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個國家走幾個城市叫深度遊嗎?

天天快樂59228


非常開心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我認為:深度遊不是你去過多少個地方,而是對當地的文化、歷史、生活規律有了深層瞭解才算的。

按照我個人來講,我喜歡一個人到一個城市生活工作,閒暇的時間用來遊玩,但是即使是這樣,對於很多地方都算不上是深度遊,也應該是當時自己的心態原因,主要是放在走馬觀花的形式了。

希望接下來旅遊業更多的方向是向深度遊方向發展吧,現在國內的旅遊狀況真的很敷衍,更多是以美景來吸引遊客,但是對於當地的文化宣傳有所欠缺,是很應該著重發展的一部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更多旅遊相關內容歡迎關注作者【言午幸】。


言午幸的騎行


我個人對深度旅遊的理解是:當你去到一個地方以後,不僅僅是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還應當瞭解包括但不限於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人文典故等等。真正的旅行應該是帶著求知的心態去旅行,而不是跟隨旅行團,大家一起上車睡覺、小車尿尿,到了景點猛拍照,回到家裡全忘掉。這樣的旅行只不過是走馬觀花似的到此一遊,只能愉悅眼睛,而不能充實內心。深度遊,我認為並不是你去了某個國家的多少個城市,而是你在去了多少個城市的同時,對每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當地的習俗習慣、特色瞭解有多少。

我自己還沒有去過國外旅行,所以沒有國外旅行的經驗。但我相信,旅行都是相通的。在國內如此,去國外也如此。為了更好的說明我理解的深度遊,我就拿我在國內旅行的部分具體景點舉例吧。

比如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簡單的旅行是這樣的:買一張門票,乘坐電梯來到塔頂,在東方明珠塔的最高點遙望浦江兩岸,不禁感嘆:哇,上海好大啊。黃浦江好美啊。接著站在各種角度,擺出各種姿勢拍照。不經意間一看腳下,哇,好高啊,太嚇人了。然後回到酒店,等待第二天的太陽昇起,去遊覽下一個景點。

我認為的深度遊應該是這樣的:站在東方明珠塔下,仰望塔身,東方明珠塔1995年就建成了,對比我們那兒1995年左右建成的小區,早已破敗得不成樣子了,可這座塔卻依然風采依舊,矗立在這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中,這個二十多年的“老物件”居然毫無違和感。一點兒也看不出時代的印記。可見當時的建造水平和設計是多麼超前。聽說這塔有四百多米高呢,我們家小區32層的樓房才100多米高。這個塔相當於我們小區樓房的4倍還不止呢。這麼高,我一會兒可不敢到透明玻璃上去踩。進入電梯:哇,這電梯這麼大,而且速度還很快,聽他們說這個電梯每一秒能運行7米呢。要是我們家小區的電梯有這麼大,這麼快就好了,每天早上上班就不用等那麼長時間電梯了。來到塔頂,呼吸有點急促,好高啊,我不敢看。書上說上海是衝擊平原形成的陸地,這樣的地方建這麼高的樓,讓人心裡沒底啊。來,幫我拍幾張照片,我要在這兒打個卡……可以看得出來,簡單的旅行和我理解的深度旅行之間是有差別的。深度旅行知道得更多,明白得更多。和簡單的旅行相比,深度旅行有更多的知識點,比如深度旅行知道東方明珠塔是1995年建成的,塔身有四百多米高,電梯的運營速度7米每秒,而且容量大,為國內僅有等等。

再比如說遊都江堰。一般到都江堰旅遊就是買一張門票,然後就是看一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看一看魚嘴分水堤,寶瓶口、飛沙堰,過安瀾索橋,上山遊二王廟、秦堰樓、參觀李冰紀念館等等。而深度旅遊不僅僅是遊覽外在的風光,更要了解內在的歷史由來、文化背景等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里的世界是抽象的,現實世界裡的東西才是可以感知,可以觸碰的。如果說讀萬卷書是理論,那麼,行萬里路就是實踐了。總之,我認為深度旅遊要做到“四到”,即:看到、學到、悟到、知道。做到了這“四到”,你去過的地方越多,你的視野越寬廣、懂的越來越多、閱歷越來越豐富、內心越來越充實。當然了,除了對景區本身的瞭解和探索以外,更深度的旅行還應拓展到對景區所在地區的瞭解和探索。我認為這才是旅行的根本意義。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對深度旅行的觀點。說實話,我自己有些時候也沒有那麼的瞭解我去過的地方,有很多為我所不知的,有趣、有料的知識還沒有在我的旅行中被發現,被挖掘。這一點我要檢討。關於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最後總結一句話:帶著知識、帶著求知的心態去旅行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三號旅行者


現在的外出有旅行和旅遊之分,走馬觀花,組團外出,時間受限,大致看看景點,拍拍照片兒,這應該算是旅遊吧。深度遊呢,應該和旅行差不多。

深度遊應該對對旅遊目的地情況有深刻的瞭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緬懷歷史,瞭解異地的風土人情,這樣才能達到深度遊的目地。

當然深度遊途中還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可以品嚐當地的美食,可以結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看到最美的風景,最燦爛的笑容,最可愛的背影。

深度遊的途中還能體會種種艱辛,不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深度遊還可以讓你瞭解很多知識,看到很多不一樣的風景,感受不一樣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