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壓力之下,企業往哪裡去?

小編按:

週四早盤指數高開高走,創指漲幅超過1.5%,滬指、深成指漲幅均超1%。午後指數再度走強,創指、深成指漲超2%。尾盤,指數高位盤整。截止收盤,滬指報2860.08點,漲1.33%;深成指報10721.78點,漲1.97%;創指報2069.43點,漲1.92%。

今天是五一小假期最後一個交易日,三大指數全線上漲,收官行情很漂亮。那麼回顧整個四月,各主要指數整體來說是在震盪中小幅攀升的狀態,也有創業板註冊制消息引發的單日驚魂一跳後的深V走勢,可以說四月份是忐忑的一個月。

而落實到投資的標的裡面,依然有不少企業逆勢而上,創了新高。李螢老師直言,在這樣波動忐忑的環境下,從微觀著手,從企業著手可以讓我們的投資從平凡到優秀。關於她的發現和理解,不妨看看今日推送!

內外壓力之下,企業往哪裡去?

李螢

新冠疫情是21世紀以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導致了在全球判斷經濟衰退已經發生。

但有意思的是,亞馬遜、貴州茅臺創出歷史新高,騰訊回到了416港元上方。

隨著創業板存量改革拉開序幕,全面推進創業板註冊制,企業做好了可以在資本市場獲得巨大的財富激勵,做得不好了可能被市場直接淘汰,從微觀著手,從企業著手可以讓我們的投資從平凡到優秀。

今天的文章將分享我微觀思考的前半段,後半段包括一些具體的投資細節我會在今天晚上直播時和大家分享。

疫情深深影響了就業和消費

毫無疑問企業的生存環境都因為這次自然災害發生了深刻改變。宏觀經濟數據的慘淡大家都看到了,但最深重的影響是新冠病毒疫情對就業造成的衝擊。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減少了三成,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業職位同比減少四成、未來1-2個季度,伴隨外需走弱向國內傳導,出口導向型製造業面臨經營壓力不斷凸顯,外貿企業裁員是大概率事件。

內外壓力之下,企業往哪裡去?

圖1 疫情以來從業人員PMI指數跌到歷史最低

疫情爆發後人們把自己關在家裡,突然發現生活可以如此簡樸,原來人並不需要那麼多冗餘的消費和社會活動,所以我們突然看到消費數據垮塌:美國4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為27.0%,創下歷史新低,PMI指數驟降的速度甚至超過了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這影響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而消費的變化就是直接受收入預期影響的,人們毫無懸念地捏緊錢袋子,過上省吃儉用的日子。

同樣在瑞銀的一份中國消費者調查表中,54%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爆發以來收入有所下降,超過60%的受訪者顯著減少了線下消費,28%的受訪者計劃削減債務,比計劃疫情結束後增加開支人的多了9個百分點。疫情爆發將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結構性問題暴露無遺,為了挽救金融危機,世界各國不斷量化寬鬆貨幣放水,但整體勞動生產效率並沒有顯著提高。

企業正在被逼入牆角

全球經濟自2008年就進入債務推動模式。自2008年以來勞動就業增量多在服務業和臨時性工作,零工經濟的特徵是“手停口停”,他們沒有長期用工合約保障和退休後的福利安排,人工智能還在不斷擠壓低端勞動力崗位。全球的就業結構決定了大多數從業者的未來收入預期不佳,消費需求被拖累的狀況可能遠遠超過市場的預估。

內外壓力之下,企業往哪裡去?

圖2:2018年生活服務類就業佔比達到4成

一旦全球消費需求疲軟超預期,大多數企業面對的最終市場將不斷萎縮,無論是出口還是國內消費,我們都看到了通縮的陰影正在籠罩地球。這樣的結構性難題甚至不是放錢能解決的——這是過剩生產供應能力和持續萎縮市場的雙重夾擊。

當企業被逼到牆角,就必須依賴自身的努力才能在衰退環境中存活。

企業能做的改變有三種:

1、短時間內快速清理庫存,獲取現金流;

2、縮短供應鏈和生產規模,做更多以服務為主導的品牌建設;

