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結義金蘭是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在中國儒家文化滋養下的,這種情投意合的情感彷彿成了那個時代朋友間親密關係的見證。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可以說根深蒂固,但是人類的社會是一種群居社會,社交成了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義結金蘭則是舊時中國人結交朋友的真實寫照。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歃血為盟締結為異姓兄弟


古有東漢末年的桃園結義,劉關張的情誼在演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種小說的渲染下,桃園結義成為了無數英雄追捧而渴求的真摯情誼,在隋末也有一群人,他們結交於亂世之中,劫富濟貧,可謂是情投意合,於是這群人乎不約而同地進行了歃血為盟,結義為兄弟,但是他們之間的結義卻是以悲劇結尾,二者都是義薄雲天的結義之舉,最後結局卻是截然相反。後人對此的評價可謂是涇渭分明,“寧學桃園三結義,不燒瓦崗一爐香”這句話留給後人更多的短嘆唏噓。

桃園結義的結局雖然也是悲劇,卻為何備受後人推崇?而瓦崗結義的結局可以說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是卻受到後人的詬病,箇中緣由聽我慢慢道來。

為何說桃園三結義是為楷模?

桃園三結義的結果是劉關張建立蜀漢政權,可以說是割據一方,稱雄一時,但是最終卻沒有一統天下,二弟關羽威震華夏的功績,盡毀於大意失荊州;三弟張飛勇猛異常,不曾想命喪於小人;大哥劉備毀掉了一生的基業於夷陵的一場大火,不得不抱憾於白帝城下,不久他們建立的蜀漢政權最終也土崩瓦解。從結果來看,關張二人皆死於非命,劉備則是疾病交加而死,桃園三結義雖然沒有做到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是卻做到了同死,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時間軸上來看,劉關張的死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的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劉備伐吳路線圖


關羽作為當時的荊州的最高首長,東吳襲取荊州,不僅導致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東吳方面還做出了以絕後患的舉動斬殺關羽,荊州方向全線崩潰,盡喪敵手,蜀漢政權損失慘重,二弟被殺,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對於剛剛稱帝的劉備來說,無疑是巨大而悲痛的。

此時的劉備如果說不想報仇是不可能的,桃園結義的二弟關羽對於劉備可謂是忠心不二,對於劉備的家小也是如此,他與張飛可以說是追隨劉備戎馬一生,披荊斬棘,毫無怨言,我們來看劉備的反應,他立馬召開會議,商討伐吳事宜,敲定國家政策,但是此時蜀漢政權剛剛建立,糧草軍械不足等問題導致不得不推遲伐吳的軍事行動,但是不久張飛也命喪於宵小之徒,而叛將範疆、張達攜張飛首級逃亡了東吳。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劉備為關張二位兄弟的慘死而痛哭


此時的劉備怒不可擋,不顧屬下的勸阻,拋棄了聯吳抗曹的國家方針,棄大義而伐吳,可謂是衝冠一怒為兄弟復仇,我們都知道君王一怒往往是白骨累累的,最終夷陵一場大火,蜀漢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加速了蜀漢的滅亡,而劉備病故於白帝城,劉關張三人皆以悲劇的形象而謝幕,此三人也算是圓了同死的結局了吧。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劉備抱憾而終不得不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用忍辱負重的態度,顛沛流離的生活,最終舍了半生才建立的蜀漢政權,最終因為關張二人的慘死,而作為大哥的劉備選擇了捨棄大義而取兄弟情義,在中國的家國情懷中,在大義和小義面前,劉備選擇了後者,雖然結果失敗了,但是贏得了無數後人的崇敬,成為了後世結義金蘭的楷模,作為兄弟關張二人對於大哥劉備忠心不二,誓死追隨,而作為大哥,劉備韜光養晦了一生,在面對二弟三弟的慘死,他本可以選擇了隱忍,但他沒有忘記曾經桃園結義的誓言,沒有忘記幾十年的榮辱與共,此時的劉備做出了其一生中最為勇敢的決定——傾國之力伐吳。

為何說瓦崗結義淪為詬病?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各路英雄好漢競相出現,而瓦崗結義的的四十六個兄弟選擇了在賈柳樓,以一爐香兄弟們結義,從結果來看,王伯當和單雄信等少數人的,而其他人都成了李世民手下大將,大唐功臣,可謂是盛極一時。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隋末農民起義


為什麼說瓦崗結義不被後人歌頌,更多的是詬病呢?我們在聽聽作為兄弟的善雄信的臨終一言:走遍天下,走遍州,人心怎比水長流,都說桃園三結義,哪個相交到白頭。三哥,你在唐營為帥,我在洛陽成家,你帶走了秦叔寶和程咬金,連羅成也不留給我,都怪我單通瞎了眼,忠君不事二主,你是知道我的,我是不會降的,殺了我吧。今生不能報此仇,二十年後某再來。

最終善雄信拒絕了眾多兄弟的敬酒,與程咬金痛飲了這最後一碗酒,在眾位兄弟面前被斬。而王伯當和李密則是死於唐軍的萬箭穿心之下。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單雄信在唐營被俘殺


作為兄弟,這些瓦崗兄弟終究還是辜負了善雄信和王伯當,背離了曾經的誓言,在舊時中國重情義的社會顯然是引以為恥,所以在後世的著作中常常被作為反面教材,引以為戒,為後人所詬病。

同樣是結義,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首先桃園結義生逢亂世,他們因為共同的理想而走在了一起——匡扶漢室,劉關張的結義是有一個共同的理想的,正所謂理想高於利益,正是在這種理想的推動下,此三人能夠披荊斬棘,百折不撓,抵禦到一切誘惑,不會輕易被功名利祿所擊倒。其次是劉關張兄弟三人,劉備作為大哥,在兄弟三人之中擁有絕對的指揮和領導權,說其是核心點都不為過,其他三人都是圍繞在劉備的指揮,所以哪怕是總是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關張二人都矢志不渝地跟隨劉備的。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蜀漢極盛時期的疆域


而瓦崗結義則不然。這個隊伍的成立是因為大家的個人利益差不多才在一起聚義,可以說是利益高於理想,從北平府聚義開始,大部分的成員因為自身利益考慮而匯聚一堂,隨著聚義隊伍的壯大,個人利益慢慢發展成為了優先考慮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利益,而這種做法也成了瓦崗結義兄弟之中心照不宣的事實。所以一旦利益受到損失,瓦崗內部之間的小團體之間就會產生矛盾衝突,因此在富貴或者患難面前,都可能會各自飛。

自古義結金蘭令無數英雄肝腦塗地,為何瓦崗結義卻成了千古笑柄?

瓦崗內部山頭林立


其次是瓦崗結義之中沒有穩定的領導核心人物,小團體眾多,很難擰成一股繩子,導致李密不能做到像劉備那樣獲得絕對的領導權,很難受到其他結義兄弟的信服,其餘秦瓊、程咬金和善雄信等人也都有各自的小弟,因此一旦遇到巨大的變故,瓦崗結義的團體就會迅速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