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從頭再來”嗎?

像我這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屁民很容易跟風,很容易人云亦云,很容易被什麼東西左右。

曾經,在人生的低迷階段非常喜歡聽劉歡的那首《重頭再來》。“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深沉而又不失激昂的曲調,確實能給讓人觸發一股無名信心,生出一股積極向上力量。

現在想來,那時更多的是“年輕不知愁滋味”,遇到的多是小坑小哇,多是無病呻吟,根本就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失敗!失敗是成功的反義詞,對於我等屁民來說,從來就沒有取得過冠冕堂皇的成功,又哪裡經受過真正意義上的失敗。所以,“重頭再來”也就無從談起,更多的確實只是一種情緒!

說起重頭再來,最經典的莫過於“臥薪嚐膽”。

年輕的夫差為報父仇,登位後發誓一定要滅越!在吳國首輔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越王的謀臣文種買通吳國大臣伯喜否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后與范蠡入吳為奴。范蠡為存勾踐性命,出計讓勾踐放棄曾為王以及作為男人的全部尊嚴,從而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不準伍子胥殺掉已溫順如羔羊、木納如農夫的勾踐。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抓住良機,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又因勾踐被越臣刺傷,奄奄一息,夫差恐他死於吳國,引起麻煩,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王宮,搬進了破舊的馬廄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在大臣的輔助下,勾踐對內開始著手普查人口,獎勵生育。對外,文種不斷出使吳國,進貢財寶。范蠡的情人西施,因美豔絕倫於世,勾踐也勸其忍痛割愛。西施入吳宮後,因抱著為國而獻身之志,也終獲得夫差的專寵。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夫差竟想效仿二十年前勾踐的求和……然而,此時的勾踐早已不是當年的夫差。他有當年夫差同樣的大志,卻已經沒有放過一隻羔羊的憐憫之心!吳國的版圖被悉數併入越國,夫差自殺而亡。

嘗糞問疾,臥薪嚐膽二十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蹟!

偉人之所以不同於常人,就在於偉人都具有超乎於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忍不拔的毅力,運籌帷幄的謀智,能屈能伸的胸懷,公諾德高的人格魅力,赤膽忠心的輔佐。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以,即使曾經取得過一些成功,即使有過一時輝煌,但時過境遷後真的別再耿耿於懷,念念不忘。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況且,有些失敗的緣由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就是無可辯駁的莫須有,就更別說那些輝煌時不注重個人修養而因造成道德層面上的“人設”崩塌帶來的失敗。

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更多的浪子回頭時面對“狗改不了吃shi”的可畏人言而舉步維艱。

我們是在“忘記就意味著背叛”的教育中長大的,我們見過太多太多的“勝者為王敗者寇”。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理解“東山再起”的艱辛。所以,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理解就是:不要輕言失敗,不能被失敗打倒。要靜下心來找出敗因,盡力補足短板。要面對現實順勢而為,才不至於一蹶不振。而不是整天沉浸在往日的輝煌裡不能自拔,糾結在失敗的外因耿耿於懷。

褚時健若不懂得另闢蹊徑而非要與命抗爭來再次證明些什麼的話,其結局是什麼不得而知,最起碼我們是吃不到味道獨特的“褚橙”了。

我理解的“重頭再來”絕不是一條路走到黑,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非要把牆撞出一道口子,絕不是不相信命運而非要在不同時間踏進同一條河流。而是不甘失敗,重振旗鼓,繼續奮戰。是不管結局如何,安然於心!

真的能“從頭再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