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不跟袁紹一起抗曹操?

民工愛歷史三國


那山說三國:

從小就喜歡聽三國的故事,喜歡瞭解三國中的人,與三國中的事。小時候總是向大人提問,三國裡誰的本領大,誰的戰鬥力最強?看電影也是一樣,那時最喜歡看的是打仗的片子。小孩子評定一個片子的好壞,是以打仗的場面有多大,持續的時間有多長來判定好壞,最好的片子是從頭打到尾。看完之後,大夥絕對都是讚不絕口。長大後順著從前的疑問,去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種種答案。言歸正傳,且聽俺說道說道史書中對袁紹與劉備的蓋棺之論。

一、袁紹的顯赫家世及功成垂敗

袁紹,字本初,汝南郡汝陽人(現河南省商水縣)。東漢時期,“汝南袁氏”家族四代,從曾祖袁安開始,就有五人曾位居三公,可謂是權傾天下,顯赫無比。

袁紹就出生於這個政治世家,《三國志.袁紹傳》中說:

“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後漢書.袁紹傳》也說:

“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從史書記載來看,袁紹年青時,長得英姿威武,容貌非凡。他即有家族勢力的支撐,又有他個人魅力的加持,天下豪傑志士都紛紛上門來拜訪與他結交。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在當時很多人眼裡 ,袁紹是未來政壇的優質潛力股。

影視劇中的袁紹


既然袁紹名聲遠揚,他就難免會遭到當時權傾一世宦官集團的忌憚。因為袁紹結交的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漢恆帝時期,被以“黨錮之禍”罷官處理掉的一些人。這些人是和宦官集團對立中敗下陣來的政敵,和他們摻攪必受其影響。所以,宦官們對他的猜忌,也是很有淵源的。

加上早前,宦官集團就以朝廷的名義招攬過袁紹入朝做官,目的一、是為我所用;二、是為就近監管。不過每次招攬,皆被袁紹找些理由給推辭了。

東漢末年豪橫朝野的外戚梁冀被剷除,平時簇擁在皇帝身邊的太監們,出謀劃策最是得力。因此,外戚勢力倒臺後,宦官勢力則迅速填補了朝中的權利真空。

漢靈帝時期,十常侍把持朝政。他們的首領大長秋趙忠在國家部長級會議上就放話。後漢書中趙忠有說:

“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

都鄉侯.趙忠


這已是赤裸裸的警告意思。因此,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已是如坐針氈。他便私下忠告侄兒袁紹:不要再這樣搞了,不然我們這個家族就會有滅門之災。袁隗的擔心不無道理,他早已看出袁紹的大志,遲早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後來袁隗擔憂心悸的事得到應證,但殺他一門的不是宦官集團,而是西涼軍閥集團的董卓,這已是後話。不過,袁紹聽後仍然是我行我素。

袁紹做過一些小官,他因父母相繼去世,以服孝為名,便辭職隱居了多年。中平五年時,朝廷設西園八校尉職缺,以此來招攬各世家的青年才俊,入朝為國效力。袁紹也聽從叔父的勸告,做了佐軍校尉。同他一起入職的還有一位和他相愛相殺的老朋友——曹操,也做了驍騎校尉。校尉一職大概相當於現代集團軍師長的級別吧。

袁紹出仕不是隨意的,他是有備而來。何太后的兄弟何進做了大將軍,因此,袁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順理成章,袁紹也就成了大將軍何進的得力助手。他積極遊說大將軍要趁早處理宦官集團,以免步前朝大將軍梁武的後塵。可惜何進終是屠夫家世的見識,不是殺伐決斷之人,在關鍵時刻,被宦官集團反戈一擊中傷命,還是步了前朝梁武的後塵。

影視劇中大將軍.何進


何進死後,袁紹表現出巨大的勇氣與才幹,積極聯絡同僚與軍隊,撲滅了此次政變,共殺死宦官兩千餘人,至此東漢末年的宦官集團,被剷除殆盡。但是,也由此也打開了東漢末年的潘多拉之盒。

當初大將軍何進在擁立新君問題上,怕自己搞不定宦官集團,所以就密詔各路諸侯進軍首都,逼宦官們就範。結果宦官們表面就範,臨了又反戈一擊,把何進給滅了。隨後,袁紹又把宦官們給滅了。但是,接受勝利果實的,卻是趁虛而入的西涼軍閥董卓。

