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山西嵐縣沙棘果實掛滿枝頭

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鄭二小的沙棘育苗溫棚

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70團在戈壁灘上建立的沙棘工業林

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黑龍江林口寒地沙棘工業原料林

見證保持水土造福百姓的沙棘力量——寫在全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週年之際

內蒙古鄂爾多斯沙棘護岸護灘林

深秋時節,地處呂梁山區的山西省嵐縣界河口鎮東口子村迎來這個季節最美景緻:遠望,山川披綠,層林盡染;近看,金黃色的沙棘果掛滿枝頭,粒粒清亮,顆顆飽滿。這是沙棘收穫的季節,漫山遍野一幅豐收景象。

在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和國際沙棘協會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東口子村近年來引種良種沙棘固土固沙,並以沙棘開發為龍頭帶動鄉村振興。如今的東口子村,山川綠了,山村美了,鄉親富了。

小小沙棘果,帶來大變化,帶動大發展。

東口子村的變化是我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35年來的一個縮影。

35年前,1985年11月16日,時任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在山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考察了沙棘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後,向中央主要領導呈送了“以開發沙棘資源作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的一個突破口”的報告,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支持,從此掀開了我國大規模種植開發沙棘的熱潮。

35年來,大規模的沙棘資源開發利用從黃土高原擴展到全國,在資源建設、加工利用、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沙棘在黃河上中游的推廣種植,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了黃河泥沙,富裕了一方百姓。

秉承“開發一種植物,修復一片生態,培育一項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理念,沙棘資源開發利用為我國的環境治理、經濟發展、人民幸福貢獻了力量。

一株株沙棘支撐大美生態環境

在晉陝蒙接壤地區,巨大的溝壑裸露出大面積岩層,巖體上幾乎寸草不生,遇風成沙,遇水如泥。當地群眾將其命名為“砒砂岩”,環境專家形象地稱作“地球環境癌症”。每當雨季到來,雨水沖刷溝壑裹挾著大量鬆軟的泥漿,最終匯進黃河。據統計,砒砂岩區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高達3.5億噸,約佔黃河輸沙量的21.9%,給黃河下游防汛造成了巨大壓力。

治黃必先治沙,治沙必先治砒砂岩。水土保持科技人員經過多年研究實踐,發現沙棘具有控制砒砂岩水土流失的突出作用。“沙棘水平根系非常發達,可以迅速形成地下根系網絡,迅速發揮植物群體作用。”沙棘專家介紹,“沙棘在這裡生長之後,水土被固定住了,其他植物也開始生長。沙棘治理見效快、效果好,是砒砂岩區生態治理的‘特效藥’。”

1998年,水利部正式實施晉陝蒙砒砂岩區沙棘生態工程。經過20年的治理,這一地區人工種植沙棘面積達700萬畝。砒砂岩區流域內支毛溝道、溝坡沙棘成行,溝底沙棘鬱閉,泥沙被就地攔截在沙棘林內,最終清水出溝,形成了“地上一把傘,地面一層氈,地下一張網”的沙棘保護網絡,極大地推動了當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經過連續治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準格爾旗累計種植沙棘274萬畝,水土流失面積減少53.6%,減幅較黃土高原地區高了6.1個百分點,呈現面積和強度雙下降趨勢。沙棘不僅實現了最初‘以開發沙棘資源作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的一個突破口’的目標,而且對加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減少入黃泥沙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生態處副處長高巖介紹。

據黃委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原副總工李敏介紹,黃土高原地區沙棘資源建設長期保持每年發展14萬平方公里的速度,約佔年度水土保持造林面積的10%。隨著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沙棘及各種水土保持林草種植面積的持續增加,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土流失顯著降低。根據黃河潼關站實測資料,黃河年平均輸沙量已從1919—1959年的16億噸減少到2000—2018年的2.5億噸。

從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到東北平原,從甘肅到四川再到雲南,我國沙棘資源面積從初期的1000多萬畝發展到現在的3300多萬畝。顯著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鮮明地顯示出了沙棘的作用和貢獻。

一株株沙棘固沙固土,綠了山坡,支撐起大美生態環境。

一顆顆漿果托起美好生活新希望

隨著沙棘的大規模種植,沙棘資源開發利用也逐步興起、發展、壯大。沙棘在保持水土、治理小流域的同時,其巨大的經濟價值也得到挖掘和開發,沙棘產業興起。

35年來,我國沙棘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從資源種植到產品加工、從默默無聞到成為網絡搜索熱詞,應用領域也從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拓展到飲料產品加工、醫藥保健品開發、扶貧產業發展,在多領域均取得了可喜成績。

