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這是一款在發佈會上幾乎沒有提到產品本身,卻羅列了自家品牌其他領域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智能手機。如此舉動,無疑象徵著索尼真的傾盡公司所有部門的力量,注入到索尼 Xperia 1 當中。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在漫長的預(yan)熱(hou)時間裡,我想大家對於索尼 Xperia 1 的技術亮點了解得應該會比我更加清楚。所以這一次談及的,只會是我個人對於索尼 Xperia 1 設計的理解以及各方面的使用體驗。

與眾不同的機身設計

步入 2019 年,極高屏佔比的曲面屏 + 升降攝像頭 / 挖孔屏設計似乎已經成了供應鏈為各大品牌提供最為主流的旗艦機型設計。但索尼卻堅持以自己的設計理念造出了 Xperia 1 。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直板機型配上 21:9 屏幕,這是久違但又陌生的味道,久違的是非異形屏設計,陌生的則是 21:9 屏幕。索尼 Xperia 1 並沒有像尺寸相當的 Xperia 10 Plus 那樣採用左、右、底部三邊等寬設計,而是將屏幕稍稍上移,使得 “額頭” 部分適當變窄,“下巴” 位置則略有變寬。

或許是得益於 21:9 屏幕比例的關係,人眼對於手機的注視點也因屏幕變長而相對應地有所提高,所以 “下巴” 的變寬倒沒有對整體觀感有太大影響。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毫無疑問,21:9 比例的屏幕是 Xperia 1 設計的起點。在嘗試『跟隨潮流』失敗後,索尼這次選擇了『迴歸』到原有的設計語言,同時還引入了這塊 6.5 英寸 21:9 的 4K HDR OLED 屏幕,基於屏幕的尺寸,索尼也將機身儘可能地收窄,使得 Xperia 1 擁有著大屏手機少有的單手握持感。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單手握持並不是機身設計的終點,最終的設計目的當然是在單手握持時擁有良好的單手操控體驗。為了增強單手操作體驗,索尼 Xperia 1 右側的按鍵和側面指紋識別都採用了中置設計,與同樣採用中置設計的 Xperia 10 Plus 不同,電源鍵和音量按鍵的調位讓按鍵 “回到” 熟悉的擺放位置上。

而作為索尼 Xperia 旗艦機型設計傳統的一部分,Xperia 1 仍然保留著讓相機用戶十分青睞的快門按鍵。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機身修長外加按鍵中置的設計,某程度上似乎也透露出設計師希望用戶能夠改變一下以往握持手機的手型。要知道智能手機在體積、重量兩大方面似乎都有種 “放飛自我” 的趨勢,這讓不少人單手拿著手機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用尾指託底。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但索尼 Xperia 1 的修長設計,不僅讓用戶能夠重新把手機 “一手掌握”,中置按鍵和指紋識別的設計無論你是左手還是右手用戶,都能讓你的手指落在按鍵上。所以,或許 Xperia 1 的正確握持姿勢是這樣的: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6.5 英寸 21:9 4K HDR OLED 屏幕

對於索尼 Xperia 1 上這一塊具有一大堆後綴的屏幕,我個人最關心的點其實只有兩個:21:9 和色彩。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啟用了 21:9 的比例進行拍攝,21:9 比例屏幕能夠滿屏播放這類作品無疑是個先天優勢。遠的不說,近期採用 21:9 比例拍攝的就有熱度非常高的《長安十二時辰》。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但這或許是一個屬於未來的屏幕比例,就目前而言 21:9 比例視頻的普及率就目前而言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而對於播放目前最為主流的 16:9 視頻時,兩邊的大黑邊會顯得有點兒尷尬。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當然了,我之所以喜歡 21:9 這個屏幕比例,其實並不在於它在觀看影片時的表現,而是在日常閱讀時的觀感。沒有嚴謹的對比,我並不敢說 21:9 屏幕一定比其他手機屏幕顯示得更多信息,但就閱讀時的觀感而言,修長的屏幕確實會有一種更加舒服的感覺。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分屏功能依然是那個 “雙 16:9” 以及 1:1 分屏,仍然是那個上方看球下方與朋友聊球又或者苦逼趕稿的體驗,看圖應該就能用直觀的瞭解,我就不再多說了。

說完 21:9 ,接下來當然就是那堆 “後綴”—— 4K HDR OLED 。事實上,我個人對於屏幕分辨率、幀率等並無特別高的要求,唯獨是希望屏幕的色彩能夠儘可能地準一點。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在標準模式下,我用同一張照片分別用優派 2768 顯示器和索尼 Xperia 1 上同時顯示,結果讓我相當滿意。兩個屏幕顯示的主要差異在於優派 2768 的亮度比起 Xperia 1 的最大亮度要更高,所以觀感上會顯得 Xperia 1 的飽和度和對比度會更高一些,但整體而言兩者色彩並無太明顯的出入。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有趣的是,索尼 Xperia 內對圖像質量設定還有一個『大師模式』,在『大師模式』下屏幕髮色會較標準模式更暖,但似乎標準模式的色溫更貼近我的顯示器?(好吧,其實我的顯示器也沒校色)

系統、藥丸?

