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超市“大船調頭”門店“大變小”欲止連虧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孫吉正 北京報道

連續五年虧損後,聯華超市(00980.HK)交出了一份正向增長的答卷。

近日,聯華超市發佈業績報告,2020年上半年集團營業額約為140.37億元,同比增長4.1%;淨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32.7%。在提到業績增長的原因時,聯華超市方面表示,主要受益於在疫情期間集團各零售業態積極應對,且超級市場業態受益於上海區域網點門店轉型及門店合夥人計劃推廣,營業額上升。

實際上,近年來聯華超市一直在進行業態轉型的嘗試,推出線上到家業務和門店訂取業務,開出融合“購物+餐飲”的精品超市GREEN&HEALTH,開出2萬平方米的鯨選未來店,對標盒馬等。而2020年上半年,聯華超市一度關掉148家門店。在關店同時,累計新開135家,相較於傳統大賣場,新開門店在面積上有所縮小。

而這也是各大傳統商超的縮影——在探索中前行。但縱觀包括聯華超市、人人樂等傳統巨頭,轉型皆不順暢。

零售專家雲陽子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傳統商超轉型不順是行業常態,而且聯華超市還是國有性質,在戰略層面、業務層面、組織層面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這種侷限性導致其創新能力不足,轉型難度增加。

正向增長

根據聯華超市公告,2020年上半年,聯華超市實現營業額約140.37億元,同比增加約5.49億元,上升約4.1%,同店銷售上升約1.23%。其中,集團大型綜合超市業態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80.17億元,同比上升約為2.1%,佔集團營業額約為57.1%;超級市場業態營業額同比上升約為10.6%,佔比36.6%;便利店業態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7.87億元,同比下降約16.5%,佔比5.61%。

對此,聯華超市方面解釋說,這主要受益於集團在疫情期間,各零售業態迅速應對,同時超級市場業態受益於上海區域網點門店轉型及門店合夥人計劃推廣,營業額同比增加約人民幣4.91億元,同比上升約為10.6%。

“正如聯華超市自身的解釋,此次業績的增長有疫情影響的成分。作為最早一批本土零售連鎖企業之一,聯華超市的經營管理仍舊面臨著與時俱進的挑戰,新零售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從目前來看,聯華超市還存在更為基礎性的問題,比如賣場的環境、業態的規劃、商品的重新組合、內部的管理機制等等。”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說,現在整個行業基本都是兩三個點的利潤,可以說利潤是省出來的,如果內部管理不更加精細化,聯華超市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實際上,21世紀的前10年,聯華超市一度位居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榜榜首。不過在2015年,聯華超市陷入了持續的虧損之中。

2015~2019年,聯華超市分別虧損4.97億元、4.5億元、2.83億元、2.19億元、3.78億元,五年合計虧損約18億元。

對於聯華超市的落寞,零售專家丁利國分析表示,聯華超市以超市業態為主,在20世紀90年代沃爾瑪、家樂福等一些外資零售商進來以後,標超業態就有些落寞了。再到後來的電商興起,大賣場開始受到很大沖擊,標超業績反而有所回升。但聯華超市業績還是持續虧損,原因在於其未擺脫傳統的落後模式。

“現在物美、永輝、蘇寧、京東的一些小型門店,與聯華超市的商超業態規模差不多,但在運營商方面卻相差甚遠,比如都在發展的線上線下融合,打造自己的APP,向新零售轉型。但聯華超市新零售轉型步調比較慢,商業模式較為傳統,即使前幾年經歷永輝、阿里巴巴的入駐,聯華超市也未能在數字化轉型當中取得明顯的成果。”丁利國說。

文志宏也表示,聯華超市歷經眾多股東卻未取得明顯的轉型成果。實際上通過其他股東入股重組或是改造是可能帶來成效的。比如此前被蘇寧納入麾下的家樂福,在經歷過重新改組之後開始扭虧為盈。新股東的賦能不是簡單的資金入股,而更多的是從供應鏈、內部管理機制、線上賦能、服務等整體進行優化。

大船掉頭

實際上,近年來聯華超市進行了不少轉型和業態創新。

在聯華超市的中報中,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聯華超市一度關掉148家門店。在關店同時,累計新開135家。

記者梳理發現,其中大型綜合超市業態數量並無變化;超級市場業態新開95家,關閉門店50家,網點淨數增加45家,其中新開直營店23家,加盟店72家。便利店網點淨數減少58家。總體來看,便利店數量減少,超級市場業態板塊比重上升,且主要以加盟方式擴張。

