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文||墨鏡下的溫泉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前言:

李爾性情多變幻,愛聽奉承愛獨斷;權欲落幕蕭蕭下,不盡心酸滾滾來。

說的便是英國古老的不列顛王李爾權欲緩釋的悲情故事。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傑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筆下的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

劇本著重刻畫了李爾王這個剛愎自用的王者人物。通過對他王權落幕過程中的見聞和感受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專橫王權的批判以及對人文主義思想的推崇。

那麼,李爾王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王權到貿者的蛻變過程呢?他的人性又是怎麼得到迴歸的呢?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1】擁權自恃——王座上的專橫霸道

自古以來,王權路上有膨脹,皇冠底下有虛榮。身為一代君王,都是萬人之上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讓一些王者迷失了自己的肉體和靈魂。

有人說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一個昏聵君王性情多變的可怕。李爾王就是其中一個。

話說這個李爾,作為一代不列顛王,他是非常霸道的。整個廣袤的疆土都是他的,他覺得自己的意志就應該凌駕於所有人之上。在他的潛意識裡,所有的人都必須無條件的服從命令。

因此,當他的大臣肯特伯爵提出反對分封疆土原議的時候,他是非常惱火的:

聽著,逆賊!你給我按照做臣子的道理,好生聽著!你想要煽動我譭棄我的不容更改的誓言,憑著你的不法的跋扈,對我的命令和權力妄加阻撓,這一種目無君上的態度,使我忍無可忍;為了維持王命的尊嚴,不能不給你應得的處分。……去!憑著朱庇特發誓,這一個判決是無可改移的。

一個擁權自恃的人,專橫獨斷便是他的專屬。他看不清是非曲直,理不清治國之道,是多麼的可悲。他的專橫跋扈也再現了以李爾為代表的封建專權的可惡。同時也表達了莎翁對古老封建專制權力的憎恨。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說: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肯特伯爵的諫言,明明是一劑良藥。可是李爾這個昏聵的王者,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蠻橫的將肯特伯爵驅除國境。由此可見,這個李爾王確實病的不輕。

身在高位而不虛心納諫,擁有權力而不知道自省,便是李爾這個王者的可悲之處。一切慾望和靈魂的膨脹,讓李爾徹底狂妄自大了起來。殊不知,他的專橫將會給他的臣民帶來多少災難。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2】分割權利——剛愎自用軟耳根,分封疆土憑喜好

很多時候,人們都愛聽甜蜜的話語,李爾王也不例外。

一句諂媚,一句奉承都會讓這個高高在上的王者飄飄然。原本打算三分疆土給自己的三個女兒,結果卻糊塗的分不清孰真孰假。

軟耳根的李爾王,最終被兩個大女兒的花言巧語給俘虜了,也被小女兒太實在的話給觸怒了。

正是因為小女的實在,讓他無法接受。他覺得這個時候都得不到一句好話,以後哪裡還能有好日子過呢?

所以,李爾王一怒之下,把小女的一份財產給剝奪之後重新分給了兩個大女兒,並從此斷絕了父女關係。

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他絕情的畫面:

我發誓從現在起,永遠和你斷絕一切父女之情和血緣親屬的關係,把你當做一個路人看待。

如果說身為一個國王,他是獨斷專橫的,那麼身為一個父親,他更是剛愎自用而且無情的。就因為一句真心實意的話撩動了他的虎鬚,他把小女的繼承權給剝奪了,甚至斷絕了關係。

梁·王僧孺有句話說的好:

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動一議可以固邦興國

李爾王這樣剛愎自用的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他這樣不留退路的決定,真的是一個王者該有的風範嗎?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就因為他這樣一個動議,不但給自己帶來了悲慘的晚年,更為無數的臣民帶來了苦難的戰爭。

我國古人曾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李爾王這個家國倫常都分不清的人,也就註定了他的悲哀。他沒想到,自己分割了權利,也割裂了親情。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3】被剝奪權利——寄人籬下的王就像一隻被拔了牙的老虎,得看主人心情

且說這個李爾王,自從把他的疆土一分為二給自己的兩個大女兒之後。僅僅留下了100個騎士,他準備在這兩個大女兒的封地上輪流居住。

他以為自己的兩個大女兒和女婿們得到了他的財產,就會跟以前說的一樣,好好替他養老送終。

可事實上,他僅剩的一點微弱的權力很快就被剝奪了,並且也品嚐到了寄人籬下的滋味。

劇本上有這樣三段話描述了李爾受到的冷遇:

1、陛下,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緣故,可是照我看起來,他們對待您的禮貌,已經不像往日那樣殷勤了;不但一般下人從僕,就是公爵和公主也對您冷淡得多了。

2、請您依了我的要求,酌量減少您的扈從的人數,只留下一些適合於您的年齡、知道您的地位、也明白他們自己身分的人跟隨您;要是您不答應,那麼我沒有法子,只好勉強執行了。

3、父親,您該明白您是一個衰弱的老人,一切只好將就點兒。要是您現在仍舊回去跟姊姊住在一起,裁撤了您的一半的侍從,那麼等住滿了一個月,再到我這兒來吧。我現在不在自己家裡,要供養您也有許多不便。