對於手機系統要求低到只需有基本操控功能即可的我來說,從我去年手癢收了一臺索尼 Xperia XZ1 開始(之前的我就不知道了),索尼手機的系統就已經是乾淨到快連應用商店都找不到了……

而隨著 Android 9 的更新,系統延續了此前的乾淨度之餘,簡化版(沒廣告 + 沒有設置的超級綠色版)的應用寶就成為了索尼手機內置的應用商店。Google 框架的內置,也讓國行用戶方便了不少,用戶只需在應用商店下載 Play 商店並登錄,即可使用。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手勢交互方面,索尼 Xperia 1 默認 “藥丸” 交互手勢,具體…… 不懂怎麼形容,所以做個 gif. 吧!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對於 “藥丸” 手勢,個人的體驗是上下滑、按著 “藥丸” 上劃都挺好用的,而且也滿足單手操控的舒適度,就是按著 “藥丸” 左右移動這個手勢似乎就有點不太科學。當然了,同樣的操作直接左右滑動效果也是一樣的,這個也不需要太糾結了。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除了 “藥丸” 手勢之外,側感欄也是增強索尼 Xperia 1 單手操控的一大利器。相比起之前我在索尼 Xperia XZ3 上使用的側感欄,直板設計的 Xperia 1 再都沒有出現 “不想它出現的時候誤觸,而希望它出現的時候卻死活出不來” 的情況。

SONY Xperia RX100

要數索尼 Xperia 1 最讓人看不懂的一項硬件配備,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其後置攝像頭模塊。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 Xperia 1 採用了後置三攝的設計,三枚攝像頭均為 1200 萬像素,後置三攝的搭配是目前主流的超廣 + 主攝 + 長焦。

然而,細看這三枚攝像頭的參數,不難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用上 IMX586 之流的『大底』。對於自家手機沒有用上自家制最大 CMOS 這個問題,確實讓人費解,對此我個人認為,這是設計師為了妥協機身寬度以及厚度所作出的一個選擇。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後置三攝的具體參數:

  • 1200 萬像素 26mm : 1/2.6 英寸感應器,F1.6 鏡頭
  • 1200 萬像素 16mm : 1/3.4 英寸感應器,F2.4 鏡頭
  • 1200 萬像素 52mm : 1/3.4 英寸感應器,F2.4 鏡頭

不廢話,入正題,說說相機方面的表現。在索尼 Xperia 1 正式發佈後,索尼方面卻再一次延後開售時間。據路邊社的透露,延後是為了等一個全新的相機算法,從拍攝效果看來,這個等待,值得!

不知道有多少用戶發現,索尼 Xperia 1 當你拍照半按快門時,畫面上出現的並不是一個 “圓圈”,而是一個較大的 “方框”。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憑藉著多年使用相機的經驗,我懷疑索尼 Xperia 1 在相機功能上新增了一般智能手機上不會配備的測光模式 —— 多重測光。多重測光指的是設備會根據畫面多個區域不同的亮度,分析並得出一個較為平均的測光數據。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要在索尼 Xperia 1 上觸發多重測光,只需在取景拍攝時不選擇對焦點而直接利用其廣域對焦即可。考慮到手機的對焦和測光一般都是 “捆綁” 的,所以在索尼 Xperia 1 上,是有兩套『對焦 - 測光』的模式,分別為『廣域對焦 - 多重測光』以及智能手機上常見的『單點對焦 - 點測光』。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測光模式本質上並沒有好壞之分,加入『廣域對焦 - 多重測光』模式的原意,或許是為了配合眼控對焦功能,但這無形中也讓用戶能夠得到更接近相機的使用體驗(雖然在用不到眼控的時候廣域對焦比較抓瞎)。

當然了,由於測光方式的改變加上索尼 Xperia 1 相機 APP 默認並沒有 HDR 功能,所以在面對夜景、光比較大的場景時,它會像相機一樣選擇一個較為折衷的曝光數值,造成了暗部細節看上去似乎沒有其他帶自動 HDR 手機那麼好。

玩相機的人會明白明暗產生的影調是畫面質感的主要來源之一,但似乎有人認為 Xperia 1 的 “直出”(打開相機 APP 直接按快門,連曝光都不作調整)暗部拍不到就是拍照功能差。

這個嘛,我也不知道該說索尼太硬核還是用戶被帶偏了……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回到相機拍照方面,索尼 Xperia 1 遺憾地取消了 Xperia 10 Plus 上 21:9 的靜態照片拍攝比例,僅保留了 4:3 以及 16:9 兩個比例。拍照主界面大致與前代相同,並無什麼驚喜之處。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而在慢動作拍攝方面,新增了一些比較實用的選項。慢動作視頻可選擇 720P 和 1080P 拍攝,其中 720P 可拍攝 960fps 視頻時長為 6s ,而 1080P 可拍攝 960fps 視頻時長為 2s 。960fps 超慢動作視頻拍攝也從只有在拍攝時按下慢動作錄製,新增設了『一鍵開拍』,把控慢動作瞬間比起拍攝時錄製更加容易。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此外,索尼 Xperia 1 終於加入了比起 960fps 更加實用的 120fps ,而且 120fps 初試後似乎沒感受到有錄製時間的限制,那是非常巴適!