根據上海尚益諮詢總經理胡春才的介紹,在聯華超市新開的門店中,將原本8000多平方米的大賣場壓縮到4000平方米左右,效果還不錯,相較於傳統大賣場,新開門店在面積上有所縮小。顯然聯華超市是有意將重心從大賣場向社區生活廣場業態傾斜(面積比大賣場小很多,但貼近消費者的功能組合更加豐富)。另外,在商品組合、生動化陳列以及熱心服務上有所提升,看來是在精細化經營方面進行改善。事實上,對於聯華超市來說,新零售目前要在利潤層面改善業績還是很難的,主要盈利還是需要倚靠線下,線下門店對標業界標杆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的,因此線下精細化管理提升及擴張並舉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從戰略上來講,聯華超市是大賣場收縮、小型超市擴張。而在這一過程中,採用加盟的方式是有利有弊的。加盟店可以迅速擴張,並且不需要付出過高的成本,如果出現虧損,也容易關店止損。但是另一方面,加盟意味著聯華超市的掌控權被削弱,一旦出現竄貨等問題,對聯華超市的品牌形象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國企的優勢本身就是對質量的管控,此類問題一經出現,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丁利國說。

文志宏表示,從聯華超市目前的動作來看,它是從業態、門店佈局層面在做優化。對於零售企業來說,具體門店的經營需要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還需要考慮區域業態的組合。同時,關店有時候也是為了止損。而減少便利店的佈局,在於內部模式的落後和外部環境的競爭。聯華超市的重點市場在華東,以最強勢的上海市場為例,這裡是便利店業態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像羅森、全家、7-11等都瞄準了這塊市場。

而聯華超市面臨的競爭並非只有便利店板塊,而是整個業態。

記者瞭解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聯華超市共擁有3339家門店,約82.3%的門店位於華東地區,僅上海佈局就超過2000家。但事實上,即便是紮根多年的大本營,聯華仍舊面臨著整個行業的擠壓。

華東地區被譽為新零售概念的起源地,這一點從阿里結盟的對象就可以看出,銀泰商業、蘇寧雲商、三江購物都是深耕華東區域的“地頭蛇”;華潤體系的蘇果超市也霸佔江蘇市場20餘年的時間;華北巨頭物美也通過收購浙江供銷超市,將“物美+多點”這一模式帶入華東市場。

而聯華超市自身落伍的經營模式並未為其提升競爭力。實際上,早在2017年,聯華超市就推出了線上的“到家”業務和網訂店取業務,同時在上半年開出融合“購物+餐廳”的精品超市 Green&Health;8月份開出2萬平方米聯華鯨選未來店,對標盒馬鮮生。但因為營收不及同等體量傳統超市的一半,鯨選未來店在開張僅一個月後又改為24小時營業,希望通過增加營業時間,提升單店產出。

文志宏表示:“聯華超市目前面臨的問題,多種購物渠道衝擊是一方面,真正的華東地區市場競爭也是一方面。目前華東市場的競爭對手,不管是門店業態上還是顧客體驗上都在進行新零售變革。而聯華超市受制於國有體制和自身體量,雖然有所嘗試,但收效甚微,轉型還有待時日。”

而這也是傳統商超的共同特徵。

作為早期站隊“阿里陣營”的新華都,新零售業務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除全面對接淘寶到家業務之外,與阿里巴巴合資建立的進行創新門店建設的新盒公司並未有所建樹。

“騰訊陣營”的主力軍永輝超市也早就開始了新零售探索。2017年初,對標盒馬鮮生的永輝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便已面世,並不斷豐富自有品牌產品,開發了永輝生活APP,承接永輝超市與超級物種的線上訂單,提供半小時送達服務。但在巨大的投入後,永輝超市業績並沒有得到相應提升。反而還在2018年上半年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而同樣致力於打造多點的物美,其多點真正的業績能力也暫未有明顯體現。

雲陽子表示,新零售轉型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這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新零售是到店又到家的服務,這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的一個商業模式,用戶體驗肯定較傳統的更好。但另一方面,其經營難度也就增加了。新零售強調數字化運營,整個供應鏈追求智能化,這需要企業改變傳統經營思維,學會將大數據運用到整個產業鏈中。

“傳統型商超本身轉型就比較困難,加上聯華超市國企的性質,導致戰略層面洞察能力偏低,加上組織能力以及業務能力優勢欠缺,這三種能力的欠缺就會導致思維能力的滯後,進而影響動作和結果。“雲陽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