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

甚至是亂說。

慢慢往下看,你就會發現我說的有道理了。

之前聽過支修益教授講授肺癌的防治的時候,提過被“氣”出來的肺癌。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當時覺得觀點很新穎。確實肺癌的發生和一些“氣”有關。

在肺癌的危險因素中,我們知道,有吸菸、大氣汙染、粉塵、家族史,肺部疾病史,心理因素等等。

而我們這裡說的“氣”包括:“汙染的氣”和“生氣”。

先舉個例子。

這是一個病人的故事。

一個病人患了肺癌住院。在住院期間經常和他交流,在瞭解他的病情的同時,給予一些健康指導和安慰。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他患肺癌的原因。

他們家原本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一家四口,夫妻兩個和兒子、兒媳都有著體面的工作,兩個人在單位都是領導。並且很愛面子。一家人都是很“場面”的人。可以說是“知書達理”,在別人面前都很受人尊敬。他的愛好就是吸菸,沒有其他不良嗜好。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然而,一件事把這個家庭搞垮了。有一天,兒媳鬧離婚。他非常不解,畢竟家庭條件都不錯。兒子和兒媳的關係看起來也很和睦。所以他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兒媳出軌,出軌的卻是他的屬下。聽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般。很愛面子的他突然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兒媳出軌是奇恥大辱,怎麼也想不通發生在自己的家庭。所以整天悶悶不樂,憋在家裡生悶氣。心情抑鬱到整天吸菸,一根接一根。從此這個家庭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中。三個月後。他出現了咳嗽,去醫院檢查,發現了肺癌。

分析他的故事,我們能看到他患肺癌的原因。

結合他的故事,我們來聊一聊和肺癌有關的“氣”。

1、“汙染的氣”,是導致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吸菸是肺癌危險因素中首當其中的,排在第一位的。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幾率越高。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這個病人吸菸幾十年,家庭出現變故後,吸菸的量增大了。

空氣汙染,特別是工業廢氣均能引發肺癌。芥子氣,焦炭爐的廢氣,福爾馬林氣、粉塵、大氣中的PM2.5等都會增加患肺癌的幾率。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有些礦山內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濃度高,可以誘發支氣管的小細胞癌。美國曾有報道開採放射性礦石的礦工70%~80%死於放射引起的職業性肺癌,

石油,煤和內燃機等燃燒後和瀝青公路塵埃產生的含有苯並芘致癌烴等有害物質汙染大氣,也會增加肺癌的患病。

在空氣汙染的城市,佩戴防塵口罩出門是很有必要的。

2、"生氣"等心理因素。

在健康的狀態中,心理因素佔很重要的比重。健康的心態,健康的心理狀況也是健康的要求。

生氣,惱火、憤怒、壓抑、抑鬱、悲傷等負性情緒也是容易發生腫瘤的因素。比如家庭的重大變故以後的抑鬱,心愛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也是癌症發生的誘因。

這個病人就是個很更好的例子。家裡出現了兒媳出軌的事情,他感覺抬不起頭來,壓抑,抑鬱,甚至惱火,生氣、憤怒等負性情緒。這種負性情緒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會導致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紊亂,時間久了容易導致腫瘤出現。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而他患有的肺癌與“生氣”等負性情緒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肺癌的發生,與“氣”有一定的關係。有些肺癌是“氣”出來的是有一定的道理。

如何預防這種氣出來的肺癌?

1、建議遠離汙染的空氣,遠離菸草。

戒菸是預防肺癌的第一要素。在處於汙濁的空氣的時候,建議戴上相應的防護措施,戴上防塵口罩是有必要的。接觸工業粉塵,工業毒氣的工作,建議戴上相應的防護面具。

2、調節心態,遠離負性情緒。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在面臨一些挫折,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或者重大變故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可以嘗試使用一些方法處理,比如接受現實,轉移注意力,甚至痛哭一場而不是壓抑自己,外出旅遊,聽音樂、冥想等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在負性情緒中走不出來,可以嘗試讓心理醫生進行調理。

遠離疾病,遠離肺癌。從遠離不好的“氣”做起。

你覺得呢?有什麼想說的,可以留言討論。

還有被“氣”出來的肺癌?確實有!預防肺癌,應該注意這些“氣”

關注我,隨時接受健康知識。預防疾病。

關注我,隨時瞭解健康動態,熱點時事。

#湖南醫聊超能團# #防治肺癌# @大咖熱評 @湖南醫聊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曉醫生說 @耳鼻喉楊大夫課堂 @夏醫生說養生 @大楊醫生 @青優醫師 @腫瘤科胡忠東醫生 @胸部腫瘤外科胡醫生 @貓媽說消化 @小麻花Cicy

@健康報 @頭條健康 @張文娟呼吸內科醫生 @水管工楊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