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教師資格證科二——中學生髮展心理

一、中學生心理發展概述

  1. 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
    ①階段性與連續性(某一階段有核心任務);
    ②定向性與順序性,發展的速度可能有個別差異,但發展的方向和順序是不可逆的;
    ③不平衡性,個體心理發展的速度不同,達到成熟的時間不同;
    ④差異性。
  2.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過渡性、封鎖性、社會性、動盪性、獨立性、不平衡性。
  3. 中學生異性交往的指導
    自然原則、適度原則;
    ①客服羞怯;
    ②真實坦誠;
    ③留有餘地。

二、中學生認知的發展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1. 圖式,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
  2. 同化和順應,個體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圖式中,使原有圖式豐富和擴大的過程。順應是個體改變自己的動作來適應客觀環境變化的過程;
  3. 平衡,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個體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

認知發展的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0-2歲):顯著標志是兒童在9-12個月時逐漸獲得客體永恆性;
  2. 前運算階段(2-7歲):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思維不具有守恆性;
  3. 具體運算階段:
    ①思維中形成了守恆概念;
    ②思維具有可逆性;
    ③思維具有去自我中心性;
    ④能進行具體邏輯推理,能憑藉具體形象的事物進行具體邏輯推理;
    ⑤能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規則。
  4.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
    ①認識命題之間的關係;
    ②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③具有抽象邏輯思維,兒童能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

    ④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所有兒童的認知發展都會依次經歷這四個階段,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連續建構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獨特的結構,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雖然不同的兒童會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能跳躍某一發展階段。在階段的轉折時期,同一個體可能進行不同的階段的活動。


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理論

  1. 文化歷史發展理論: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即以符號系統為中介的心理機能;
  2. 心理發展觀:心理發展是個體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技能轉化的過程;
    ①隨意機能的不斷髮展;
    ②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
    ③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結構;

    ④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3. 教學和發展的關係——“最近發展區”
    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慮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發展水平,指兒童獨立活動時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在成人的指導下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根據最近發展區思想,維果斯基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
  4. 內化學說:教學激起與推動了學生的一些內部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掌握人類的經驗並內化位學生自身的內部財富。

三、中學生情緒情感和意志的發展

  1. 情緒的基本分類: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2. 情緒狀態的分類:
    ①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和持久的情緒狀態,具有彌散性和長期性;
    ②激情:是一種爆發強烈而持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
    ③應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緊張和危急情況引起的情緒狀態。
  3. 情感的分類:
    ①道德感: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②理智感:在智力活動中,認識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③美感:用一定的審美標準來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情緒理論

  1. 詹姆斯-蘭格理論:情緒是源於身體的反饋,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
  2. 坎農-巴德學說:情緒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經系統,而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丘腦;
  3. 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強調情緒的產生來源於大腦皮層對情境的評估。
    對外部環境影響的評估與估量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於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映。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包括機體內部器官和骨骼肌的變化,對外周變化的反饋是情緒意識基礎。情緒反應序列是情境-評估-情緒,即對情境的評估引出了情緒,且這種評估是一個皮層過程,因此,皮層的興奮直接影響著情緒反應。
  4. 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人對生理反應的認知和了解決定了最後的情緒體驗。
  5. 拉札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初評價、次評價、再評價。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

  1. 爆發性和衝動性;
  2. 不穩定性和兩極性;
  3. 外露性和內隱性(中學生逐漸學會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和行為反應);
  4. 心境化和持久性。

中學生意志的發展

  1. 雙趨衝突、雙避衝突、多重趨避衝突、趨避衝突;
  2. 意志品質:
    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
  3. 中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

    ①加強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行動目的;
    ②組織實踐活動,加強意志鍛鍊;
    ③發揮教師和班集體的影響,給與必要的紀律約束;
    ④啟發學生進行意志的自我鍛鍊;
    ⑤針對學生意志的個別差異,採取有針對性的培養措施。

四、中學生人格的發展

人格的特徵

  1.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2. 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功能性、社會性。

人格的結構

  1. 氣質:
    ①黏液質——安靜型(唐僧),穩重但靈活性不足,踏實但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
    教育:應採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足夠的實踐進行考慮和做出反應,培養其生氣勃勃的精神,熱情開朗的性格和以誠待人、工作踏實的個性品質;

