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2018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部分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同時,新課標也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年級學生的閱讀作出了詳細規定。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讀書到底有多重要?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的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像感光力弱的膠捲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不是補習,不是識字一樣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一、大語文時代讀書的作用怎麼誇大都不過分

1.讀書是絕大部分人改變命運、實現遠大志向的最公平競爭方式。無論古今中外,讀書都是絕大部分人改變命運、實現遠大志向的最公平競爭方式。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給人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們獲得財富甚至愛情、“遂平生志”的一條絕佳出路。大文豪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出身貧寒的高爾基自幼苦讀,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最終成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政治活動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在對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的孩子的一項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的閱讀能力都高於普通孩子;對一些成功人士的調查發現,這些人在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都提到讀書讓他們受益匪淺。且不說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們如何博覽群書,單單說那些在其他行業出類拔萃的“大神”們,沒有誰不是閱讀、借鑑他人的思想和成果而無師自通的。

可以說,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得來的東西是自身的,是伴隨一生的財富,任何艱難困苦也奪不走。

2.讀書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當今社會已進入大語文時代,語文科目不僅是各門學科的基礎,還是中高考拉分的重要科目,語文素養更是孩子學習其他知識技能的最基本素養。讀書不僅能強化孩子對字詞的記憶、理解和運用,還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表達和作文能力。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3.讀書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素養。書是知識的海洋,彙集了前人嘔心瀝血的思想精髓。引導孩子徜徉其中,相當於給孩子請了許許多多先賢大師。孩子與書為伍,就是聆聽先賢教誨、與大師進行對話、交流思想,見識和才幹必定會與日俱增。三國時期的“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不都是靠讀書汲取先人智慧、掌握時局信息,而最終具備了“謀劃天下大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本領嗎?

4.讀書可以提升孩子的審美素養。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有些書籍流傳千載,有些書籍傳頌萬里,其思想光芒熠熠生輝,其傳遞的正確價值觀深深教化著芸芸眾生。讓孩子與這些健康向上的書籍為伍,不但會使孩子受到情感薰陶,增強其發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且會使孩子獲得思想啟迪,培養造就良好的道德情操、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現實中讀書卻是非常困難的事

儘管家長與孩子都知道讀書非常重要,但是讀書往往又是令孩子和家長最頭疼的問題,真正讓孩子愛上閱讀十分困難。給孩子買了一些書,孩子卻怎麼也讀不進去,過了多久,書頁還是嶄新如初,一點也沒有翻動的痕跡;即使孩子看似在讀書,但是那種僵硬、不愉快的表情真的令人無語;孩子看了不少書,卻一問三不知,讀書的效果實在令人頭疼。

不愛閱讀、不會閱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表達能力不佳。別人家的孩子表達時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名言佳句不斷;而我們的孩子則邏輯混亂、笨嘴拙舌、詞不達意,一看就是胸無點墨,這也必然影響孩子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前段時間,日本捐助我國防疫物質上的精美詩句,瞬間撥動了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點滴之恩,湧泉相報”的神經線,“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著實令中國民眾倍感溫暖。有文章戲稱“不讀書,你連捐贈留言都些不過人家”。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說:“如果集體的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那是因為集體的心靈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了。”讀書不僅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且能豐富知識儲備、文化涵養,更能展示人格魅力,助推溝通交流;而不讀書則會讓人形同草芥、更別提知識能力和優雅氣質了。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運用科學方法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會讀書。

三、引導孩子愛讀書、會讀書的“七字訣”

一是“聽”。在孩子年幼時期,家長應該選擇性地多給孩子講故事、唱(播放)兒歌。給孩子講故事時,為了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及高潮、主旨等重點部分要予以強調,事後適時提問,引導孩子探討,激發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是“看”。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閱讀。開始可以讓他們看圖識字、說話,稍後可以教一些字母、拼音、簡單的漢字,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可以教他們學習筆畫、筆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會逐步提高;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孩子的識字、組詞、理解語句和篇章的能力自然也會大大提高。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三是“說”。“說”是孩子對故事吸收後再輸出或創作的一個過程,能有效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家長要著重引導孩子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大膽說出來。開始不要追求完美,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要積極鼓勵,激發孩子的表達慾望。在孩子能大膽說的基礎上,要科學引導、教給孩子說的技巧,比如,怎麼抓住故事的重點,怎麼配合語氣、表情、動作等豐富語言表達。孩子敢說、會說、想說,肯定會大大強化閱讀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四是“演”。引導、配合孩子把有趣的故事表演出來,不僅能加深孩子對故事的記憶、理解和感悟,也能激發孩子的表現欲、培養孩子的表現力,甚至有利於培養孩子大膽活潑的性格,更能利用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加深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表演要注意選取有意義的故事題材,注意角色適合度,並適當加強角色互換,讓孩子深刻體驗不同角色和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特點等。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五是“寫”。初期可以讓孩子默寫故事大致情節,強化記憶能力;稍後可以讓孩子寫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感悟,強化理解能力;再後可以讓孩子舉一反三,仿造閱讀內容進行寫作,強化創作能力。

六是“用”。學能促用,用能促學,學用結合才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興趣和技能。要及時引導孩子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給孩子創造條件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颳風下雨等氣候現象、星轉鬥移等天文現象、熱脹冷縮等物理現象、食物變質等化學現象,讓孩子學會解釋、識別甚至預測;教會孩子利用槓桿原理、燃燒變化等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同時引導孩子多看科學欄目、發明創造欄目的報刊雜誌和電視,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和探索慾望。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七是“借”。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效率,可以借鑑“飢餓銷售法”,增加孩子閱讀的緊迫感。家中不要藏書過多,孩子閱讀不完就不要大量買書。可以通過借書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如果不及時閱讀,書就要還給人家了,從而提高閱讀的緊迫感和積極性。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可以選取一些寶寶語言啟蒙類、品格故事類、百科類書籍。在此基礎上加強引導訓練,就容易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其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400萬字,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作者:@董伯育心,分享科學教子方法,剖析優質教育案例,解決家庭教育困惑,關注少兒身心展。歡迎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