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個卜式放羊的故事。

卜式放羊其實講的是一個名叫卜式的人視錢財如糞土,不與人爭名奪利的故事。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歷史上對這個人物的描寫其實還是比較正面的,但是從他教育弟弟方面來講,我是很不贊成他的教育方式的。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卜式,是孔子的門生,從小父母雙亡,家中只有個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後,卜式把田地房屋財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帶走畜羊一百多隻,進入山放牧。

過了十多年,他的羊達到一千多隻,又自己買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於只是玩樂,家產耗盡,於是卜式又屢次把家產分給弟弟,受到鄰里的稱讚。

由這個故事,其實我們也能看到,卜式是一個重義輕財的君子,但是他對待弟弟的方式卻實在讓我不敢苟同。雖然《弟子規》中也說: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對錢財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執著財物,兄弟之間的怨恨爭鬥就不會產生。

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卜式的弟弟為什麼最終會耽於享樂,致使家財耗盡?

1、卜式總是授他以魚,讓他習慣了不勞而獲

從故事中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卜式對他的弟弟實在是太好了。

將弟弟養大之後,分家的時候將家裡幾乎所有的不動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拿走了一百多隻羊;

而當弟弟將他的財產都揮霍乾淨之後,卜式又多次將自己近些年因為牧羊而積累的財產分給了弟弟。

我不知道他的弟弟在得到財產之後是不是每次都將之揮霍一空,但是卻總覺得卜式救助弟弟的行為是在“助紂為虐”。

正因為有哥哥不時地幫助,所以可能對他來說,錢財來的如此容易,就算花完了,只要哥哥還在,他就會永遠給予自己幫助,長此以往,弟弟會慢慢變得不思進取。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弟弟的行為,現在有一個形象的稱呼,叫做“啃老族”。

其實每年都能看到關於子女啃老的新聞。

最極品的一個是當時看到一個外國的男子,30多歲了,因為拒絕長大,每天要睡嬰兒床,帶嬰兒兜兜,含嬰兒的奶嘴,看嬰兒看的動畫片,穿嬰兒穿的尿不溼,吃飯也要媽媽喂,只要他的媽媽和姐姐拒絕為他提供以上服務,他就尋死覓活。

有很多人都在下面評論說,這樣的孩子,不如讓他死了吧!父母還能輕省些。

但是這位媽媽還是因為捨不得,所以只要兒子拿自殺威脅她,就立馬投降。

那家人如今也不知道怎麼樣了,但是我想只要他的媽媽還活在世上一天,那位男子就一天不會長大。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2、自以為自己不爭兄弟兩的關係就不會出現矛盾

按照《弟子規》的說法,保持兄弟關係和睦的一個方法就是不能把財物看的太重,這個講法我是贊同的,但是前提是卜式兄弟倆都不重視身外之物。

而現實是隻有哥哥卜式有那樣的胸懷,弟弟完全沒有,所以結果是弟弟因為玩樂耗盡家財,哥哥因為不時接濟弟弟受到鄰居的讚揚。

兄弟關係確實沒有出現矛盾,但是卻也把弟弟變成一個不思進取的人,一個習慣於不勞而獲的人。

把卜式對待弟弟的方式換成如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我發現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做父母的人都願意自己辛苦一輩子,換來孩子光明的未來。

有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漸漸明白父母的辛苦,因此自己也加倍努力,只為將來能好好報答父母;

但是有的孩子因為習慣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想著反正自己就算不努力,父母也會拼命為自己奮鬥的,自己壓根用不著努力,漸漸的就會失去進取之心。

而父母的本意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有更高的起點,贏在起跑線,就像卜式總是分給弟弟自己的錢財是希望兄弟關係能和睦一樣。

但是最終,卜式的弟弟和不思進取的孩子一樣,都便成了只懂“拿來主義”的人。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當代父母如何授孩子以漁?

1、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別讓孩子習慣不勞而獲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於是從小到大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吃飯喊上桌,吃完就下桌,萬事不用管,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好了。

孩子學習緊張的時候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父母把一切都搞得好好的,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加上從小自己想要什麼東西,只要把嘴一張,父母就把想要的東西拿到眼前來,輕易獲得的習慣也容易讓孩子習慣於不牢而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做做家務其實挺好的,也能讓孩子知道,只有付出某樣東西,才能獲得某樣東西。

比如說,孩子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潔淨整齊的床鋪,那他就必須每天堅持鋪床;

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如果想要吃的衛生,就得自己下廚房做飯菜;

要想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只能通過努力學習提高成績,然後讓爸爸媽媽把它作為獎勵買給自己......

通過這樣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相信長時間堅持下來,孩子會成為一個既能體諒父母不易的人,也能成為一個會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付出努力去爭取的人。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2、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如今社會的啃老現象之所以這麼嚴重,上面所說的由於父母的過度寵愛,導致孩子習慣不勞而獲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父母平時把孩子保護的太好。

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的孩子,在大學畢業後初初進入社會的時候,面對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時,就很容易被打擊到,然後變得害怕進入社會,害怕工作,自己不能養活自己,只能再次去依靠父母了,成為啃老族的一種。

這樣的孩子,就像小烏龜一樣,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探出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卻突然被伸出來的一隻手又嚇回去,成為那個終日躲在龜殼裡面的“縮頭烏龜”。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還是比較重要的。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稍小一點的孩子,除了在學習上會遭遇一些挫折,其他的都沒什麼,這個時期的父母好好鼓勵孩子,邁過學習困難的坎;

真正讓孩子走出象牙塔的是在他們高三畢業的時候,讓孩子嘗試出去找一份工作,體驗體驗生活。

到孩子上大學之後,父母不要也不要總想著除了包攬孩子的學費外,還包攬他的生活費,可以給一些生活費,剩下的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利用週六週日的時間出去做一些兼職,補足生活費上的不足。

當然,如果孩子的成績夠好,也可以繼續努力,爭取拿到最高項的獎學金,其實也夠孩子生活了。

大學期間有了一點工作經驗,畢業後進入企業工作也就不會兩眼一抹黑了。

當然,挫折教育的前提是一同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只有這兩者相互結合,才不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只習慣“拿魚”或者受到挫折又回父母身邊“拿魚”的人。

卜式放羊:當代父母須知,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從卜式放羊的故事來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千萬別用和卜式對待自己弟弟的方式教養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成為像卜式弟弟一樣耽於享樂、習慣不勞而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