在偵察連3個月除了訓練、上課和吃飯,和大家接觸都不是太多,當然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下連隊之前,師部領導已經下了嚴格的清規戒律,把我們不當洪水猛獸也起碼是當作敬而遠之的人物。加上大部分戰士都來自農村,天生靦腆,我們一和他們說話就臉紅。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時時刻刻感受到全連上下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王宜勝

當時在訓練場上還有幾位小戰士引起我們的關注,其中一個就是炊事班長王易勝,他個子不高,年齡挺小,但是濃眉大眼的很精神。尤其是他做起戰術動作來,引人入勝。記得當時,副連長劉自富經常叫他出列為大家做示範。尤其是打起那套偵察兵的看家本領“捕俘拳”來,真是精幹利落、身手矯健,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有意思的是當我們都在誇讚他動作麻利時,一轉身他又出現在伙房裡,跑前跑後的忙活開了。

40多年過去了,我始終忘不了在偵察連3個月的鍛鍊體驗生活的時光,留存著對生龍活虎的偵察連官兵的美好記憶。直至今天,我和偵察連的指戰員仍然聯繫不斷,友情長存。

2004年我從銀川調來南京工作,遇到了南京市著名企業家、當年偵察連戰友平耀龍,他事業有成、古道熱腸,更重要是他就像一根紐帶將天南海北的偵察連戰友連接起來,南京無形中成了偵察連戰友的“聯絡站”,成了我們重敘戰友情的“基地”。多年來,戰友們絡繹不絕的來到南京,六朝古都充滿二十師老偵察兵的歡樂。這幾年,我和賈素志排長、張勇連長、周青海指導員都在南京見了面,我感覺又回到了偵察連,又一次體驗到當年連首長的關懷。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在泗水縣見到了師偵察連鍛鍊時的炊事班長王宜勝合影,左起程海英、李寧、王宜勝、張軍存、靳安佳

最有趣的是,2018年五一節,我和幾位當年二十師女兵靳安佳、張軍存、程海英來到山東曲阜的泗水縣,受到泗水戰友們的熱情款待,竟然意外地見到了當年曾大顯身手、人效卻很出色的炊事班長王易勝,這之前因為忘了他的名字,所以一直沒有打聽到。大家開玩笑說他個子比當兵時長高了,其實他已經當了爺爺。後來我才知道,王易勝戰友從部隊復員時年紀還小,回到地方經歷了許多艱苦和磨難,從一個普通的農民幹起,當過村黨支部書記,一直在最基層努力工作,但是他始終保持著偵察兵敢想敢幹的精神,不斷進取,如今已經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和事業。

看了他寫的回憶偵察連生活的自傳體文章,感慨萬千。一個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小戰士,經過幾十年的刻苦自學和鑽研,能夠用如此樸實無華且生動的文筆,寫出對軍旅生涯的深情眷戀和對未來的殷切希望,使我驚喜和欽佩。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寧夏戰友楊禮(前排左四)、吳有文、張振國等到南京,與師偵察連和李紅、程力農及其他戰友聚會合影

我們欣喜地感受到,二十師的無論是指揮員還是戰士,官兵同心同德、不忘初心,早已經把賀蘭山精神融化在血液裡。每一個曾經的二十師的戰士,都是一顆螺絲釘,在祖國城鄉各條戰線上發光發熱。在泗水縣的尼山腳下,我們和王易勝戰友相約,有機會再打一套捕俘拳,顯試一下當年的本領。

不久前,當年的師偵察參謀,後任吳忠軍分區副司令員的楊禮南下來到南京,見到戰友加領導,我們都非常高興。在平耀龍戰友舉行的歡迎晚宴上,我即興唱起了《看見你們格外親》這首當年曾多次獻給賀蘭山部隊的歌,在座的戰友無不為之動容。40多年緣起於偵察連的友誼,綿延不斷,編織著美好的詩篇。對於我們來講真可謂一日偵察連的戰士,一生的偵察連的友情。


女兵偵察連鍛鍊記

作者小傳 李寧,女,1970年12月入伍,曾任二十師宣傳隊女兵班戰士、班長,1978年退伍。原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教授,2003年調南京工作,現任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南京社會學學會副會長。

原文編輯:曹益民

本文編輯:徐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