昨日的滿口蜜語甜言,變成了今天的冷酷無情,突然讓李爾王無法適應了。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僅有的一支象徵著王權的“胳膊”被兩個女兒無情的砍掉了,卻無可奈何。

曾經俾睨天下的李爾,如今卻淪落到如此地步。他以為他還是那個不可一世的王者,可事實告訴他,這是多麼的可笑。他瘋狂的打算以天雷這種大自然的力量,來提醒自己的女兒痛改前非。但這都是徒勞的,最終他被殘酷的現實給徹底擊敗了。

李爾王這個眾星捧月的權力人物,此時就像一隻被拔了牙的老虎,絲毫沒有一點威嚴了。這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生活,無論如何都無法再讓他心平氣和下去了。

所以,他瘋狂了,也崩潰了。因為他的精神世界坍塌了,他的意志火焰也偃旗息鼓了。

一切的一切,始於權力,也終於權力。可失去權力的空虛寂寞冷,卻讓他飽嘗到了人性的心酸。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4】放棄權力——重獲親情後的人性復歸

李爾最終不得不選擇放棄這一切。他知道,他不再是一個國王了。想起曾經對小女兒考狄莉姬的無情,心中忽然有了深深的愧疚。於是,帶著失去權力的空虛和對小女的愧疚,在狂風暴雨的荒野裡瘋癲的沖刷著過往。

而此時,他的小女兒考狄莉姬卻為了替他主持正義,帶著法蘭西軍隊與兩個忘恩負義的姐姐戰鬥了起來。

當李爾王再見到考狄莉姬的時候,心中感慨萬千。他沒想到自己如此對待考狄莉姬,還能得到她的原諒和愛憐。此時,李爾王才在恍惚的世界中,有了新的認識。

戰爭最終以考狄莉姬的戰敗死亡而告終,但是李爾王卻看透了一切。是非成敗自有公論,權力也好,戰爭也罷,所有的東西只有他的親身感受和見聞能夠詮釋其中的奧秘。

正如劇本中李爾的話一樣:

我們也要跟他們在一起談話,誰失敗,誰勝利,誰在朝,誰在野,用我們的意見解釋各種事情的秘奧,就像我們是上帝的耳目一樣;在囚牢的四壁之內,我們將要冷眼看那些朋比為奸的黨徒隨著月亮的圓缺而升沉。

儘管李爾也被關進了囚牢,但是他的內心卻是自由的。因為他得到了考狄莉姬的原諒和愛戴,他重獲了人生最重要的親情。

可以說李爾從王權的霸凌者淪為一個絕望的貿者,就像是一個罪惡的靈魂經過了一場煉獄的拷打,才將他的心境徹底的提升了起來。

也正因為如此,他把人性看的很通透。而他的小女兒考狄莉姬的適時出現,也給了他人性最美好一面。

這讓他感受到了,人生不只是權欲和誘惑,還有親情以及更多的真善美。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結局:

李爾王的經歷是慘淡的,也是可悲的。但是經歷了種種衝擊之後,他的人性最終得到了復歸。

而《李爾王》這個劇本之所以被列為莎翁的四大悲劇之一,不僅是他對專制王權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刻畫了李爾王人性的復歸之路。而這也是作者對人類社會人文主義思想進步的一種殷切希望。

正如恩格斯所言:“權欲與貪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槓桿”。而這些槓桿就是對人性醜陋的揭發和批判。

莎翁正是要通過對李爾王人性醜陋的一面進行深度切割,來引導人們去覺醒自己的人文思想,並朝著人性的真善美前進。

事實上,李爾王經歷了王者到貿者的蛻變,確實讓他的身心和靈魂得到了很大的觸動。一方面讓他看到了人性醜陋的一角,另一方面也讓他切身體會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正如文中最後所描述的一樣:

你們都是些石頭一樣的人;要是我有了你們的那些舌頭和眼睛,我要用我的眼淚和哭聲震撼穹蒼。她是一去不回的了。一個人死了還是活著,我是知道的。

此時,李爾王的靈魂其實早已開始顫抖了。這是他在面對考狄莉姬死亡之時的哀號。曾經,因為一句逆耳的話,可以霸道的提出斷絕父女關係的李爾王,今天忽然明白了人性的真諦。

我們知道,19世紀歐州的文藝復興之核心就是肯定人文主義精神,這種精神的目的就是主張追求現實意義中的美好生活。而人性的真善美正是在彰顯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同時,提倡愛自己愛親人的人本思想。

如今看來,考狄莉姬是死了,但她在李爾王的心中是活著的,她在我們大家的心中也是活著的。

因為,人性的真善美仍然長存於天地之間!

淺析李爾王從一個王者淪為貿者之蛻變過程中的人性復歸之路

作者簡介:墨鏡下的溫泉,生活在鄂西北的綠松石發源地。愛好文學,兼職作家。人生格言:用激情浪遏天下,用妙筆書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