3、向上拓展升級產品的價值鏈。(這可能更需要時間和巨大的代價)

對於部分企業來說幸運是找到了上線生存的途徑,比如直播帶貨拯救不少直面消費者的企業,在快手平臺上不少消費品牌打出1折、2折的衝擊性價格清理了庫存,獲取現金流讓企業過冬;

但更有企業看到了直播帶貨有可能重新定義供應鏈,甚至引爆產品內容創新帶來的機會——因為直播帶貨縮短了生產廠家和消費者的距離,結合視頻的直觀可視化,消費者和直播網紅的互動,讓新穎、低價的產品迅速俘獲人心,引發衝動消費——這是巨大的線上市場紅利機會。

從下圖我們看到實物商品在網上的銷售總額已經佔到了社會零售總額的25%,率先上線的企業分得一杯羹。

內外壓力之下,企業往哪裡去?

圖3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佔社會零售總額比例

當下企業如何自救

企業上線找到更多的連接,是當下最現實的自救模式。對於消費品生產企業,取得“全渠道”優勢的企業能夠跑得快。直播需要對產品有直觀感受,能夠不斷推出新品,具有產品內容創新優勢的企業會比只有成本規模優勢的大企業快。化妝品能夠迎來國貨時代,就是“全渠道”經營的加持,小家電中的創新主導型上市公司不斷逆勢上行,有的甚至創出了上市以來新高。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研究就能夠感受到,直播帶貨僅僅是個開頭,未來這種靠貼近消費者的“私域”流量經營模式可能會顛覆過去的生產銷售邏輯。品牌商總有那麼一句話:“我知道我支付的廣告費有一半是浪費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就是因為過去的營銷都是廣域範圍推廣,太多看到廣告也毫無感覺的人。

現在盯著深夜直播熬紅了眼睛,要麼對商品感興趣,要麼對賣商品的人感興趣,但最終不管怎樣,肯定會在某個時候購買衝動被觸發,但更重要的不是節約廣告費,直播帶貨還會重塑供應鏈,這是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供應鏈環節直播帶貨的商品很多並不是已經批量庫存待價而沽,C2M生產模式的開端。

通多從消費者到工廠,企業完全可以等待客戶下單後再組織生產,做到高週轉零庫存,庫存就是成本,是佔壓資金侵吞利潤的魔鬼。一旦能夠做到C2M,企業就有條件通過 “服務和誠信”來塑造品牌,從而增強客戶的粘度,獲取穩定的銷售。這樣的狀況在定製傢俱和服裝領域已經發生了。

過去難以規模化的非標準產品也可以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並可能實現個性化量產,以突破非標品“規模是敵人”的可能。這可能起步很難,一旦建成企業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護城河。

從消費品開始自下而上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一旦非標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淘寶從2013年開始推出的C2M“淘工廠”,到現在產地直供、C2M定製等規劃已經成型,帶動了京東、蘇寧和拼多多入局,C2M模式作為新制造的核心正在展現它的威力。這方面企業已經走到什麼程度,還會如何發展,其中的投資細節我將在4月30日週四晚上直播中和大家分享。

最後補充一點:無論經濟學家強調股票市場多麼危險,經濟衰退多麼可怕,我們做投資的人都沒有必要去在意這些宏觀的噪音,我們需要看到企業的行動,需要看到這個世界還是有需求沒有被滿足!因為最終把大家從經濟衰退中拉出來的不僅僅是貨幣放水,而更應是企業創新和貢獻。如果沒有蘋果的創新,會有覆蓋全球的消費電子供應鏈嗎?如果沒有亞馬遜的創新,會有云計算大規模應用嗎?

偉大源於艱難,偉大的企業就是誕生於苦難的母腹之中。如果只看到宏觀的風險和經濟蕭條的逼近,不能看到微觀層面企業對宿命的反抗,看不到變革求新的一切努力,我們就無法對人類組織活動抱有任何信心

——不管這個世界有多少壞消息,經濟終將繼續,人類文明終將繼續,投資終將繼續。環境越殘忍,人類會越優秀,這是長期投資者不會動搖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