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療愈》: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仍有勇氣擁抱自我

每次看到心理學家的書,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心靈捕手》中的尚恩,因為尚恩對威爾說的那句話:

不是你的錯,孩子,不是你的錯。閱讀這本《內在療愈》的時候,這種感覺再次撲面而來。

這本集結了很多心理學家的故事的治癒系書籍,讓我們看到了心理學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也從心理學家的親身經歷和專業眼光,對如何跨過心裡面那道坎進行了詳盡的解說。在他們的故事裡,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影子,也能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內在療愈》: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仍有勇氣擁抱自我

1. 揮手告別抑鬱:EMDR訓練法和MBCT訓練法

斯特凡尼是個抑鬱成疾的心理醫生,或許這讓人很難理解,心理學家也會有抑鬱症?但事實就是如此,每個人都可能要與自己的內心抗衡,心理學家也不例外。斯特凡尼開始無端地悲哀,對自己的喜歡失去興趣,甚至一直被“自己一無是處”的念頭所困擾。

改變的契機來自於朋友介紹的兩個訓練法:EMDR訓練法和MBCT訓練法。

簡單來講,EMDR訓練法是個對回憶再加工的過程。痛苦的記憶之所以會帶來那麼強烈的感受,重要的不是我們回想起的那些畫面,而是強加在畫面中的消極情感。當它們經過反覆發酵,就會形成強大的衝擊力,讓我們陷入痛苦之中。而EMDR訓練法能夠將那些消極情感拿走,當我們再次進入回憶的時候,就不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了。

《內在療愈》: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仍有勇氣擁抱自我

與之搭配的MBCT訓練法則更廣為人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念訓練法。和我們一忙起來就忘了悲傷一樣,這種訓練方法也是改變我們注意力的一種嘗試,只不過它不是通過分散注意力來讓我們忘記悲哀,而是通過集中精力關注自身感受,從而把胡思亂想的那部分注意力拉回到當下,並藉此讓我們不再為壞情緒的產生而擔憂。

正念訓練法聽起來簡單,真正進入訓練卻不輕鬆。五天高強度的持續訓練,一開始就對我們改變抑鬱心態的毅力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換句話說,要想克服抑鬱症就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是要有堅定的決心。

很多人在談到抑鬱的問題,習慣把這歸結於內心的脆弱,並寄希望於有雙溫暖的手,能將被情緒淹沒的自己拉出悲傷的泥潭。但其實,“自助者天助之”,尋求外界的幫助固然重要,但關鍵還要靠自己。

《內在療愈》: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仍有勇氣擁抱自我

2. 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自我揭露,擁抱真實的自己

“接納自我”是《內在療愈》中談及最多的一個話題,而心理學家斯特凡那和心理學家布律諾,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接納自我的好方法,自我揭露。

如同說到大家心坎的墨菲定律,每個人幾乎都會有“怕什麼,來什麼”這樣的經歷:想完美表現自己的時候偏偏出岔子;擔心被老闆批評,老闆卻總能揪出小錯誤;勸自己鎮定自若,紅得像煮熟螃蟹的臉卻出賣了內心的緊張……

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人會選擇再小心一點,而“自我揭露”卻不走尋常路,反而是“怕什麼,就去面對什麼”。也就是說,自我揭露是一個直面自己短板的過程,先將自己的不足當成常態,然後再想著去改變它,這樣一來,我們對自己的苛責也就在無形中被淡卻了。

《內在療愈》: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仍有勇氣擁抱自我

在《極簡生活法則》中,作者泰普勒曾經把生活比作披薩,他說:“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總是伴隨著難嚼的番茄乾和橄欖”。這個比喻很是精闢,而若把人比作披薩,也是如此。

所以,哪怕我們會臉紅,會膽怯,會不知所措,會沮喪,會疲憊,會陷入抑鬱,都別忘了尚恩的那句“不是你的錯”,然後勇敢地擁抱那個真實的自己,再一點一點地慢慢改變。或許,這也是《內在療愈》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