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劉銳:平凡中的堅守

他們不都是這場“無聲的戰役”中平凡的人嗎?他們不都是在平凡崗位中默默奉獻的人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才更顯得充足……“好記者講好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劉銳。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劉銳:平凡中的堅守

好記者:劉銳

參賽感言:很榮幸能夠參加成都市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比賽,感謝那些曾經鼓勵過,幫助過我的領導,朋友和親人,同時,也感謝能有這樣的平臺,讓我自己在比賽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提升。

無論最終的比賽結果怎樣,能通過這樣的平臺,將我曾經經歷過的這些故事分享出來,我自己已經很知足。

後期,我也會不斷總結,挖掘自己在採訪過程中那些感人至深故事,通過他們,傳遞社會正能量。

好故事:平凡中的堅守

今年1月29日,我拍下了一張照片,今天我想向大家講述的,便是這張照片背後的一些平凡人的故事。照片中的這些人,他們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小的30歲,有的是貨車司機,有的是種植戶,有的是商人,沒有人要求他們必須參加這次任務,可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這次“抗疫”的隊伍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江堰市藍天救援隊隊員。

今年正月初五,我和我的搭檔朱沛潔跟隨這7名隊員一起前往武漢,運送由他們自發募集到的20噸蔬菜。時間緊、需求大成為了募集蔬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直到出發前的5分鐘,滿滿一卡車的物資才裝載完畢。由於不想家人擔心,臨行前我的搭檔朱沛潔才敢將此次要前往武漢的任務告知妻子女兒,電話那頭,是妻子的埋怨和女兒的哭鬧。而當我將行程告知父親時,電話那頭也是家人的極力勸阻,而我執拗的掛掉了他們的電話,直到出發後,父親才向我打來電話,叮囑我務必做好防護工作。運輸途中沒有一個人入睡,壓抑、沉默充滿了整個車廂,對於能否完成此次運輸任務,隊員們不清楚,對於能否完成此次採訪,我和搭檔也不清楚,懷揣著對前路的未知和擔憂,凌晨1點,迎著細雨,我們一行9人踏上了去往武漢的路途,

他叫苟少林,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認識了當時前來都江堰參與地震救援的藍天救援隊,從此便萌生了要創建都江堰市藍天救援隊的想法。2005年,苟少林開始自籌資金,組織起了只有7人的救援隊伍,15年時間裡,他多次參與國內外緊急救援任務,奔赴至每一處需要救援的點位,搞宣講、做培訓、參與救援成為了這麼多年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在他的堅持努力下,都江堰市藍天救援隊已從當初的7人壯大成為近千人的隊伍,而他作為第一負責人也經過了15個年頭。由於運輸任務緊,直到出發後的第二天中午,我才有機會採訪到他,當問及他為什麼會願意自費募集物資運往武漢時,他是這樣告訴我的。

苟少林說:當我們看到武漢受災以後,我們感同身受,我們也是汶川地震一起走過來的,那種切膚之痛,只有我們內心才能體會到。

苟少林那句“切膚之痛”一直讓我思考了很久,究竟是多麼深刻的體會才能說出這樣的詞語,簡短的回答是像是經歷了浴火重生後內心深深的迴響,

車輛行進過程中,全程保持“人停車不停”,因為要儘可能保持隔離服密封性,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大家能做的只有減少飲水量,喝水都是一小口一小口抿著喝。開車司機由隊員們輪換來,其餘人要麼抓緊時間休息,要麼就是在對接武漢倉儲中心卸貨事宜,而我和搭檔朱沛潔則全程全程保持下車採訪拍攝,上車組稿發稿的工作模式,期間發出了10餘條有關此次運輸的報道,隨行的每個人都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劉銳:平凡中的堅守

經過23小時車程, 2月1日0點,我們一行9人順利進入武漢境內,順利將這批滿載著“關愛”的生活物資送抵武漢天河機場倉儲中心,看著倉儲中心內那些忙碌的身影,我想,他們不都是這場“無聲的戰役”中平凡的人嗎?他們不都是在平凡崗位中默默奉獻的人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才更顯得充足。因為管控措施嚴格,我們並未被允許進入到武漢市區內進行採訪報道,只在倉儲中心外側向頻道發回了實時報道,而這樣的結果成為了我這次行程中最大的遺憾。運送物資的終點也彷彿成了我此次採訪記錄的終點,看著遠處武漢天河機場繁忙降落的航班和身邊一行人釋然的表情,那一刻,作為一名記者,我覺得自己就像停機坪上待令的航班,心有不甘地等待起飛的指令。經過一個多小時卸貨,我們又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隨後便被集中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隔離結束後的我心裡卻始終留有遺憾,1100公里外的武漢現在是什麼樣子,我無比迫切的想要實地看看那裡的情況, 4月8日,我再次接到前往武漢採訪報道的工作安排,此次還是和搭檔朱沛潔一起,與第一次出發時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兩人都充滿了期待。我覺得這一刻,那個在跑道前等待的指令終於到來了。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劉銳:平凡中的堅守

再次來到武漢,我們兩人擬定了一個清單,金銀灘醫院、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 武漢的商場、超市、大街小巷我們都要去看看, 8天時間,我們走遍了武漢和這次疫情有關的所有地方,每一個點位都留下了我們兩人的足跡。

這是武漢雷神山醫院,整齊的病房內已經沒有了之前收治的患者,再過2天,這座醫院即將徹底關艙,在與現場工作人員交談過程中,他說已經很久沒有像現在這麼輕鬆了,雖然看不到隔離服後他們的表情,但從話語中我能深深體會到他們內心的喜悅。

這張則是我們在武漢採訪過程中遇到的第一次堵車,這樣的武漢和之前見到的情況簡直“天差地別“,如果說一定要有一個詞語來形容遇到堵車時的感受,那麼最準確的那個詞一定是“欣喜“。

這是4月11日,我們在武漢東湖風景區採訪時看到的畫面,不少市民已經選擇外出散步,擁抱家門以外的世界,而這一刻,武漢的一切都在散發著勃勃生機。

我用鏡頭記錄下武漢解封后的變化,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變化與發展,兩個多月後的再次到來,這座城市也以一種新的姿態從陰霾中走出與我相遇。我很慶幸作為一名記者,記錄和經歷了在這樣特殊時期下的點滴,兩進武漢、一次隔離,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境遇,身邊也都是不同的人群。但是面對困難他們卻擁有著同樣的能量,在逆境中堅毅、在執著中堅持、在希望中堅定,他們是平凡中堅守著的力量。

編輯:陳輕語

版面編輯:陳靜

責任編輯:張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