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昨天夜裡,我忍不住打開電腦復刷了一遍《忠犬八公的故事》,作為一名“愛狗人士”,這部電影不出意外地又賺滿了我一公升的眼淚,但在感動之餘,我的內心萌生了一個疑問。

要知道,在如今的電視電影中,觀眾們看過的狗血老套情節實在太多,一個導演想要利用煽情來賺取觀眾的眼淚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電視劇為了感動觀眾,演員們也是使出了12分的力氣,時而喊得撕心裂肺,時而哭得梨花帶雨,可觀眾們不但不買單,甚至被逗得花枝亂顫。而《忠犬八公的故事》,講述的不過是一隻不會說話、更不會哭的狗,又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呢?

回顧整個影片的敘事架構我們不難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單線故事,從八公與帕克的相識相伴,到帕克去世後八公的默默守候,整個故事中幾乎看不到導演刻意渲染悲傷的場面,甚至當帕克意外死去,她的妻女都傷心落淚時,我們也並沒有覺得很悲痛。可電影的後20分鐘,故事僅通過客觀地展現一隻“毛孩子”堅持每天到火車站等待主人的歸來,卻賺足了場外觀眾的淚水。

自1987年,八公的故事被日本人第一次搬上熒幕,到後來09年又被美國人翻拍,兩個版本的電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說明這部老電影時至今日,依舊是人們心目中的經典催淚之作,並願意為故事的劇情買單。那麼,這個並看似並不複雜的故事究竟有何魔力能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現在,不如讓我們暫時忘記悲傷,用理性的思維來重新審視這部電影,我將在接下來的文章中,通過對鏡頭語言、配樂運用及情節發展三個角度的分析,為大家深入解讀導演究竟是如何做到讓一隻狗令觀眾動容的。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一、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分析:人類視覺穿插狗狗視覺,黑白鏡頭增強視覺衝突力,拉近觀眾與電影的距離

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雖然承襲了原版的大致內容,但美版故事在表現手法上卻並非照搬不誤。原版電影更偏重於用人對狗的態度來側面展示八公的境遇,而在美版故事中,導演大膽地在情節中穿插使用了八公的第一視角鏡頭,更直觀地展現了一隻狗眼中的世界。

第一視角下的黑白鏡頭不但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視覺衝擊,而且強烈的代入感能使觀眾對八公的世界產生更多共鳴。下面,我就幾個影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第一視角鏡頭,為大家逐一剖析八公在不同的境遇下,為觀眾帶來的視覺體驗。


(1)八公三次透過門上的縫隙觀察外面的世界

每當八公被帕克關在的狗屋中,它都會透過門縫來觀察外面的世界,漆黑的木板擋住了觀眾大部分的視野,只能看到不遠處明亮溫暖的房屋,與這個鏡頭類似的畫面在影片中重複出現了3次,雖然畫面大同小異,但每一次的出現給觀眾帶來的感受各有不同。

①鏡頭第一次出現:

在八公初次來到帕克家中時,他因為被房子的女主人所不容,於是被獨自關到了這個陌生又狹小的空間,四下裡靜得可怕,這個鏡頭給觀眾帶來的是身處黑暗環境中的孤獨與恐懼,此時的八公極度渴望回到那個溫暖的房子裡。

② 鏡頭第二次出現

這個畫面出現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外面狂風呼嘯,狗屋的門被吹得“哐哐”作響,鏡頭凸顯出了八公獨自在外受到風雨侵襲的可憐與無助,它只能委屈地趴在狗屋內,期盼主人能想起它。

③ 鏡頭第三次出現

畫面出現在帕克去世的前一夜,這一次,八公透過門縫看到屋內的燈全都熄滅了,且鏡頭不如前兩次平穩,來回晃動的畫面表現出了八公內心的不安寧,預示著將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2)八公與邁高的互動,呈現出狗的憨態,並側面反映主人公的重要性

這個畫面顯得很滑稽,當時,主人公帕克正一邊烤肉一邊向八公介紹他的女婿邁高,可在八公的眼裡卻始終只有帕克手裡的烤肉,而烤肉剛好擋住了邁高的身影,說明八公並不在乎邁高,也不想知道他是誰,表現出了八公身為一隻狗的憨態可掬。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在這個畫面中,邁高拼命想讓八公聽從他的指揮去撿球,但八公根本沒把邁高放在眼裡,我們通過鏡頭可以看出,邁高永遠只在八公視線的邊緣部位,目光的中心卻始終落在帕克身上。這一點形象地表達了帕克在八公心目中的地位與它對帕克的愛。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二、從配樂應用的角度分析:影片利用鋼琴曲的“輕重緩急”傳達狗狗的內心百態,引發觀眾的共情心理

