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失能人員集中照護 為貧困家庭搭起“避雨棚”

重慶市豐都縣社會福利院自2013年著手探索嘗試鄉鎮貧困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護養模式以來,不斷提高失能特困人員保障水平,減輕了貧困家庭養護負擔,讓更多老人享受到了吃、穿、住、醫、護、文化娛樂和精神慰藉等全方面服務。八年來,入住縣福利院的貧困失能老人累計200餘人,現有116位貧困失能人員獲集中照護。

重慶豐都:失能人員集中照護 為貧困家庭搭起“避雨棚”

護工正在喂老人喝水(攝影:雷子欣)

重慶豐都:失能人員集中照護 為貧困家庭搭起“避雨棚”

護工扶殘疾老人下輪椅(攝影:雷子欣)

重慶豐都:失能人員集中照護 為貧困家庭搭起“避雨棚”

豐都縣康濟中醫院醫生正在抓藥(攝影:雷子欣)

從屬地管理到主動承擔

2013年伊始,對於貧困失能人員,大部分地區都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即以戶籍為基礎,就近對貧困失能人員進行管理和幫助。豐都縣福利院在對各鄉鎮敬老院貧困失能人員進行走訪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鄉鎮敬老院護理設施落後,且無專業護理人員看護,老人生活質量普遍較差。於是,豐都縣福利院院長尹利民帶頭提出鄉鎮貧困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護養模式,從2013年至今,豐都縣福利院每年分兩批次,盡最大努力從各鄉鎮接收貧困失能人員,累計接收200餘人。

85歲的蔡德壽是包鸞鎮的貧困戶,他在豐都縣福利院住了有10年時間,筆者到達豐都縣福利院沙灣院落時,他正坐在戶外的長椅上曬太陽。“我是10年前跟老伴一起從包鸞鎮過來的,當時包鸞福利院沒有護理人員。來到這裡後,護工對我們特別關心,雖然老伴走了,我在護工的幫助下生活完全沒問題。”

“我是前幾年從包鸞鎮過來的,豐都縣福利院不僅乾淨舒適,生活條件也不錯。”殘疾人周廷豐對筆者說。

醫養結合看護失能人員

所謂“醫養結合”,即把專業的醫療技術檢查和先進設備與康復訓練、日常學習、日常飲食、生活養老等專業相融合。2018年,豐都縣福利院通過公開招投標程序,引進豐都縣康濟中醫院,開展養老和醫療服務工作,為福利院老人提供門診、住院、健康諮詢、飲食指導、疾病雙向轉診、醫療巡診等服務。同時,為改善醫療條件和為貧困失能人員提供更好的醫養條件,豐都縣福利院購置先進醫療設備,不斷改善環境設施,完善診室設置,增設了內科、外科、中醫科、康復科等特色科室,為在院老人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另外,在取得財政、民政等職能部門的支持下,從2013年至今,豐都縣福利院在開展貧困失能人口集中照護工作中,投入資金100餘萬元,設立特護區8個,調整和增設床位80張。

“我院的床位相對比較緊張,所以特意為貧困失能人員增設了床位,還新招了幾十名護工,對貧困失能老人提供24小時的照顧。針對殘疾人,我們還對廁所等相關設施進行了改造。”豐都縣福利院辦公室負責人陳鵬說。

不斷提升集中照護能力

自豐都縣推行失能貧困人員集中照護以來,充分發揮了政府兜底保障職能,既保障了失能貧困人員的生活質量,又破解了各鄉鎮敬老院失能照護的難題,形成了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養護模式,有效釋放了失能特困人員家庭勞動力,積極推動了失能特困家庭走上脫貧致富路。

“我們通過這些年對貧困失能老人的關注,發現依舊存在許多困難老人、殘疾人等,他們大都無子女、勞動能力、經濟收入等,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正積極制定方案,將興義、雙路、虎威等三個鎮的福利院打造成環縣城失能老人‘集中供養圈’,提升全縣的集中照護能力。”豐都縣福利院院長尹利民介紹。

(作者: 雷子欣)

(作者單位: 豐都融媒體紅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