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師的傳武”離真傳武有多遠?

01 所謂大師


日前,有位自稱大師的馬姓太極掌門人,與一位退伍老兵進行了一場民間比武。

這場比武可以說備受關注,因為這位馬大師自稱在英倫戰勝過90公斤泰拳王、巴西柔術冠軍、歐洲MMA冠軍……可代表傳武。如此這一系列光輝戰績讓人隱隱約約想起金大俠筆下那位張真人,因此馬大師人氣極高。


“馬大師的傳武”離真傳武有多遠?


當然和神龍顯首不見尾的張真人比起來,馬大師比較喜歡對凡塵瑣事指指點點,比如批評UFC金腰帶衛冕冠軍不懂傳武。尤其是前段時間另一位自稱實戰派代表的雷大師被業餘選手KO之後,馬大師直批雷大師學藝不精。有人說馬大師是愛蹭熱點的婆婆嘴,又有人說他這是心繫傳武天下、弘揚武道精神。

說了這麼多,是想說很多人把這位馬大師當作傳武的實戰派標尺。尤其是這場比賽,馬大師作為一位接近古稀之年的老大爺,親自出場對戰天命之年的對手,讓粉絲們很感動。

但馬大師這場比武讓人非常意外,因為全程只有30秒,便草草宣佈結束。對於這樣一場關注度很高的對決,很多人還沒回過神便結束了,實在是太過遺憾。

下面對這場僅僅只有30秒的比武復下盤:

第一段:馬大師兩手低垂擺出防守的動作,有道骨仙風的模樣。然而他好像沒來得及發功,就被對手擊中,全程4秒左右。

第二段:馬大師起身之後,步履有點蹣跚。這次只見他揚手做出進攻的動作,好像還是沒來得及發功,又被對手擊中,倒地。

第三段:馬大師迅速起身,進攻,不中;再次被擊中,倒地不起。

醫護進場,比賽結束。


02 輿論江湖


此戰雖不激烈,持續時間也不長,規格也不高,卻向輿論界丟下一顆炸彈。各家各派觀點紛紛亮相發表高見。前幾年被嘲笑得很慘的雷大師,不失時機地出來蹭熱點。少林派某大師也出來指點江山發高論。

觀點一,支持派。該派觀點認為馬大師那麼大年紀還能出場,很不容易,為傳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耗盡最後一點能量,堅信馬大師是好樣的,馬大師的傳武也是好樣的。

馬大師醒來之後不忘發表一番高論:功夫點到為止,右拳放到鼻子上沒有打他,我叫一下準備收拳,因為這時間按傳統功夫的點到為止,他就輸了,如果這個時間要發力,一拳就把他的鼻子打骨折了,放在鼻子上沒有打他,他要承認!


“馬大師的傳武”離真傳武有多遠?


觀點二,嘲諷派。該派認為出來混的遲早要還,吹過的牛皮遲早要爆。

還有人編出段子:馬大師用面部襲擊對手的拳頭,一般人不敢這樣玩,可見功力之深厚;見對手拳頭腫了,感覺過意不去,主動倒地認輸,可見武德之高尚。形意太極拳技術要領深奧,套路變化形式多樣,對基本功要求特別高——一定要學會說學逗唱!

因此有人總結出馬大師犯了三個大忌:一、千萬不要出山;二、出山不要動手打;三、要打也不要和外人打!然而馬大師牛皮吹多了,讓自己以為自己很能打。

觀點三:傳武已死。以前一直對傳武抱有幻想,總以為高手在民間,深藏不露等等,後來瞭解多了才發現,全是騙人的傳說。——這話聽起來多麼心酸無奈。


03 誰的傳武?


傳武真的死了麼?我想起一個故事。

1899年,袁世凱率領8000名新軍趕赴山東當巡撫,見義和團的拳民們舞刀弄槍、熱鬧非凡,便上前詢問。大師兄號稱“刀槍不入、不懼洋鬼子”,並當場示範。

只見大師兄對徒弟們面授機宜一番,便面向大眾、口唸咒語;繼而渾身顫抖、如神仙附體狀;隨後有人拿著大刀往身上砍,有人拿長矛往身上戳,而大師兄面無表情、毫髮無損,可謂技驚四座;隨後竟有人對大師兄開了幾槍,大師兄依然臉帶笑容,巋然不動……


“馬大師的傳武”離真傳武有多遠?