影片中的主人公帕克是一名鋼琴教授,鋼琴伴隨著教授的一生,而導演又大量地運用鋼琴曲充當背景音樂來替代描述八公的內心世界,這時,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帕克和八公是無法分割的一個整體。

鋼琴曲代表著帕克,八公的一輩子都獻給了帕克,而帕克也無時無刻不陪伴並影響著八公。正如帕克臨死前手裡仍緊緊握著的那枚玩具球,玩具球代表著八公,在帕克走向生命的最後一刻時,也只有八公陪在了他的身邊。

在電影中,每當八公在行動時,鋼琴曲都會適時響起,且輕重緩急各有不同。例如:當八公第一次遇見帕克時,背景音樂緩緩而起,帶著些許試探與期盼,讓人感受到了初遇的美妙;當八公想要挽留帕克,第一次與帕克玩撿球遊戲時,音樂聲便帶著急促與不安之感,表現出了八公內心的焦慮,也預示著危險的降臨;當八公日夜不變地在火車站守候,音樂變得特別緩慢,表現出了八公內心的思念與悲傷……

大概這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威力,八公雖然不會說話,但這並不阻礙我們在不同境遇中感受它的情緒起伏。觀眾並不是傻子,有時候過多的解釋反而顯得累贅,恰到好處的配樂卻能輕易地引發觀眾的共情,使八公的內心世界變得更為立體。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三、從故事情節發展的角度分析:用故事細節還原現實生活,用劇情反轉引爆觀眾情緒,用狗狗的品格觸動人類心靈

人們常說:飛得越高,摔得越重。這種兩極分化的心理落差感放到這部電影中再貼切不過。不得不說,導演真的很狡猾——他在影片的前半段極力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夢境,讓觀眾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盡情地沉浸在帕克與八公相親相愛的場面中,而下一刻,這種飄在雲裡的快感卻毫無徵兆地出現了斷層,使我們一下跌入了情緒的谷底。

我們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與否,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能否找到讓讀者產生代入感和共鳴感的地方。那麼,電影是如何通過故事情節來帶動觀眾的情緒的呢?

首先,電影來源於生活,以小見大,要注重細節的表現,讓觀眾打心底相信並代入這個故事。比如,八公調皮地咬壞了女主人的作品,這個細節就很真實地反映了一隻狗的常態;還有帕克與八公相處時,為了教八公撿球,帕克以身示範,這一幕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能看到,大多數的觀眾都在這時好像看到了平時訓練寵物的自己。

其次,在高潮到來之前,導演一直在試圖幫助觀眾積累情緒爆點。要知道,任何情緒的爆發都是經過多重事件疊加累積而來的結果,觀眾在前期醞釀和投入的感情越多,最後爆發出來的力量也會越強。這就是為什麼電影后20分鐘,觀眾們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故事的反轉使觀眾的情緒達到高點並爆發了。


《忠犬八公的故事》:三刷哭三次,一隻狗憑什麼讓我淚流滿面?


最後,八公用它的行動體現出來的品格打動了我們,而導演又在電影中用了反諷的手段將這種品格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狗並不同於人,在它們的世界裡,只要主人對它好,它們就會對主人報以絕對的專情,你許他十年,它便許你一生,且永不背叛。而人則相差甚遠,人類時常見異思遷,即使是相伴一生的愛人,也不能保證在另一半死去後還一直固守原地,堅守這份感情;人類有時候付出的感情也有可能是被利慾薰心,電影中火車站的工作人員以及擺攤的老頭都是諷刺人類貪慾最好的寫照。不求回報的堅持對於人類來說真的太難了。


結語


八公的故事無論看幾遍,都會讓我們為它的堅持與守候感動,又為人類的不忠與勢利而感到羞愧。好在到了影片的最後,八公終於等到了帕克,帕克也將它接去了天堂,這才給了觀眾一絲絲的慰藉。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狗狗都有一個別名叫做“八公”,願所有選擇了接納它們的主人都能始終如一地愛它,因為當在它踏入家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為你奉獻一生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