35年來,我國沙棘工業原料林面積從無到有,已有近100萬畝;全國沙棘鮮果年產量50萬噸~60萬噸,每年可採20萬噸~30萬噸,實際加工利用沙棘鮮果8萬噸~10萬噸,從事沙棘相關業務的企業3000多家,專業從事沙棘加工利用的企業200多家,產值200億元~250億元,初步建成了從沙棘新品種培育、資源建設、科學研究、技術培訓、國際合作,到原料初加工、產品精加工、市場營銷的完整產業鏈。

“回顧35年來的實踐,我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取得的突出成效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概括:一是在小流域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工程中,沙棘已經成為生態建設的當家樹種;二是規劃先行—資源建設—龍頭企業進駐已成為許多沙棘種植地區成功運用的生態經濟產業模式;三是遍佈全國的民營沙棘企業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涉農扶貧主體;四是與沙棘有關的各類協作網、協會、專委會等技術服務框架已具雛形,技術諮詢、專業培訓體系日趨完善。”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主任、國際沙棘協會主席趙東曉說。

35年來,我國沙棘事業的發展形成了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有一支執著於沙棘種植、加工、銷售、研究、宣傳,堅定沙棘事業的隊伍;二是全國有30~50家企業從事沙棘業務超過20年,有10多家超過30年,而且這些企業有信心做“百年老店”;三是社會各界對沙棘的評價和定位逐步從神化演義迴歸到科學理性,社會對沙棘知識的宣傳、沙棘產品的知名度、市場對沙棘產品的認可度已經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四是沙棘加工工藝、設備及其產品質量和包裝已經趕上了其他大眾歡迎的高檔次營養食品、飲料,沙棘行業已經躍升到了先進水平;五是社會對沙棘事業、沙棘行業關心和愛護的責任感更強烈了,大家更願意依靠沙棘行業組織參與沙棘集體活動。

回望35年,我國沙棘資源開發利用已經形成了適地適樹的開發模式和管理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沙棘真正成了地球的生態樹、綠化的先鋒樹、人類的健康樹、農民的致富樹。

一顆顆金黃色的沙棘漿果托起了美好生活新希望。

在做好國內沙棘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國際間的合作也在同步展開。2011年,經外交部同意,水利部、民政部批准,國際沙棘協會在北京註冊成立,這是總部設在中國的第27家國際組織。近10年來,國際沙棘協會全面發揮沙棘在促進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人類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沙棘種植、科研、生產、經貿以及人員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會員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沙棘領域的國際交流服務。 

一片片沙棘林助力百姓脫貧致富

受水利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託,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把阿里地區沙棘資源建設和產業開發作為重要的一項援藏任務。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阿里地區札達縣在產業扶貧過程中根據當地特點,瞄準沙棘產業化,走出一條綠色致富路。札達縣首先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來投資,建成了沙棘研究中心。2020年9月,札達縣採集了近6噸野生沙棘果送往內地的代工廠完成加工,目前主要產品已有沙棘汁、沙棘原漿、沙棘果油、沙棘籽油等,沙棘汁飲料已經售出了近3000箱,沙棘籽油和原漿產品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札達縣計劃在未來10年種植12萬畝沙棘,圍繞沙棘建成集加工、研發、生產為一體的產業基地,並以沙棘為原料開發沙棘面膜、沙棘化妝品、沙棘酒等高附加值產品,擴大經濟效益,全力打造生態富民產業鏈。沙棘產業為當地居民增加了就業機會,栽植苗木、採摘嫩葉和果實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70團,曾經“風吹沙礫跑,滿地不長草”,年均降雨量不足50毫米。2003年,170團開始種植沙棘。目前,該團的沙棘資源已達5萬畝,畝產可達300公斤,每畝可實現700~800元的收入。沙棘樹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改善環境的“生態樹”、職工緻富的“搖錢樹”、企業爭搶的“增效樹”。

山西呂梁是革命老區,境內溝壑縱橫、坡陡溝深,生態環境脆弱,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有9個分佈在呂梁山區。脫貧致富的願望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2017年,山西省嵐縣界河口鎮東口子村支部書記鄭二小,組織村民前往內蒙古鄂爾多斯考察後,決定種植“雜雌優1號”沙棘。目前,引進的沙棘品種已茁壯成長。2019年,繁育的嫩枝扦插苗除自用外,外銷50萬株,收入約200萬元。2020年,新育苗70萬株,預計收入達300萬元。鄭二小說,沙棘的種植開發將生態建設、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為鞏固脫貧攻堅蹚出了新路子,為農民致富找到了好方子。

沙棘研發專家曾提出把沙棘提高到“第二農業”的地位。發展“第二農業”是脫貧攻堅的需要,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多年實踐證明,在一些缺乏資源、生態條件較差的地區,沙棘在發展“第二農業”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黃土高原乃至整個黃河上中游地區的優良灌木資源,沙棘資源開發利用在歷經35年之際又一次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必將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新的更大作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再立新功。


來源:中國水利報

作者:邱月明 陳君 聶生勇

編輯:邱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