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該如何擺脫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對我的影響?

指間流沙3728637


科學用藥,充實自己的內涵,每天學習一些知識並且在一個群裡講出來,幾百人的聽眾會讓你恐懼慢慢消失 自信心隨之而來。


靜心閣—楊先生


如果只是你認為自己有這兩種疾病,那麼,我認為,你也應該去醫院做一次診斷,或許這樣能讓你更安心。

社交恐懼症屬於焦慮症的類型,再加上抑鬱症,必然會對你的思維、情緒以及行為產生影響。並且,這個影響並不是說你能不能想通的問題,不是單一心理層面的問題,而是你的大腦這部分的機制受到了影響, 是生理性的,所以,用藥是必然的,這個問題先解決,才能更好地處理心理層面的一些問題。

通常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會幫助你調整認知和行為這部分,幫助你來應對抑鬱症缺乏生活動力的問題,同時,也會通過一些心理技術幫助你逐漸適應人際交往當中的一些恐懼感。

我看到你說,“3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雖然不太清楚你對於一事無成的標準是什麼,但是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生活如果並不如意,何必繼續苛責自己

很多時候,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都會有一些不合理的思維在背後起作用。任何這些思維發展,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幾率就會越來越大。

比如說:“我必須得在30歲成為怎樣怎樣的人,否則我就是失敗的”、“我必須在人際關係當中表現的很完美,否則我就會被別人瞧不起

這些思維的由來,可能性很多,或許從童年時期就已經有了萌芽;往往我們無法意識到這部分,可能因為時間久遠被潛意識壓抑住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的諮詢師幫助你來看到這部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必須”、“應該”這一類的詞彙常常應用於我們對自己、對別人的評價標準時,自責、憤怒、無力感就會成為生活的常態。

我認為,你可以嘗試對自己提幾個問題,試著尋找一些答案:

1、所謂30歲的成就,標準是什麼,又是從何而來?

我和一個33歲的男子有過一次真實的溝通,他認為,“33歲,應該有車有房”,並且,這個車和房的標準還不低。他認為自己對成就標準的來源是社會期待(包含電視劇、看過的新聞、網絡的言論等等),來源於他見過和他同歲的人也擁有這些。

在進一步溝通後發現,實際上,他對33歲毫無成就的自我批判,並不來自於他真的不明白,他很清楚,33歲就已經有所成就,所謂有車有房車美女的生活只是少數人能夠擁有的,別人所擁有的資源和努力也並不是他能夠擁有的。他的自我批判更多來源於對過去所浪費的時間、沒有堅持的努力,這些問題的悔恨。

2、社交恐懼症是毫無緣由的對社交場景產生了焦慮、恐慌的情緒及生理反應。你的社交恐懼症也是如此嗎?還是有可能,你認為自己30歲毫無成就,所以,進入人群時,你會認為別人會對你“30歲還沒有成就”這件事有評價,所以其實是對於這種評價的迴避。

3、對獲得成就這個目標,你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在多大程度上支撐了這些成就的實現?任何成就的實現,都是由行為推動的,天時地利和是一回事,行為是不是創造了相應的條件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如果確診是抑鬱症和焦慮症,儘早治療;如果不是,就想一想,是不是要學著降低自我期待,提升自己的行動力,重新回到一個合理的生活標準當中來。


水說心理話


誰能告訴我該如何擺脫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對我的影響?

你說的自己是有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是醫院診斷的,還是自己百度對號入座的,若果是醫院診斷的,就需要做諮詢的諮詢調整,看自己很難走出來。

你說的有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這兩個症狀可能都有,但有一種主要的,一個次要的,或者是一個是衍生出來的,先解決主要症狀,但無論哪個是主要的,都是以焦慮情緒為核心,都是解決焦慮。

比如抑鬱症的焦慮主要來自對自己的消極評價,對面臨工作的困難放大,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就會很焦慮。

社交恐懼症主要是擔心別人怎麼評價自己,擔心別人看出什麼,擔心自己表現不好,這些不合理認知都會焦慮。

最主要的,這兩種心理疾病,都是以條件反射的方式發作的,是一種自動化思維,需要在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帶領下,通過暗示學習訓練,就能走出來。

另外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非常相似的地方是,非常自卑,需要提升自信來降低敏感度,需要內心不斷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