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導語:

在電視劇和電影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被殺的人一般都是採用砍頭的方式結束他們的生命,不過電視劇中畢竟是文化娛樂,因此它和歷史的事實有很多都是不符的,我能常能看到陰風大作、天昏地暗的時候,衙役們舉著火把執行砍頭,但是從歷史的真實性來說並非這樣的。

雖然說砍頭是一個比較血腥的事情,但是這的的確確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文化講究,由於我國古代封建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在挑選日子執行方式和神鬼玄學都要考慮到,而問斬也是在這諸多情況之下允許才進行的,因此想要一個人人頭落地,那可是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

一、受刑人砍頭受到多種方面的影響

1、秋後問斬對於古代有何意義

起初的時候砍頭的時間定在秋天和冬天,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改到了只限於秋天,其中最主要的兩點則是落葉歸根和秋收結束,一來說符合我國的傳統思想,二來說人們可以前來觀看

在我國古代落葉歸根的思想是極為嚴重的,倒不是說其本質上有無問題,只是證明一下這種思想在我國思想當中的地位。我國古代人認為人死好比落葉,在秋天迴歸於大地,這時候殺人不僅可以減輕行刑者的罪孽,同時可以為死者提供更好的輪迴方式

如果有官員違背此規定而斬首,那麼參與此次斬首的所有人都要受到懲罰,如果說正好又趕上了春天那麼其懲罰也會加大,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日子,殺人違背了天地的自然規律。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一:秋後落葉滿地才適宜問斬

秋後問斬的時候同時也是秋收結束的時候,這時候人們都閒暇下來,布公問斬的主要原因就是讓人們看到起到威懾的作用,趕在其他季節問斬,幾乎沒人來看,因此無法讓人們以儆效尤。

2、午時三刻是一種特殊的時間

除了秋後問斬以外,我們還能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午時三刻已到,開始問斬",其實午時三刻也是當時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要知道古代對鬼神還是蠻相信的,他們認為只有在午時三刻太陽最亮的時候,此時的陽氣最旺盛,不僅能夠消除死者的怨氣,同時能保護行刑的人不受其魂魄的侵擾,一般折算到現在的時間為十三點到十五點之間。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二:天晴光亮才是問斬的好時間

同時也並非秋後的任何時候都能問斬,但凡趕上陰天、雨天、節日、祭祀日,都不能夠殺人,這時候大多都是陰氣重的時候,另外祭祀日殺人是對天地不敬的一種做法,因此這些日子都嚴謹砍頭的。

二、斷頭飯是對將死之人的尊重

1、斷頭飯因何而來

斷頭飯的好壞其實並無一種標準,但是肯定會比平時吃的好一點,不過斷頭飯也是有一個故事的。在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遭遇叛亂的時候,很多大臣都開始投向於其他勢力,雖然說沒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依舊還是戰勝了敵人。在此之後楚莊王不僅沒有殺死這些叛變之人,反而給他們準備了一桌酒席,待他們酒足飯飽之後,以為楚莊王饒過了他們,楚莊王就將他們送上了路

,是不是有一點意外。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三:臨刑前的斷頭飯

這本是楚莊王向世間證明賞罰分明的手段,後來很多的君王也紛紛效仿,但是被後人傳的神乎其神。以至於人們將其聯想到鬼神之上。認為將死之人死之前應該吃一頓飽飯,不應該在黃泉路上做一個餓死鬼,這對馬上要死的人來說不僅是一種恩惠,同時也是一種提示

2、斷頭飯中的肉是斷頭飯的關鍵元素

我們知道古代牢房是一個比較黑暗的地方,幾乎沒人會去詢問,他們在牢獄之間的生活狀態。在這裡工作的衙役往往都是有貪贓、剋扣的現象,那些將死之人的斷頭飯也是一再被削減。不過再怎麼削減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剋扣的,那就是一塊肉。不要小瞧這一塊肉,它與我國神話故事還有些牽連呢。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四:虛幻的奈何橋

要說一塊肉和鬼神之間有關係可能你不信,說實話我也不信,但是咱們換個角度來說也說的通。在神話故事當中,死去的人要去喝孟婆湯才能忘掉前生的記憶,但是孟婆旁邊有一個狗,這個狗專咬惡人,如果這個人帶著肉就可以安然的進入輪迴,不過有人該說了既然是惡人就不給肉讓狗咬他唄。

不給肉的後果就是惡鬼無法投胎,那隻能回到人間繼續鬧事,因此為了讓其死後消停都會給其肉讓他早點投胎,但是在這則神話當中並未規定肉的生熟,在這種無人看管之地,那些衙役通常就會弄些半生不熟的肉給死刑犯,這可比三分熟的牛排更難以下嚥的多啊。

