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禁漁有期,保護不止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無數先民依靠長江的生物資源實現代代繁衍。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捕撈工具的進步,長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

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協調統一,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以新視野、新認識、新理念賦予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時代內涵。

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一江兩湖七河”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長江十年禁漁的通知一經發布,就受到了各界的關注與支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發展的基礎,關係著子孫的“飯碗”,維護生態平衡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巨大工程。

要強化市場監管。如何監管源頭的非法捕撈和終端的非法消費市場,一直是生態保護的大問題。對此,一是執法部門要各施其政、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擔當作為,切實佈置好、落實好、推動好,不折不扣貫徹執行好。二是實行群防群治,摸排案件線索,聚焦重點水域和時段,實現全流域、全流程、全天候、全鏈條打擊,形成對非法捕撈的嚴防死守。三是強化鏈條管理,杜絕非法捕撈的野生魚類售賣,堅決取締為非法捕撈工具提供交易服務,斬斷地下產業鏈,構建嚴厲查處、重金處罰、嚴格執法的全鏈條全過程的監管體系。

要加強科普宣傳。廣泛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深入宣傳長江禁漁制度,結合地方實際,做好相關流域的禁漁規定;以“從娃娃抓起”的思路,向學生、兒童科普相關魚類、禁漁知識,牢固樹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觀念,自覺摒棄和改掉食用、消費野生動物的習慣,使未來十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能夠休養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