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戰“疫”青年,張伯禮院士哽咽:年輕一代值得信賴

72歲掛帥出征武漢82天,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回首這場牽動全國上下的“戰疫”感慨萬千。回憶起目送一對年輕醫護夫婦攜手進“紅區”搶救病患的情景時,這位身經百戰的老人哽咽了,“這是一種精神,非常可貴的品質,年輕一代是值得信賴、充滿希望的一代。”

此次疫情突如其來,儘管張伯禮曾率隊戰“非典”、闖“紅區”,但剛接到奔赴武漢參與救治的任務時,他心裡依舊忐忑不安。“當時不知道前線具體戰況如何?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治。”張伯禮坦言,當時各種未知讓人心悸又焦慮,老兵尚且如此,“那些年輕醫護好比新戰士上戰場,說完全不緊張、不害怕?那不真實。”

就在那充滿危險和壓力的前線,年輕人用實際行動改寫著人們的認知,在張伯禮看來,“他們彷彿一天就長大了。”他評價,抗疫阻擊戰中,80後是主力軍、90後是先鋒隊。那些青年醫護迅速承擔起包括“紅區”在內的各種救治任務,沒有人因為自己年輕而推脫責任。在他身邊,每天都能看到年輕醫護爭著搶著乾重活、進“紅區”,“讓人對這批孩子們充滿愛憐又感到心慰。”

在定點醫院、在方艙醫院、在隔離點,大量年輕醫護人員為患者守護平安。張伯禮注意到,那其中還有一些00後剛畢業的學生,“那些護士剛剛畢業就到了前線,勇敢挺進紅區。他們非常認真地邊學邊幹,和那些比自己年長的大夫們一樣去戰鬥,甚至堅持的時間更長。”

很多年輕人的表現令人動容。天津醫療隊裡有一對來自天津中醫二附院的年輕醫生夫婦,兩人把剛出生才幾個月的孩子送到父母家中,一起申請去武漢前線支援。起初醫院考慮到他們的孩子太小,只批准了一個人去,沒想到再次收到請戰書,最終兩人一起進“紅區”,“表現都非常優秀。”

令張伯禮印象深刻的,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年輕志願者,其中有很多就是大學生、研究生。在武漢,給隔離點和隔離小區給居民送菜、送藥的是他們,義務開車接送醫護人員的是他們,幫社區做安檢以及各種社會服務的還是他們,“我們為什麼能夠把嚴格隔離政策執行好,杜絕疫情蔓延,我覺得他們在起著很大的作用。”

“這次給了我們醫護人員至高的榮譽,但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就應該衝上去。”張伯禮認為,媒體和社會更應該鼓勵和表彰那些平凡的逆行志願者,“他們都是自願的,完全是一種奉獻。我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令張伯禮欣慰的是,“年輕的一代比起前輩絲毫不遜色,甚至比我們希望的做得還要好。”他評價,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思想、有覺悟、有熱情、敢於擔當,也善於掌握先進技術,“看到他們的表現,讓人們覺得國家充滿希望,中華民族崛起後繼有人!”

五四精神代代傳承,從未褪色。如今中國走到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還是看年輕人。”

張伯禮認為,年輕一代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受到了鍛鍊,經受住了考驗,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繼續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在祖國的發展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時代交給他們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