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化與“三農”有機融合,更好地推進“三農”工作?

土右鍾海濱


關於文化與三農結合的措施

 1、文化建設是解決城鎮化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而教育是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緊抓教育,能夠很好地促進文化建設。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將更多的財政經費劃撥到教育領域,用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2、注重農民業務技能培養,提高農民素質。針對農民業務技能偏低這個問題,可以從培養農民自身技能入手。政府可以將職業教育納入農民的技能培養範圍。也可以多開辦一些農業技能培訓班或培訓學校,減免或收取少部分教育費用,旨在幫助農民學習新的業務技能,培養有業務素養的農民,使其有一技之長,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增加生活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在技能培訓的同時,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3、將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學校在教學時,應該更加註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社會生活實踐當中。在政府大力宣傳城鎮化建設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採取適宜的宣傳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多的還要考慮到實際效果。對於普通民眾,由於素質有所區分,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宣傳政策時要更多考慮他們的處境,從他們的認識層面出發,選擇合適的方式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方針政策。可以通過舉辦文娛活動等方式來增長民眾的知識。


大別山的輝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和城市相比,農民文化生活相對單一,農村文化人才缺乏,人才斷層現象嚴重。農村文化隊伍組織鬆散,人才匱乏,素質較低,後備力量明顯不足。即使開展了一些活動,也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導致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單調,文化生活質量不高,很多農村群眾平時的文化生活還是停留在看電視追劇、走親訪友、串門閒聊、喝酒玩樂、打牌賭博等活動中。可以說,很多農民大部分閒暇時間都是在牌桌上度過的。

做為一個擁有8-9億農民(現行戶籍人口)的泱泱大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復興三農文化迫在眉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語境下,摒棄過去偏重以經濟標準作為衡量鄉村價值的單向度評價指標,直面當前我國“三農”問題的發展訴求和鄉土中國的歷史現實,所提出的科學論斷、理論判斷和行動指南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撐。

一、要充分認識三農文化振興的重大意義

新世紀以來,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國家戰略持續推進,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愈來愈顯示出鄉村建設中對於“人”的重視,以及農業農村總體性發展的建設路徑。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文化本身的勝利,也代表著億萬農民在文化精神上的認可。所以,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牢把握鄉村文化建設的民族性、科學性和創造性,致力於鄉村文化整體的開放性、精神內涵的民族性、文化特質的地域性、審美趣味的現代性、表現方式的融合性、文化元素的豐富性、文化品格的高尚性,不斷探索“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甚至“腦袋比口袋更富有”的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真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能力,培養培育新時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愛農村、愛農業的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支撐、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要始終記得住鄉愁。

二、要探索三農文化振興的方式方法

一是鄉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否則,如果鄉村文化衰敗,不文明亂象滋生,即使一時產業興旺,也難以獲得持續長久的繁榮。

二是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承和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促進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三是要構建鄉風文明的鄉村共同體,既要立足於村落本身的地域文化屬性、家風民風村風傳統和道德倫理習俗,又要契合現代精神訴求、文明發展必需和現代文化向度。

四是要尊重民風民俗,鄉風文明才能接地氣;只有契合現代文化精神,鄉風文明才能促文明。

五是建設生態宜居的鄉村生產生活空間,不僅需要建設利於生態循環、生態保護和生態友好型的產業體系,需要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更需要尊重鄉村的文化傳統、地域特色、產業屬性和審美訴求。只有和諧健康、自然素樸,才能更加生態;只有設施完善、服務優化,才能更加宜居。

六是要明晰鄉村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要總結歷史現實經驗,建構鄉村文化內質的民族特色;要更新思想理念,正確認識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要強化頂層設計,深化鄉村文化建設國家發展戰略;要創新組織形式,完善鄉村文化建設人才體系;要加大資金支持,探索鄉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管理模式;要整合文化資源,構建鄉村文化建設立體網絡;要搭建文化活動平臺,營造鄉村文化的生成發展空間;要拓展媒介傳播渠道,增強鄉村文化要素的輻射力度;要加強考核力度,建立健全鄉村文化建設考評體系。











藍色菸圈998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