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島再現大明:現在的廟會節。未必有明朝時熱鬧

今天,蟹島中海視界再現大明小編想討論一個有氣氛的話題

蟹島再現大明:現在的廟會節。未必有明朝時熱鬧


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往日裡繁華的北京城卻逐漸變得安靜起來,早晚地鐵不擠了,路上車也不賭了,小區邊大大小小的店鋪也都貼出了“回家過年”的告示。但在“年會風潮”(所謂年會風潮是指,年終歲首之際,各路公司學校團體等扎堆來蟹島度假村辦年會的現象)早已告於段落,本已告別喧囂的蟹島度假村卻再次反常了起來。

最近幾日在上班的路上,忽然發現道路兩旁齊刷刷的搭起了簡易棚,從簡單骨架到覆上蒙皮,一直很納悶這明明馬上都要放假了,這個度假景區是要搞什麼?後來在道旁的空地上,又出現了輪胎圍成的場地,這時不覺想到:該不是開廟會吧?果不其然,簡易棚搭好後,又齊刷刷的在各個棚兩邊貼起了對聯,並附上統一的橫批:蟹島新春廟會節。

廟會,果然是京城百姓春節不可缺少的執念。

蟹島開廟會的那條路,正好緊鄰著“再現大明”項目景區,這地理位置的相近不知是不是某種巧合,“廟會”與“大明”相近的並不止是地理,更是歷史,因為京城廟會最早興起的時間,正好是在明代。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條繁華的大街上,街邊商鋪鱗次櫛比,街中百姓摩肩擦踵,街旁吆喝不斷,熙熙攘攘,有華商也有胡商,商鋪中的商品琳琅滿目,有珊瑚樹、走盤珠、祖母綠、貓兒眼石,紫金脂玉等奇珍異寶,還有商彝周鼎、晉書唐畫等名貴古玩,更有內府秘藏,扇墨箋香,幢盆釗劍,柴汝官哥,洋緞蜀錦,宮妝禁繡等世不常有、目不易見諸物件,一時間讓你應接不暇。


蟹島再現大明:現在的廟會節。未必有明朝時熱鬧



這不是一個逛潘家園的遊記,而是一個五百多年前關於明朝廟會的真實記載。明代的筆記《談徑》上有云:“廟市乃天下人備器用御繁華而設也,珊瑚樹、走盤珠、祖母綠、貓兒眼,盈架懸陳,盈箱疊貯,紫金脂玉,商彝周鼎、晉書唐畫,宋元以下物不足貴。又外國奇珍,內府秘藏,扇墨箋香,幢盆釗劍,柴汝官哥,洋緞蜀錦,宮妝禁繡,世不常有,目不易見諸物件,應接不暇,唯碧眼胡商,飄洋香客,腰纏百萬,列肆商談。”

根據《西城之最》一書的記載考證:明代的“都城隍城廟”廟會,是北京城裡最早的廟會。“都城隍城廟”,位於現在的西城區金融街。其遺址1984年被定為北京市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寺廟,始建於元代,當初叫“佑聖王靈應廟”;明代永樂年間改名為“大威靈祠”;“都城隍城廟”是清朝時才改變的說法。


蟹島再現大明:現在的廟會節。未必有明朝時熱鬧



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描寫北京風光的散文集——明代孫國敉所著《燕都遊覽志》上曾記載:“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互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第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

廟會是由古代的社會發展來的,多是定期的商業活動,早先本來是以佞神進香為事,久而久之,因為香販多而商販雲集,於是廟會一變而為臨時市集。

---《商業志》


明代城隍廟廟會時,雖商業活動已變為主體,但進香祭神的儀式並沒有被廢弛,廟會時還會舉行隆重的城隍出巡活動,就是抬著城隍像遊街,巡察民間,懲惡揚善。現在,這種習俗已逐漸演變成了在各個廟會中各具特色的遊園活動。

京城廟會,自明代興起,延續至今,現已成為了京城百姓春節時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現在每年春節,京城裡都要舉辦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廟會。要集中領略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和風土人情,逛春節廟會是最好不過的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