同樣在擁立新君問題上,袁紹和董卓意見相左。袁紹意欲刺殺董卓,事洩後逃走,卻連累了在洛陽的袁氏一門,被董卓逮捕後斬殺乾淨。


影視劇中 太師.董卓


袁紹逃出後,在初平元年,從渤海郡起兵,與各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被推舉為盟主。因各路各有盤算,討伐不力起紛爭,隨之討董勢力瓦解。後來朝中生變,袁紹退及燕南,經營冀、青、幽、並四州,成為董卓死後最大的一方諸侯。

可惜袁紹沒有戰略眼光,沒有聽從謀士沮授的建議,去挾天子以令諸侯,被曹操慧眼獨具所得。袁紹少年得志,本可以呼風喚雨,割據一方。奈何他得志後,一個失誤接著一個失誤,終被魏武帝曹操所滅。

後漢書.袁紹傳中有此評價:

“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二、劉備的屌絲逆襲成功之處

劉備,字玄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涿郡涿縣人(今河北省涿州市毗鄰

於北京市大興區、房山區),祖上做過地方小官,後因爵位不顯,逐漸淪落為走夫私販的地步。

三國志.先主傳中說: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影視劇中 漢昭烈帝.劉備


劉備年青時,雖然很窮困,但是很有帶頭大哥的風範。不但結交了生死一共的關羽、張飛 ,也結識過一些地方官員。劉備少年時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等,一起求學於時任九江太守的盧植為老師,由此,也搭建起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階梯。

顯赫的出身卻抵不過現實的殘酷。但是劉備深信自己骨子裡的高貴,從而憑此信仰,也凝聚發揮了他一生的德行與力量。“窮且益堅,不墮凌雲之志”,用這句話來衡量劉備如量身定作般準確,因為他用一生的踐行都在證實,他向理想的光輝處正在闊步前行……

靈帝執政後期,黃巾軍四起,各州郡長官校尉各舉義兵。劉備也率其屬下,投靠校尉鄒靖軍中,因討伐黃巾有功,被賜予除安喜尉一職。

黃巾軍被撲滅以後,劉備因有軍功,被朝廷授予縣令一職。東漢末年政治腐敗,官場更是墮落不堪。劉備在職期間,也是深受其擾。

當時官場奉行卑躬屈膝。一位省裡來的官員,在公事上百般刁難,劉備本想找這位督郵大人解釋解釋,但他不屑於官場的潛規則,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劉備是有英雄底色的人,那能吃這等小人逞志的虧。直入,將其打到在地,用繩捆綁好,驅馬來到縣界。本想一刀結果了事,這時督郵大人再也沒有了官威,像落水狗一樣苦苦哀饒。劉備將縣印掛其脖子上,揚長而去。

之後軍閥混戰,劉備輾轉不定,有協助好友公孫瓚,守邊對抗袁紹;有陶謙病危,受其委託代領徐州牧;後與呂布戰,敗,投曹操。後又離去,投荊州劉表對抗曹操。總之,創業不易,過得就是混戰的日子。

不過,劉備有一種常人無法企及的東西,那就是具有敗不餒,不認輸,堅韌不拔的意志。正是這一種內在的東西,讓諸葛亮被其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而折服,由此揭開了三國之前幕。他們這段君臣和諧的關係,被歷代傳為千古佳話。

諸葛亮身居南陽,他了解時世。曹操身邊謀士如雲,他去了似支流入海,所以他不願;孫權國內江東豪門居上,他去後如植種於蔭下,所以他不甘。其他諸侯更不入他的法眼了。

與其說,諸葛亮深受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不如說,諸葛亮經審察後深信劉備的德行,可以君臣一心,攜手共創偉業。

滄海橫流中,君在擇臣,臣也在擇君。

由此,他們展開了“隆中對”的藍圖……

蜀漢丞相.諸葛亮


三國志陳壽評價劉備: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結論

袁紹與劉備出生與生存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他們幾乎是不存在同一個精神軌道的上的人。哪怕他們都是品行不錯,因價值觀的不同 ,就無法志同道合,攜手前行。

袁紹素有大志,早有代漢自立之心。劉備自認自己是高祖之後,漢朝的傳人。有匡扶大廈將傾之心,也有意圖大漢中興之志。可以推論一下,以袁紹的胸襟局量,能不能容得下劉備的幹雲之氣?以劉備的英雄才幹可不可以屈居於袁紹的外寬內忌之下?