    ②膽汁質——興奮型(孫悟空),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好衝動,易爆易怒。
    教育:應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教育他們,但不宜輕易激怒他們,對他們進行批評時要有說服力,應培養其自制力、堅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於進取的個性品質;
    ③多血質——活潑型(豬八戒),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動作敏捷,適應性強,具有明顯的外向傾向,粗枝大葉。
    教育:可以採取多種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他們,嚴厲批評他們的缺點,培養他們足智多謀的個性品質;
    ④抑鬱質——抑鬱型(沙僧),敏銳、穩重、體驗深刻、外部溫柔、怯懦、孤獨、行動緩慢。
    教育:採取委婉暗示的方式教育他們,多關心、愛護他們,不宜在公開場合下指責他們,不宜過於嚴厲地批評他們。
  2. 性格:是一個人在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
    ①性格的態度特徵:指一個人如何處理社會各方面的關係的性格特徵;
    ②性格的意志特徵:指一個人對自己行為自覺地進行調節的特徵;
    ③性格的情緒特徵:指一個人的情緒對他的活動的影響以及他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

認知風格

  1. 場獨立型:人在信息加工中對內在參照有較大的依賴傾向;
    場依存型:人在信息加工中對外在參照有較大的依賴傾向。
  2. 沉思型、衝動型(很快的檢驗假設,反應速度迅速);
  3. 整體型、序列型(解決問題時一步一步地分析問題)。

人格發展理論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人格結構:本我(快樂原則),自我(現實原則),超我(道德原則);
    人在不同的年齡,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體的不同部位,口腔、肛門、生殖器等相繼成為快樂與興奮的中心。以此為依據,把兒童的心理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
    ①口唇期(0-18個月):口唇、舌是這一時期“力比多”最集中的區域;
    ②肛門期(18個月-3歲):此時兒童的“力比多”集中到肛門區域,排洩時產生輕鬆與快感;

    ③性器期(3-6歲):兒童開始關注身體的性別差異,開始對生殖器感興趣;
    ④潛伏期(6-12歲):兒童對性缺乏興趣,處於一個“性”中立的時期,男女界限分明,甚至互不往來;
    ⑤生殖期(12-18歲):個體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出現第二性徵,心理上開始對異性感興趣,並且開始關注自身形象,對自己的外貌、服飾、行為表現等開始變得敏感。
  2.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個體的發展是持續一生的,在心理發展的每個階段,個體都會面臨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心理社會問題,該問題引起個體心理發展的矛盾與危機。
    ①基本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嬰兒期(零歲到一歲半);
    ②自主感對羞恥感和疑慮——兒童早期(一歲半至三歲);
    ③主動感對內疚感——學前期(三歲至六歲);
    ④勤奮感對自卑感——學齡期(六歲至十二歲);
    ⑤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青春期(十二歲至十八歲);
    ⑥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十八歲至三十歲);
    ⑦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三十歲至六十歲);
    ⑧自我整合感對絕望感——老年期(六十歲以後)。

    中學生主要處於心理發展的“同一性對角色混亂”,自我同一性是一種關於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占什麼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怎麼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連串的感覺。
  3. 奧爾波特的人格理論
    ①共同特質:指在某一社會文化狀態下,大多數人或一個群體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質;
    ②個人特質:指個體身上獨具的特質。個體特質根據其在社會中的作用又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4. A-B型人格理論(弗里曼和羅斯曼)
    A主要特點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生活常處於緊張狀態,屬於不安定型人格;
    B主要特點是性情不溫不火、舉止穩當,喜歡慢步調的生活節奏。
  5. 晶體智力與流體智力
    ①流體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能力。流體智力以神經生理為基礎,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成熟,取決於個體的遺傳素質。
    ②晶體智力:是以掌握社會文化和經驗為基礎的智力,是長期學習的結果。晶體智力不會隨個體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晶體智力的發展主要受社會文化的影響,取決於個體後天的實踐與學習。

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1. 遺傳因素:能力發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質條件,其影響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上;
  2. 環境和教育;
  3. 實踐活動;
  4. 個人的主觀努力。


中學生教師資格證科二——中學生髮展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