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道口同和裕銀號沉浮史

同和裕銀號位於道口古鎮大集街路北,清代建築,原建築佈局為四合院式,東西寬15.4米,南北長48.4米,現僅存臨街北屋、東西廂房。臨街北屋二層,面闊五間(15.4米),進深6.9米,窗戶上闢梳背式磚券,二層設冰盤沿,山牆仿徽州馬頭牆。

同和裕銀號東西廂房相距6.3米,其中東廂房現存6間(22米),進深4.23米,磚石木結構,單簷閣樓式,仿徽州馬頭牆,灰色小瓦布頂,磚雕墀頭,方門窗,窗上為梳背式磚券。西廂房現存9間(30.7米),進深4.15米,磚石木結構,單簷閣樓式,仿徽州馬頭牆,灰瓦布頂,磚雕墀頭,方門窗,窗上為梳背式磚券。

滑縣道口同和裕銀號沉浮史


同和裕票號是新鄉金融大亨、實業家王晏卿創辦的。民國初年的道口,地處豫北交通要道,水運和陸運十分發達,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有識之士和商賈紛至沓來,他們辦企業、創商號,一時間人口急聚,百業興旺。

胸懷大志的王晏卿瞅準道口這塊風水寶地,在1911年成立新鄉同和裕銀號的第二年,即1912年2月,就在道口創辦同和裕第一個分號。在道口大力吸收民貸,支持道口各行業發展,對盤活道口經濟、促進市場繁榮起到了推進作用。

同和裕在道口經營面很廣,除金融匯兌外,綢緞莊、針織、棉紗、鐵絲等市場百貨無所不包。道口大部分百貨雜鋪店、莊都從他那裡進貨,或為之經銷,短短的幾年,同和裕在道口已發展成為第一大票號。

滑縣道口同和裕銀號沉浮史


1915年在當時河南省省會開封辦起開封分號。之後,同和裕又在鄭州、漢口、上海、天津等地設分號,“北伸平津,南延滬寧,東至新浦今屬連雲港,西達成都、太原,共有分號43處,店員850餘人。同時兼有工商企業105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先後經營21載,成為集現代化銀行、綜合性工商業為一體的集團。”

1932年後,“同和裕”銀號業務迅速擴大,在接辦了天津大中銀行、取得500萬元鈔票發行權後,王晏卿信心爆棚:“使銀號向銀行化發展。”他意圖在山東、安徽兩省建立金融網,再擴充東北、西北分號,進而插足西南金融界,構成同和裕在全國的金融網。

但當時同和裕內部已有危機,一是銀號社會存款大量投資興辦工商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二是銀號迅速膨脹,導致店員、雜工人數猛增,運營成本增大;三是取得500萬元鈔票發行權,準備金完全是虛收虛付。 更深層的原因是,同和裕作為民營企業,與官辦銀行官僚資本的競爭處於劣勢。它的迅速擴張,也激化了與軍閥駐軍間的矛盾。

滑縣道口同和裕銀號沉浮史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金城銀行、河南省農工銀行以銀行團的名義,聯合發起攻勢,使“同和裕”發生了三次大的擠兌風潮。前兩次因發現較早,同和裕尚能轉危為安。第三次,已是滅頂之災了。1933年10月13日開始,對“同和裕”的擠兌自省城開封發端,迅速傳至各地。王晏卿為圖存冒盡風險,四處呼救,最終未能逃脫失敗下場。 1937年10月4日,新鄉縣司法處民事裁定同和裕銀號破產,道口分號也隨之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