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創建】陽曲縣“三治融合”的“乘數效應”!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是有著兩千年曆史的文化名城。2019年,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今年7月,被命名為“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


是什麼樣的治理方式讓全縣平安創建走在全省靠前?答案是自治、法治與德治“三治融合”的“乘數效應”,是黨建成為激活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第一引擎”,是全縣掀起的“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熱潮。


今年以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縣委平安陽曲建設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縣委平安陽曲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推進,成立以縣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的“三零”單位創建指揮中心,下設綜合協調、工作督導、信息資料、宣傳報道4個專班,並建立協調、聯絡、督導、考核機制。縣公安、信訪、應急3個牽頭部門與10個鄉鎮、1個社區建設服務中心和36個平安陽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走出一條平安建設的“陽曲之路”,讓群眾時刻感受著“幸福主動來敲門”。


【“三零”創建】陽曲縣“三治融合”的“乘數效應”!


“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

打造“一站式”調處平臺


陽曲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由陽曲縣委政法委牽頭,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協作配合,縱向聯動縣、鄉、村三級人民調解委員會,橫向整合衛體、教育、人社等十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形成以縣中心為銜接點,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大調解”格局。


中心搭建了“一庭三室、四窗三臺”組織架構,提供受理分流、聯合調解、立案訴訟、勞動仲裁、司法確認“一條龍”服務,讓群眾訴求“一扇門”進出,矛盾糾紛“一攬子”調處,積極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社會治理實踐中得到充分應用,全力打造回應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三零”創建】陽曲縣“三治融合”的“乘數效應”!


部門無縫銜接

網格“全科型”轉變


按照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的輕重緩急和處置的難易程度,陽曲縣建立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四色預警”響應處置機制。由輕到重、由易到難,分為藍、黃、橙、紅四個等級。該預警法一方面是樹立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防患於未然。另一方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啟動相應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序的工作局面,最大程度避免因管理層級不明、輕重緩急不分造成貽誤戰機和資源浪費。縣、鄉(鎮)、村(社區)、網格四級聯處指揮,多部門條塊“無縫隙”銜接,全區域網格“全科型”轉變,各平臺信息“無障礙”互通,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陽曲模式”。


基層社會治理,必須依靠群眾。在陽曲縣,網格員對所屬轄區內的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以“橫向到邊、縱向見底、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為原則,開展“拉網式”“密篦式”排查梳理和整治,再通過“雪亮掌上通”APP和“平安山西”APP(群眾版),直接實時與綜治中心連線,隨時上報轄區內各類信息。


陽曲縣指揮中心推行“分級吹哨、部門報到、辦結銷號”新機制,按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交辦、督辦反饋、結案歸檔”等環節,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動態、全過程的“基層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六步閉環辦結機制”。


一套完善的體系,讓矛盾一經發現就開始“治療”,即使一開始就是“惡性腫瘤”,也會有“專科醫生”開展“手術”。也因此,陽曲縣實現了矛盾糾紛從排查到化解的“快速通道”,實現了矛盾糾紛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處置。


【“三零”創建】陽曲縣“三治融合”的“乘數效應”!


街頭巷尾一張網

三項制度更好服務群眾


“網”盡百姓事,服務“零”距離,建立聯繫基層群眾的微信群,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網格作為第一手資料的信息源,第一時間反映和協助解決群眾訴求、發現的問題隱患,嚴防矛盾“外溢上行”。


陽曲縣新陽東街社區的“網格長+志願者+小巷管家”模式,就將“幸福主動來敲門”體現得淋漓盡致。


近期雨水增多,社區陽光佳園小區的網格長裴榮連回家時發現,小區門口下水道不通暢,積水很深,好多人無法進出小區。裴榮連迅速與社區書記兼主任馬龍聯繫,召集工作人員對下水道進行初步疏通,又在積水深處架路,隨後聯繫縣住建局、縣環衛局,對下水道進行根本性改造。


如何讓身為志願者的網格員工作更有熱情,馬龍搞起了“愛心超市”,這是專門為志願者打造的公益服務平臺,志願者只要參與文明勸導、調解鄰里糾紛、幫扶弱勢群體,均能得到相應積分。“愛心存摺”中記錄著志願服務、社區活動的內容及時長,只要積累到一定積分就可兌換禮品。


該社區通過“幸福來敲門”“愛心超市積分”“街路巷長管家”三項制度,最大限度集聚力量、凝聚人心,也提高了群眾對“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內部矛盾內部消化

北塔地社區15年“零上訪”


如果說新陽東街社區將幸福送到家中,那麼黃寨鎮北塔地社區的綜合治理則做到了步步為先。


該社區原本是整村拆遷改造後成立的,當時還接納了其他村徵遷後搬來的“外來戶”,社區有7個住宅小區,上萬人口。如此複雜的社情,該社區卻實現了連續15年“零上訪”。


為讓矛盾實現“內部消化”,社區黨支部書記曹新生付出了多年努力,可以說,他是兩條腿跑遍千家萬戶,一張嘴勤問群眾冷暖。


北塔地社區還依託綜治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開展綜治、法治宣傳、掃黑除惡、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同時藉助“網格化”及時掌握轄區動態。目前,該社區的“三零”單位創建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山西政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