目瞪口呆的袁世凱回過神,掏出別在腰間的勃朗寧999純金手槍,對大師兄放了一槍;大師兄胸部鮮血直流,氣絕身亡。

謎底揭開了,原來大師兄弟子們的刀是假砍、矛是假戳、子彈是空槍。

隨後袁世凱在山東平息了義和團。在那之後,大家都認為傳武被義和團的大師兄們糟蹋了。但歷史證明,裝神弄鬼的大師兄只是借傳武的旗號忽悠人,並不代表傳武。

再舉幾個例子——

同志原本表示對志同道合者的尊稱,但有人就把它認為是同性戀。

小姐原本表示對女士的尊稱,但又有人把它和風塵女子結合起來。

公知原本是科普知識的公共知識分子,但有人就把它看做是噴子。

馬大師這場比武,究竟是代表馬大師個人的傳武,還是代表整個傳武?

從馬大師個人層面講,古稀之年還能上臺打比賽,並且被擊倒3次、起身2次,已經不容易。要知道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中,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70歲,中國男性平均壽命大約74歲。如果這位馬大師沒有打著傳武大師的旗號,之前沒有那麼多光環,在這個年齡以普通習武者的身份上場,有這表現完全應該贏得尊重。

為什麼很多人反而在看馬大師的笑話呢?答案很明顯,就是馬大師一直扛著“傳武大旗”。很明顯馬大師代表不了傳武,正如義和團大師兄代表不了傳武一樣,他的比武只能代表他自身的傳武。.


04 傳武內涵


傳武應該有三種內涵:技擊、表演、修身。

技擊這塊應該有兩層:

集體層面的傳武就是精銳軍隊集體作戰。戰國四大軍種,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趙邊騎,其實都是集傳武於大成的隊伍。不僅要個人搏殺,還需要陣法與之配合。其後歷朝歷代的精銳部隊,基本上都是傳武大熔爐。比方說戚繼光為抗倭而演練的鴛鴦陣,堪稱傳武中的一朵奇花。他們武藝未必最高,單個拉出來不一定比得上武林高手;但陣法演練一定最為嫻熟,配合最為默契。

個體層面的傳武主要指武藝修為,俠客、刺客、死士、將軍都是這個範疇,比方說項羽、呂布,大家以為是將軍,實際上他們的武力值並不輸所謂武林高手,也是傳武精英。現階段大家想到傳武,就想到江湖俠士,搞得神秘兮兮的,很明顯是被武俠小說帶歪了,以為年齡越大修為越深、武力值越高。馬大師的支持者,大致也是這個群體。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要知道技擊這東西,本就是簡簡單單的,而不是神秘兮兮的。從本質上來講,簡單的太祖長拳並不比神秘的少林七十二絕技效果差。


“馬大師的傳武”離真傳武有多遠?


傳武想要推陳出新,第一步就要去神秘化。

目前個體層面的傳武技擊已經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畢竟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大俠與刺客。最關鍵的是,中國的傳武界墨守成規,總是講自古以來怎樣怎樣或老祖宗怎樣這樣;並沒有推陳出新,制定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技擊規則,這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節奏。

沒有自己的規則,就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所以傳武面對現代拳擊、散打、自由搏擊等技擊規則非常吃虧,看起來已經落伍。實際上不僅僅是傳武領域,所有領域都是一樣,不去探索建立自己的規則,最後都是要吃大虧的。

失去技擊土壤的傳武,只剩下另外兩個功能,表演和修身。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好,印度人就通過瑜伽把表演和修身結合得很好,不僅自己練習,還推廣到全世界,順便輸出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太極拳在表演和修身方面比瑜伽差麼?為什麼一定要通過技擊這條途徑推廣?馬大師把太極拳貼上技擊神功的標籤走江湖,本身就很搞笑。其實馬大師以接近古稀之年的身份,扛著修身大旗出戰,說服力反而更強一些。


05 道


修身這方面,並不只修煉身體。因為華夏文明最終講求行知合一,內外兼修。中國很多文化大師如孔子、墨子、李白、王陽明等等,都有不錯的武藝。對他們來說,武藝並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那麼簡單,還有對大道自然的感悟在裡面,修身的時候也在修心。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傳武是華夏文化脈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對馬大師的失望而全盤否定傳武。

如果從大歷史週期中來講,傳武誕生於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有點脫節。現代人需要把脫節的歷史軌道修復。

傳武如此,很多傳統文化也是如此。

因此傳武並沒有死去,也不會死去,但它真的需要這個時代的人們賦予其新的生機。這個時代人們做不到這點,將來總有人能做到。

最後再奉勸一句那些所謂的大師們,出場比武賺錢其實不用扛傳武大旗,很累的;就說武術修行者為兒孫賺錢買房子即可,大房地產時代的眾生都能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