別看索尼 Xperia 1 的三枚攝像頭背後都是不到 1/2.3 英寸的『小底』,但憑藉著傳聞來自影像部門重新寫的算法,Xperia 1 拍出來的照片讓人有種 RX100 系列相機的味道。

這裡說的『RX100 味』指的並不是畫質能夠媲美 RX100 系列機型,而是鏡頭髮色、影調方面,畢竟傳感器尺寸的物理限制放在那。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即便是三枚攝像頭的傳感器尺寸都是『小底』當中的『弟中弟』,但三枚攝像頭的畫質似乎還是比我想象中要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採用自動曝光的話,相機 APP 會更加傾向於降低快門速度來獲取更純淨的畫質,所以在弱光環境拍攝只有三個方法,一是手動調節曝光參數(快門速度),二是上架子,三是端穩……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在拍攝交互上有個摸不著頭腦的地方是,超廣角採用的是超焦距對焦方式,理論上不用對焦的拍攝理應更為方便。但不用對焦卻帶來了測光方面也只能『全自動』,在超廣角下並不能調節曝光參數。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主攝拍攝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100% 放大

總體而言,索尼 Xperia 1 上的相機對比起之前的產品確實有了十足的提升。

但不得不說,注入影像部門血液的相機功能用上去確實比較『硬核』。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一名對相機的使用相對算是有點研究的用戶,相信 Xperia 1 的拍照體驗會讓你感受到有種在用相機拍照的感覺。

但如果你是沒有相機知識基礎的用戶,Xperia 1 的相機或許就會給你一種 “買了一臺相機你想要讀懂說明書,重新學習怎麼用” 的感覺。

Cinema Pro

不說英文裝專業了,這個就是 Xperia 1 上的 “電影大師” APP 。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整個 APP 的界面一眼看去相當專業,APP 的使用語言也跟日常我使用相機、攝像機等設備拍攝視頻相類似。

然而夢想總是美好的,你不能說光有一個較其他手機更為專業的 APP 就能代替專業設備使用,這充其量只是將專業設備上的界面、預設等『移植』到手機內,並沒有對其有太多優化的地方,具體表現為可操控性有餘但自動選項不足,要想用它來拍片會有一定的門檻。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具體的使用體驗,容我實戰過後另外開篇再說,暫時就到此為止吧。

最後談談續航能力。3300mAh 的電池是我糾結是否要下單 Xperia 1 的最大阻礙,畢竟物理容量擺在面前,可能是最好的 4K 屏功耗也擺在面前嘛。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上圖是我我一次充滿電後的使用狀況,待機 36 小時,期間屏幕用量 5 小時 24 分。主觀地說,這個成績對於配備 4K HDR OLED 屏幕電池容量也只有 3300mAh 的手機來說應該稱得上是優異。而對於這是一臺智能手機而言,這個續航成績合格。畢竟這就是一臺智能手機,你不能說它硬件強悍就能容忍續航太差嘛。

當然了,電池的物理容量擺在那,即便手機內加入諸如節電優能、慢充等維護電池的健康度,一年、一年半過後電池理論上還是無可避免地會出現老化。及時行樂還是追求手機壽命細水長流,那就是個人取捨的問題了。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在智能手機領域,索尼並不像蘋果那般訂單量足夠讓供應鏈上的廠商向其傾斜甚至只為它一家公司服務,更不像三星那般自家公司本身就有一條完整的智能手機元器件供應鏈,但索尼卻沒有因此而選擇供應鏈提供的成熟設計方案,在這個智能手機外觀設計越發同質化的時代裡無疑是特立獨行的。

爭議性永遠會存在於小眾產品身上,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小眾產品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索尼 Xperia 1 或許就是如此。

從 Xperia 1 身上並不難看到其他部門為移動部門提供的技術支援,但還是那個老問題,索尼依然是那個重硬件而輕軟件的索尼,反映在 Xperia 1 上的主要表現為,系統在細節上的處理仍有明顯的工程師邏輯,同時相機、Cinema Pro 等功能上有一定的使用門檻等等。

索尼手機 Xperia 1 體驗,依舊獨特、依舊硬核

要有明顯的轉變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至少在 Xperia 1 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轉變。

又或者,這些也是索尼長久以來讓人又愛又恨的獨特之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