三、砍頭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在砍頭當中活下來的人

(1)蔡阿三砍頭未死卻流血身亡

看到標題後是不是很驚訝,砍頭還能活下來?確實有,但是他們卻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古代的時候就有一個叫蔡阿三的人被執行砍頭,但是卻沒有安排在午時三刻,而是安排在了黃昏,而監斬官也不在本地。劊子手深知斬首一定要在午時三刻,而這種黃昏斬首也讓其十分害怕,即便這樣他還是遵從命令將犯人斬首。斬首之後,因為天色已暗,他也不敢多看直接就跑回家中了。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五:黃昏之下處決犯人

在第二天收屍的時候發現屍體不見了,而眾人也皆說因黃昏問斬觸犯了天地,此人化為厲鬼。不久之後,這個人屍體被找到了,死因是流血過多。原來在黃昏的時候光線昏暗,害怕的劊子手是砍到了他,但是並未砍到脖頸,而是肩膀,因此這個人在劇痛中醒來之後趕忙逃跑,但是最終還是流血過多死去了。

(2)經歷過兩次砍頭的男人

另一個則是木子雄,他被斬首之後竟然在三年後再次問斬。這個木子雄本身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當時已經將其壓覆到刑場之上,原本問斬他的是張立山,但是其母親突然病逝,按照慣例應該即刻起守孝三年,因此他回到了家鄉這個監斬官的職務也歸到別人的名下。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六:劊子手噴酒希望刀更快

三年後張立山重新上任,剛好抓到一個也是無惡不作的強盜,於是想拿其問斬回覆自己的威信,當他看到犯人的時候,他發現此人就是當年的木子雄。他問木子雄為何三年前沒死,通過木子雄的描述當中,我們得知原來是當地民風淳樸幾乎沒有問斬的人出現,因此也沒專人的劊子手,而問斬他的劊子手由於技術和力度不夠,因此只砍到了其頸部,並未將頭顱砍下,他才大難不死

2、刀下留人並非空談

往往在緊急關頭我們常能聽到刀下留人這句話,這句話對於古代來說真的這麼重要麼?事實上這是真的。古代的時候判一個人死罪需要很多次的審判,一般都是三審左右,只要是其中有一審認為不應該是死罪,那麼一切都是需要重新來過的,即便已經到法場上為將其砍頭前一切都充滿變數。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七:問斬前聖旨到刀下留人

這種事情多發生於大臣,一般來說刀下留人的命令都是皇帝直接下達的,因此很少能跟普通百姓有所關係。古代只要是聽到刀下留人的這句話,劊子手需要立即停止動作,否則如果真的殺死了劊子手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

還有另一種刀下留人則是受刑者自己喊的,剛才咱們也瞭解過了,斷定一個人死罪需要多重審問,而到刑場受刑前如果他高喊自己願望,也是需要刀下留人的。這是因為之前的幾審都是在非公眾區域,很可能存在屈打成招的情況,而在公眾面前大喊深冤,官府必須停止一切行動,重新調查案子。這其實表現的也是一種比較完善的法律,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濫殺一個好人。

四、砍頭對於大罪的受刑者來說已經是種仁慈

我們常常認為砍頭是一個十分兇殘的事情,但對於受刑人來說這卻是一種仁慈。常用的刑罰除了斬首以外還有絞刑和凌遲,只是斬首比較常見,而

絞刑則對於罪行較輕的人死後留個全屍的方法。凌遲則是相對重一些要經受過千刀萬剮。

問斬並非手起刀落的事情,其內涵與講究可相當之多

圖八:受到滴水刑的犯人

除了這些方式以外還有很多處決犯人的方法,比如水滴刑。它是通過一個小孔不斷的往額頭上滴水來殺人,其方法就是水滴石穿,這種方式起初的時候受刑人還能感覺到涼爽,但是時間長久以後額頭的皮肉會逐漸壞死,知道兩年後受刑人唄活活折磨而死。還有就是臭名昭著的

炮烙之刑,將銅柱燒紅然後用鎖鏈將人捆綁在上面,凡是在炮烙之上的人無疑不發出慘叫,同時也沒有一個倖存於此刑之下的。總的來看一刀而斬的砍頭是比較痛快的方式了。

結語:

從砍頭的各種要求來看,其實我國對死刑的法律已經頗有人性化了,不考慮其鬼神的思想問題,單單是三審和刑場喊冤再審都能看出。再加上秋後問斬,被冤枉的煩人有足夠的時間去為自己聲討。不過古代的封建思想也確實有問題,不然怎麼會逐漸的被取締了呢?

不過由於古代監管機制的問題,有不少人是通過金錢賄賂官員,以其他人頂替的方式逃避問斬。這也是當時官府黑暗之處,即便惡人犯罪再多都可以花錢令人頂替不能繩之以法,以至於惡匪流寇頻繁出現禍害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