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榆中:一碟熗拌菠菜背後的故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俞炫萱、記者王斌報道 “爸爸,這菠菜也太香了,我好像吃到了家鄉的味道。”剛剛放學回來的蘭州市自然資源局幹部武天東的女兒吃了一口剛拌好的菠菜,她連連砸吧著小嘴嚷嚷著“好吃”。

蘭州榆中:一碟熗拌菠菜背後的故事

武天東通過朋友王文斌的微信朋友圈,購買了一箱產自榆中縣韋營鄉韋家營村的菠菜,拿回家後立馬就做了一碟熗拌菠菜:看起來鮮嫩滴翠,吃起來清香爽口,讓人垂涎三尺,回味陶醉。

武天東告訴女兒:“香,是因為這一碟菠菜,澆灌了農民伯伯的辛勤汗水,浸潤了你王叔叔他們這些扶貧幹部的一腔心血,盛載著大家豐收的喜悅和脫貧致富的希望。”

蘭州榆中:一碟熗拌菠菜背後的故事

武天東的朋友王文斌,是蘭州市政府研究室幹部,是駐榆中縣韋營鄉韋家營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自從他到了韋家營村以後,他的朋友圈就成了當地群眾種植的“大蒜”“菠菜”等一些農特產品的銷售陣地。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到農村駐村我很習慣,但是剛開的時候還是感到有些孤獨。因為這裡的群眾居住分散,一眼望去全是黃土溝壑,感覺比我老家天水市甘谷縣要荒涼。”這是王文斌第一天住到村裡的感受。

進駐韋家營村以後,王文斌便把這個貧困村當成了自己的家鄉。村委會一間9平方的房間,就是王文斌學習生活的場所,而田間地頭成了他的主戰場。

王文斌一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學習扶貧政策,一邊走進田間地頭和群眾家裡,瞭解村情民意,掌握村內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等情況,在和村裡人拉家常的同時宣傳政策,鼓勵群眾堅定信心克服眼前困難,調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蘭州榆中:一碟熗拌菠菜背後的故事

針對高原高寒高海拔的村情地貌,王文斌和農業科研機構對接,提出了建設塑料大棚溫室,種植經濟類蔬菜的思路。他帶領群眾砌牆、搭弓棚、覆塑料膜、育苗,種上了菠菜、油菜和小白菜,定期指導群眾澆水除草鬆土,經過試驗,一棚棚綠色蔬菜豐收了。

在前期成功試驗的前提下,王文斌又帶動鼓勵群眾種植藥材、百合等經濟作物。“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們種植的百合、藥材產量都比較樂觀,可是如何銷售出去又成了新的難題。”王文斌說。

蘭州榆中:一碟熗拌菠菜背後的故事

為了探索出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產業發展新路子,將“產品”變為“現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王文斌開始忙著幫群眾找銷路。他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向親戚朋友極力宣傳推銷,利用節假日回家的時間,他找到同事、朋友,通過“遊說”讓他們購買嚐鮮同事幫助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做貢獻。

王文斌就以這樣的方式擔任起了韋家營村農特產品的“銷售隊長”,先後幫助群眾銷售了2萬多斤紅皮大蒜,3千多斤百合,為群眾創收近10萬塊錢的收益。老百姓自產的500多斤胡麻油和5千多斤娃娃菜,也在他這個“銷售隊長”苦口婆心的宣傳推介下,變成了1萬多元的經濟收入。

“剛剛又拉走了一車菠菜、小白菜、油菜100箱,每箱大概20斤左右,都是我的一些朋友訂購的,有的一箱,有的兩箱,還有一個給力的朋友定了20箱。一車拉到蘭州,找個集中一點的地方,然後我用微信通知我的朋友們他們就去集中點自己取了。”4月26日上午11點,在韋家營村,王文斌微笑的看著裝載蔬菜的車漸行漸遠,他說:“這車裡裝的是一箱箱豐收的果實,載的是老百姓致富的希望,一車農副產品出山入川進城,最後才能變成了變成群眾實實在的經濟收入。”

蘭州市自然資源局的武天東說:“做文字工作的王文斌以前總給人一幅白白靜靜的書生面相,沒想到一年多的駐村工作,使他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黝黑幹練,說話乾脆,辦事利索,特別是他向大家宣介農產品時那股子認真勁,可以看出他對群眾種植的這些蔬菜是有感情的,這是他在駐村幫扶的日子裡,和群眾一同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同事們經常買王文斌推送的蔬菜,吃著新鮮不說,也是支持他的幫扶工作,為我們的脫貧工作添一點力。”

作為韋家營村第一書記的王文斌,他除了幫助群眾提高經濟收入,他還積極完善村規民約,弘揚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王文斌利用從蘭州市政府研究室爭取到的15萬元,對韋家營村委會辦公陣地進行維修改善,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同時,他還給韋營鄉中學捐贈文具和圖書,聯繫愛心人士和企業,資助村子裡走出去的大學生。

當了解到剛考上甘肅農業大學的韋文華是孤兒,王文斌從工資卡里取了500元,又找朋友捐了4500元,全部捐給韋文華,鼓勵韋文華要好好學習,有困難就到村上找他。當村裡的韋貴雄出了車禍治療出現困難時,王文斌又拿出500元,找另外一個朋友4500元捐給了韋貴雄,鼓勵他要戰勝困難,要對生活有信心。

每到逢年過節,王文斌的心裡最牽掛的依然是困難群眾。今年春節前後,王文斌聯繫恆大集團給他們送去了價值5萬多元的清油、大米、麵粉等生活物資。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又積極聯繫愛心人士給榆中縣捐贈口罩2800個,為榆中疫情防控盡心盡力。

王文斌說:“青春無悔,我相信,在廣袤的農村,還有千千萬萬個和我一樣的幹部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奮戰在脫貧攻堅的一線,用奮鬥踐行初心和使命,用火熱的實踐書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只為了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如今的韋營鄉韋家營村,在王文斌以及其他工作隊員的幫助下,百合、中藥材、蔬菜,黑驢、肉牛、散養雞等種養殖產業發展的有聲有色,群眾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脫貧致富工作有了實質性進展。就如該村群眾韋滿倉說的:“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發展方向,脫貧是沒有問題了,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