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看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故事吧……

作者:熱血三國系列頁遊

年少讀三國,崇拜過曹操的揮斥方遒,傾慕過孔明的慧冠群雄,驚歎過呂布的鮮衣怒馬。


如今再讀三國,卻獨獨欽佩那個在漫長失意路上默默前行的劉皇叔。

無它,只因,他面對人生失意與坎坷時的善良,讓我們看到了成大事者必備的格局,以及最明智的選擇。常有人說:“選擇大於努力!”在同等努力的情況下,選擇的對錯,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劉備從東漢末年邊陲小鎮的一個無名小卒,最終成為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其所經歷的選擇不計其數。我們一起看看其中的一些選擇吧。


出兵救援孔融


孔融任北海相時,劉備在公孫瓚手下擔任平原相。後來,孔融遭受管亥的黃巾軍圍困,在公孫瓚手下當差,僅為平原相的劉備立刻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


這一舉動,使得孔融後來投桃報李,推薦劉備擔任徐州牧。


選擇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看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故事吧……


投奔陶謙


曹操以父親被徐州牧陶謙的部下殺害為藉口,數次出兵徐州。不得已,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


劉備被委派去援救陶謙。十分熱情的陶謙立刻就給劉備增撥了四千丹陽兵。如此一來,加上原本擁有的數千兵力,劉備部下的兵力一下子就有近萬人。


劉備於是決定不回去當平原相了,脫離公孫瓚,留在徐州,投奔陶謙。


令劉備沒有想到的是:陶謙很快就去世了,陳登、糜竺等徐州官員請劉備領徐州牧,孔融也在一旁敲邊鼓。劉備因此一躍而成為牧守一方的大員。


這樣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而劉備之所以能成為徐州牧,正是基於之前出兵救援孔融以及留在徐州投奔陶謙這兩次關鍵抉擇。


選擇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看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故事吧……


所以說,不忍是失意時的仁心。

孟子早有言:仁者無敵。


劉備,正是將一個“仁”字踐行到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者大智,無愧於心,歲月與未來必定予其饋贈。

仁者大勇,立身清明,驚濤駭浪也無法讓他後退。


還有幾次重大有利的選擇:扛起反曹大旗;果斷離開袁紹,投奔劉表;聯吳抗曹;入益州,奠定蜀漢根基;這些都一步步幫助劉備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最後一個選擇:剛剛稱帝,就出兵東吳,為關羽報仇,也為了奪回荊州,卻是劉備一生中最錯誤、最不明智的選擇。


“怒而興師”,出兵東吳,最終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一把火燒得損兵折將,灰頭土臉地退到白帝城。在白帝城,劉備一病不起,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選擇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看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故事吧……


縱觀劉備一生的關鍵選擇,前六次都選對了,所以他開創了蜀漢,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而最後一次,劉備選錯了,終於含恨而終。


由此可見,選擇確實十分重要。當然,作出正確的選擇,不能僅靠運氣,更重要的是要靠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