答案是:不可能!

孔子曰: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那山悅讀


其實,在官渡之戰的前期,劉備是和袁紹一起抵抗過曹操的。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特別是顏良文丑兩大名將的去世之後,勝利的天秤已經開始傾斜了。而作為半道投靠過來的劉備而言,袁紹只是他的暫時棲息地,兩人還未達到共患難,同生死的境地。因此,劉備再一次被曹操擊敗之後,便萌生了離開袁紹的想法。

其一,斬車胄,奪徐州,聯袁紹,抗曹操

劉備就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越挫越勇。在興平二年的時候,徐州牧陶謙病重,為了能夠給自己管理了大半生的徐州能夠在戰火中不受波及,在和徐州當地的世家豪強商議過後,決定把徐州牧一位讓給前來支援的劉備。

三辭之後,劉備在陳登和孔融的勸說下領任了徐州牧一職。但是,州牧一職還未捂熱,揚州一帶的袁術大軍侵犯了過來,而兗州的呂布和陳宮也來了一個“偷家”。在措不及防之際,劉備的家小被呂軍所擒。為此,劉備只能先妥協,而後三番五次的想反攻呂布,但都無功而返,劉備最後只能投靠曹操。

依靠曹操的勢力,劉備終於能夠復仇,並在白門樓建議曹操殺掉呂布。隨後,在建安四年的時候,袁術稱帝,左將軍劉備奉曹操之命隨朱靈一起討伐袁術。途中,袁術病死,劉備率軍轉道徐州,斬殺了當時的徐州刺史車胄,再次奪回了徐州。

而從曹操那裡生活過的劉備,深知曹操麾下人才濟濟,士卒戰鬥力強悍。所以,為了避免被曹操所破,劉備開始北連袁紹,以及聯絡周邊的郡縣的群寇,譬如,昌豨,孫觀等人。期間,曹操派遣司空長史劉岱,中郎將王忠等人進攻劉備,被劉備所敗。

所以說,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官渡之戰前期的時候,劉備已經在徐州和袁紹聯盟了,而且是以諸侯的身份。

其二,衣帶詔事發,劉備敗逃青州,暫投袁紹

作為北方最有影響力的兩大諸侯,袁紹和曹操之間必有一戰,而這,兩者在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了。所以,袁紹在當時就不斷的侵襲幽州、冀州、幷州,以及青州等州郡,火併了公孫瓚,收編了韓馥等諸侯。而曹操,也開始有意識的以兗州為中心向周圍侵蝕,而且對於徐州一帶,曹操先後攻了三次。

劉備在建安四年的時候,趁著討伐袁術之際,轉道奪了徐州,這讓曹操很憤怒。況且,有了劉備這一“攪屎棍”的存在,曹操根本無法放心去和袁紹搏鬥。而且,在這個時候,衣帶詔一事東窗事發,這更讓曹操寒了心。因此,為了將要打響的官渡之戰,曹操再一次開始親征徐州。這一戰,劉備戰敗,逃到青州投了袁譚,而後入了袁紹那裡。而關羽,則是在下邳外的小山坡中被曹軍包圍,為了保護劉備的妻子,關羽和曹操依法三章後投了降。

劉備在袁紹那裡,暫時不是諸侯,而是以一個“袁紹朋友”的身份依附在袁紹麾下,併為袁紹所驅。儘管這樣,劉備和袁紹兩人在建安五年的時候,還是一同抵抗曹操的。只不過,這一次是從合作形式轉變為上下級形式。

其三,官渡中後期,袁軍呈敗勢,劉備敗於許都以南,萌離意

在建安五年二月,袁紹發佈討伐曹操的檄文,派遣顏良包圍白馬,而袁紹親自率軍駐守黎陽。顏良身為河北四庭柱之一,被袁紹寄予厚望。但是,因為曹操用關羽之刀,殺了顏良個措不及防。隨後,在延津一戰上,四庭柱之一的文丑也斬殺了。


