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多重要?

逆流2928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需要智慧,和技巧,更需要學習。

在家庭教育中,經驗和智慧尤為重要。可是等父母有經驗時,孩子也長大了,教育的良機已經錯過。所以父母對於家庭教育要有極高的重視。

一、安全感

人在幼年時,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熟悉的環境,親切的夥伴,比富有的房屋,比整天忙著賺錢而見不到父母更為重要。因為熟悉的環境,和家人更能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不要認為拼命的賺錢,和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才是重要,因為深情不及久伴。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些孩子出走,孤獨,自閉,弱小,膽小懦弱,其實是父母行為的反應。教育孩子必需親力親為。

有一個孩子犯了網癮,其父親努力賺的家財萬貫,但孩子變的不可理喻。無奈之下,發起了誰能救我孩子,給誰10萬元的話。

而教育孩子是作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最好的教育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基本就是親情。

如果沒有親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沒有正常的情感,一個人又怎能被教化?

所以父母在忙著賺錢的時候,不如多陪陪孩子,給孩子努力賺錢不如直接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三、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目前,各種補習班大行其道。孩子揹著沉甸甸的書包,吃完飯還要去補習英語,補習數學,補習語文。週末還要去學習鋼琴,樂器等。在這個浮躁而又充滿利益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往往聽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這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偏差。而人的最基本的情感,不是表現,不是多才多藝,不是為了網紅明星。智力教育,分數,成績雖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做人的基本情感。責任感,同情心,博愛,付出,合作。這是人的性格,而不是智力的發展。

四、即使給予孩子生命,也需要給孩子尊重

由於孩子弱小,需要引導。但是我們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全部生活。更無需將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因為孩子小,就需要孩子被溫情善待。因為孩子還小,我們就要讓他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

如果一個從小沒有感受到快樂的人怎麼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一個從小沒有被親人或者社會善待的人怎麼會溫情善待別人?一個從未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孩子怎麼會有自尊而自制呢?

所以改變孩子的行為,首先要改變大人的行為。良好的家教,更需要父母長輩的行為上的改變。要有意識地主動發現自己的問題,調整好自己。能夠做到這點,家庭教育才能有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氛圍。


馮振語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聊聊什麼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以親子互動為主要特徵,父母作為教育的主體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標,採取一定的活動方式教育和影響孩子的教育活動。

那麼,家庭教育有什麼特點呢?

其一是具有啟蒙性。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開始並不能獨立生活,是父母在保證孩子的衣食住行的需求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的啟蒙教育指導和做人的品德教育指導。孩子耳濡目染了父母對生活的態度與做人的方式方法。

其二是情感性。家庭是建立在骨肉親情血肉聯繫之上的。人們常說:血濃於水。這種骨肉親情是什麼時候都割捨不了的。因此,家庭教育伴隨著濃濃的親情,這種親情是相互的,是互相影響,是難與取捨的共生的情感。

其三是終身性。人從出生就被親情這條紐帶緊緊地纏繞著。父母永遠是父母,兒女永遠是兒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父母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從強到弱的。但是這種親子關係直到彼此的生命終止才能終止,但是有時精神影響還會存在。

其四是靈活性。家庭教育面對個體,隨時隨地進行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過多影響,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

其五是針對性。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善待。因此,家庭教育都是面向獨立的個體,採取的往往是個性化的教育。

基於上述家庭教育的特點,父母就要學會做家長,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那麼父母如何學會做家長呢?

首先,父母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家長大多是70、80後,他們中的學歷比他們的父輩都有提升,有的家長甚至出過洋,留過學,高學歷,高收入,即使沒有高學歷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也都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大多數家長追逐的目標。這更要求家長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好家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家長只有堅持終身學習,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孩子才能在家庭這所大學順利畢業。

其次,建立和諧、民主、融洽的親子關係。這代父母趕上計劃生育,他們本身許多的家長就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求民主,要求個性的張揚和解放。現在輪到他們做父母了,許多家長能做到感同身受,使親子關係更加的和諧。

第三,建立良好的家風,制定家訓。良好的家風有傳承的作用。古有曾國藩家書,現代有傅雷家書都可以借鑑。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存能力。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在家庭中培養的,從點滴做起,從點滴培養,才能培養出負責任的,有擔當的大寫的人。動手操作,隨時隨地地生存技能的指導與訓練尤其重要。

第五,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是家長的當務之急。現在孩子的課業負擔較重,一次次的減負並沒有真正的減下來,孩子被功課壓得往往喘不上氣來。孩子的眼睛近視了,孩子的身體不堪重負,這就需要家長重視起來,在業餘時間有計劃的給孩子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生活,又強健了孩子的體魄,為孩子的人生打上牢固的底色。

如果家長做到了以上幾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就一定能建立起來發揮出它應有的教育作用。教育是根植於愛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一定能結出充滿愛的果實。我們一起期待吧!


暖陽古道聽風


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那麼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到底有多重要,再多理論也是虛談,大家不妨先看看下面兩則內容:

一則是去年刷爆網絡的“一家23人出了11個學霸”新聞:事件的主人公是兩位90歲高齡的王榮慶夫婦,來自福建三明。他們結婚62年,如今四代同堂,在他們的教育培養下,一家23人中有3位博士、3位碩士、5位大學生,他們所在的學校多為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廈門大學等名校。老人提倡“示範性效應”良好的發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家人齊頭並進,相互鼓勵,所以在四代同堂裡收到的“碩果”是非常明顯,也迎來了一大批羨慕的眼光。

一則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酒鬼兼賭徒馬克斯•朱克家庭的統計事例,在他之後七八代的子孫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殺人被處死刑,63人因偷盜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殘廢者竟多達400餘人!當時的“人種論”者認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然而當時的教育學家作出另一種統計是:美國紐約有一個兒童救護會,它收容和照顧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貧民窟的孩子,即當時所謂的“低能兒童”。由於救護會付出酬金,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裡接受良好教育,結果在50年內總計收容的2.8萬兒童中,有87%成為教授、醫生、技工等有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馬克斯•朱克一個第九代孫,也被該救護會收容,送到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寄養。截至1917年所作統計為止,他的操作和學習成績都特別好。他已經20多歲,被輿論認為是“地方上的模範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人的未來發展成功與否不是取決於血統,而是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子女們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讓孩子思想萌芽的階段。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子女後代非常重要。這就像子女的起跑線,有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人,可以給子女們多講講起跑的規則。而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只能自己跌摸滾打,自己探索人生道路上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