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提升系列|破除恐懼-行為剖析3

(1)兩個猴子

我們平常說“我”,但這個“我”不一定是真正的你自己,即每個人自認為的“我”不是“真的我”,就像兩個美猴王一樣。

什麼意思?

呱呱落地的你,除了生存本能,其他無所顧忌,佛家說本性具足,這是“真我”。隨著長大的過程,你的經歷有些成為記憶,有些成為觀念,有些成為潛意識。於是,這些潛意識和記憶編織了一張網,把真我包裹起來。

所以,當你說“我”的時候,是帶著你的經歷、情感、自我身份認同、對世界的理解等等,是這張網代表了“我”的概念。更進一步說,是你的潛意識和情感構成的一個“我”,不是你本來的那個“真我”。心理學家把這個網叫做“ego小我”。

這個“小我”會以習慣、性格等等方式控制著我們,讓我們以為這是“我”的一部分,日常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沒想到它竟然代替真正的我去應對外界,控制我們的各種行為。


認知提升系列|破除恐懼-行為剖析3


(2)小我的生長

為什麼要有一個小我呢,它怎麼長出來的呢?

用大白話說,是這樣的。

你生下來本來有一顆純潔得不能再純潔、本真得不能再本真的心,但是很弱小,需要歷練成長變得強大變得智慧。但在長大的過程中,因為進化中的生存第一法則,成長經歷中的貪慾、危險等因素會被優先在心理上形成自利和危險的意識,產生貪婪及恐懼情緒,讓你做出求生的行為。

於是,為了保護你,你記得住、記不住的經歷就開始在潛意識中編織起貪婪恐懼之網,而其中恐懼分量最重,讓你第一時間能識別危險並作出反應。

所以,這張保護網—小我—就被生長出來。它是為了保護你,所以喜歡帶來恐懼情緒的經歷,比如被恐嚇,被打罵,被指責,被否定,等等。我們的不自信的、內心弱小,自卑等等往往具有很多這樣的經歷。小我既然保護你,就限制你創新,限制你憧憬未來,限制你展望前途。恐懼是你的邊界,限制了心之自由。

在這種經歷過程中,“真我”得不到錘鍊,理性之光熄滅,小我如山之陰影籠罩著你。真我躲在陰影裡,躲在保護網之內,一輩子出不來。

吾心光明,光明何在?

認知提升系列|破除恐懼-行為剖析3


(3)現實的困境

當你碰到困難,遇到挑戰,看到強大的別人,那個“小我”保護網優先把危險過濾出來,去保護你。

所以,是不是真的有危險,是小我說了算。即使一個人、一件事沒有危險,但小我認為有,它就有,這叫心理上的存在。比如,一件不會做的事,學著做就行了,但有人就是怕得要命,因為他以往的經歷中經常因為能力不足被人否定,被否定意味著沒有存在感,沒有存在感就相當於在心理上被殺死。故而他害怕被否定被殺死,寧願停在原地而不去做。

換句話說,他認為做超過能力範圍的事是有危險的,要被否定。這就是小我給出的判斷。

從旁觀者角度,你會說這是沒有危險的啊。但那個“真我”沒有成長起來,不具有思考能力,更不具有衝破“小我”的能力。

再者,“小我”習慣於用外在的表象去判斷強弱。穿金戴銀、功成名就,這些社會價值排序規則控制了我們對真相的瞭解,沒有“真我”的智慧介入,我們永遠被矇蔽著。

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什麼。


(4)無限風光在險峰

繞了一大圈,原來恐懼只是小我過濾出來的,在你心理上的一個幻覺。那個理性的真我只要稍微強大一點,就能擊破小我的束縛(保護)。

但在小我很強,真我很弱的時候,怎麼辦呢?如何衝破恐懼的藩籬?

試試這三招。

第一:反省(預防)。每天反省,看看哪些經歷讓你覺得畏難、退縮,助長了小我。發現其中的阻礙點之後,讓真我來思考判斷,認清真相,去掉幻覺。通過覺察反省,減少小我長大的機會。

第二:重構(即時)。重構對恐懼的反應機制。對恐懼的本能反應是退縮,或者用憤怒偽裝自己強大,但這時真我的理性得不到應對的機會。所以面對恐懼先是冷靜下來,不讓情緒控制,啟動理性去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這需要提升認知,逼近智慧。

第三:超越(和解)。小我很強大,真我很弱小,現實中根本不給理性的機會。這又該如何?

想象一下,如果你帶著孩子遇到猛獸,和你一個人遇到猛獸,同樣的危險你會怎麼做?前者你會勇敢面對然後想辦法,小我根本控制不了你。後者你大概率會被恐懼控制而驚慌失措地逃跑。

這個意思是說,因為責任的不同、目標的不同,對恐懼的反應就不同。也就是說,在不同的目標下,某些恐懼就不是恐懼了。想想你救小孩和自保兩種目標,對恐懼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所以,明確自己的責任,較高的目標、更高的意義感去忽略眼前的恐懼假象。想象一下你站在山頂,看著山下如螞蟻一般的你,面對一個個小坑、小煩惱和未知,你會限於其中而焦慮恐懼嗎?那些不都是像螞蟻打架一樣的小事嗎?

最後,重溫一下三句雞湯,滋陰補陽。

不念過往。不被那些經歷形成的小我捆綁,而是從中吸取正面養分。

不畏將來。未來永遠是不確定的,不去杞人憂天。

活在當下。應對不確定性就是做確定性的事,目標是一點點實現的。天涼就加衣,順便用理性掌握一下四季變換的規律。


認知提升系列|破除恐懼-行為剖析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