期間,劉備當時也被袁紹派遣到許都以南一帶作戰。但是,袁紹的作戰意圖被曹操所洞悉,所以,當劉備遇上了曹仁的軍隊時,劉備不敵而敗逃。也就是這個時候,劉備開始萌生了離意。

劉備當時逃到青州,想暫時投靠袁紹時,就是看到袁紹勢大,而且又有四世三公的名頭,覺得袁紹和曹操對戰中,袁紹能夠以碾壓的姿勢戰勝曹操。但是,令劉備沒有想到的是,袁紹這為北方“霸主”是如此的無能,一步步的把袁軍推向敗得一方。

所以,在看到袁紹有了敗勢,而且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和曹操沒有和談的關係存在了。故而,為了自己“匡扶漢室”,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理想,劉備以連結荊州劉表,尋求外援為由,從戰場上脫離出來,帶兵下了汝南。

這個時候,官渡戰場上已經是袁紹和曹操這兩位發小在對決了。

其四,劉備的個人戰,曹操的追擊

在脫離了官渡這個戰場之後,劉備快速率軍下汝南,期間收服了黃巾餘黨龔都等人。有了黃巾兵源的加入,劉備的勢力再一次發展了起來。

但這個時候,官渡之戰已經差不多打了一年了,而有了荀攸,以及新投靠過來的許攸的建議,曹操開始率軍偷襲烏巢,破了袁紹的糧倉。烏巢的失利,是袁紹失敗,曹操崛起的轉折點。

在曹操打敗袁紹,以少勝多之後,曹操開始逐步的吞併和消化袁紹的勢力。同時,為了扼殺劉備崛起的火苗,曹操在建安六年的時候,親自率軍去討伐汝南一帶的劉備。很顯然,劉備再一次失敗了。失敗的劉備,只好南下去投靠荊州的漢室宗親劉表,暫得新野一小城作為駐地。同時,劉備還要為劉表抵抗北方的曹軍,保護荊州。

所以,這個時候的劉備和曹操之間的戰鬥,很大程度上是個人戰,但牽扯到了劉表。

總而言之,在建安四年到建安五年的時候,劉備是和袁紹一起抵抗過曹操的,但是兩人的合作形式不一樣。但到了建安六年的時候,官渡之戰已經打完了,曹操追擊劉備,也只不過是為了扼殺劉備崛起的念頭,以及看能否一鼓作氣的南下荊州,做好下一次戰爭的前奏罷了。


韶華傾夢


抗了只可惜袁紹無能失敗了

公元199年,袁術稱帝后不久,袁術稱帝的行為,被天下諸侯所不齒,畢竟如今還是劉姓天下,因此袁術成為了眾矢之的,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

袁術不敵,接連失敗,地盤被眾割據勢力所瓜分,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


曹操得知消息後派遣劉備和朱靈率領5000兵士,前去追殺袁術,結果袁術因為吃不上蜜漿解渴,吐血而死(其實就是覺得自己突然落寞了,一時間接受不了)。

袁術一死劉備突然沒有了追擊目標,但是回去相當於再次入虎穴,想要再出來可就難了,加上漢獻帝對劉備的哭訴,說曹操種種的罪行,劉備決定反叛對抗曹操。

一不做二不休,劉備以休整的名義要求進駐徐州,實則是圖謀徐州,徐州太守車胄看到是曹操的兵,放劉備進了徐州城,進城之後,劉備突然出手殺了車胄,拿下了徐州城,徐州城劉備熟悉,所以內部很快安定,劉備由原先的5000人馬,增加到了數萬人馬。


實力雖然增加,劉備認為以自身的力量根本無法對抗曹操,便主動聯繫在河北的袁紹,聯合袁紹一起對抗曹操,以求解救漢獻帝於水火當中。

但是,還沒等兩人聯合,衣帶詔爆發,劉備被牽連,曹操隨後派大軍圍剿劉備,劉備無力抵抗,徐州城被攻破,劉備軍被打散,劉備隻身一人逃往袁紹處。

劉備到袁紹處沒多久被打散的士兵逐漸聚攏,而袁紹和曹操也進行了大決戰,劉備也參與了當中。

後來劉備覺得袁紹遲早會落敗,索性離開了袁紹投靠了劉表。


正如劉備所想,因為袁紹的指揮不當,導致決戰失敗,地盤被曹操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