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你與天才差的只是學習方法

“波爾加實驗”-正確的培養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使他變為天才

拉斯洛·波爾加是一位匈牙利的心理學家,他曾與妻子做了一個長達25年的教育實驗:"正確的培養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使他變為天才"。他們共生育了三個女孩,從小培養她們對國際象棋的興趣,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這三個女孩無一例外都成為了世界上一流的國際象棋高手。大女兒蘇珊·波爾加在15歲時就成為世界一流的女子國際象棋棋手,之後更是成為第一位被授予特級大師稱號的女棋手;二女兒索菲婭·波爾加在14歲時就參加了羅馬的國際象棋比賽,並一舉奪魁。在隨後的比賽生涯中,更是獲得了當時最高的國際比賽等級分-2735;小女兒朱迪特·波爾加在15歲零5個月時就被授予了特級大師稱號,曾在世界女子國際象棋棋手中連續25年蟬聯第一,並一直保持到2014年退役。“波爾加實驗”獲得了巨大成功,拉斯洛·爾加所提及的“正確培養”就是“刻意練習”。那麼到底什麼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為什麼可以使我們成為 所謂的天才?

“刻意練習”-你與天才差的只是學習方法

拉斯洛與他的三個女兒

刻意練習是什麼?

這個聽起來很複雜,很nb的訓練方式,其實讀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都經歷過。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任課老師會在課堂上講述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再根據我們學習進度佈置課後作業,我們提交作業,然後老師批改作業,在下次上課的時候把我們的錯誤講解糾正過來,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會越來越透,同時我們的成績也會隨著越來越高。這個講課-佈置作業-提交作業-批改作業-再次講解糾正的過程就是刻意練習。

然而在我們上大學後,老師就不再像之前高中那樣把知識點揉碎了餵給你,你需要自己去刻意練習學習知識,這也導致部分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對知識的把握程度遠遠不及高中階段,因為他們只經歷講課-佈置作業-提交作業的過程,甚至只有提交作業這個過程。在入社會上班後,公司更沒有機會讓你體驗這完整的刻意練習過程,你只需要照著前輩的經驗和公司的流程來處理問題。你會慢慢的不再思考這一流程的合理性,不再思考這個問題是否有最好的解法,你只會選擇公司最傳統的解決方法,你會變得跟周圍已經工作6,7年的同事一樣成為這個職位的陪葬者。

“一萬小時定律”給了一種假象:只要堅持在一個領域工作一萬小時,你好像就會變成該領域的一位專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只是照著你第一年的工作經驗,連續幹了幾十年,你充其量只是這個行業的前輩,並不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在《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調研中,發現傑出的小提琴手所花的時間遠遠超過一萬小時,而披頭士樂隊的總演唱時間才1100小時。你能否在該領域成功不僅取決於你所花費的時間,更取決於你是否將該時間用在有效的學習成長中,而不是一直吃老本。

“刻意練習”-你與天才差的只是學習方法

如何刻意練習

開始前,我們需要先拋棄三種錯誤的想法:1.認為人的能力會受到基因的限制,”波爾加實驗“已經幫我們證明了這點,你的潛力很大,毋庸置疑;2.如果你花費足夠長的時間做某事,一定會更擅長。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即使花費時間再長,也只是在做無用功;3.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就好了。這是一種更危險的想法,努力只能說明你很用功,但不能代表你就會成功;

刻意練習時,我們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行業,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像競技體育,寫作,二胡,鋼琴,教師等已經有系統培訓經驗的行業。其次要選擇一位好的老師指導,一位好的老師會讓你少走一些彎路,這也是自學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然後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刻意練習中去,如果只是為了好玩而去做一些練習,那麼效果不會那麼明顯,同樣是看美劇學英語,有的人看完一集會很累,有的人卻很輕鬆,這是因為想學英語的人會全身心的投入到人物的對話中,不僅聽對方的發音還時刻分析著自己的發音,還要注意聽不懂的單詞,而只是為了好玩的人,就只會看看圖像和字幕,當然會很輕鬆,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請專注,不要分神。

最後就是持久的堅持下去,等待成功的機會。在選擇導師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成長速度,當這位導師不能再給你提供太多幫助時,你就該換位導師了。

當你在一個新的行業或者找不到一個好的導師的情況下,你也可以最大限度使用刻意練習的原則。在你所處的行業中找到傑出的成功者,分析是什麼使他們變得如此傑出,然後再提出相應的訓練方法,它們同樣也會使你變得傑出。

刻意練習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將自己逼出舒適區,讓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