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都說,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骨肉分離。


  可我想說,更殘忍的是失散多年的孩子出現在你面前,卻不能相認。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胸口隱隱作痛:
  一位姓施的媽媽,曾經有個四歲的兒子。
  有一天,她在家裡準備晚餐,兒子在門口玩耍。
  當她把飯菜做好,走到門口叫兒子吃飯時,卻發現兒子不見了。
  施媽媽馬上意識到情況不對勁,趕緊報警,並積極尋找孩子的下落,無奈2年過去了,都沒有任何結果。
  一天,施媽媽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在路上突然被一個乞丐孩子抱住,乞丐孩子還一直喊著“媽媽,媽媽”。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施媽媽一下子就認出了這是自己失散兩年的兒子,儘管臉上多了幾道疤,渾身髒兮兮的,但是哪有媽媽認不得兒子的道理。
  但是,施媽媽一把把孩子推開,還大聲說:

“我不是你媽媽,我的孩子在家裡。”


  然後急匆匆地走開了。
走遠後,施媽媽趕緊報警,警察很快趕到現場解救了她的兒子,還端了一窩人販子。
  整件事情真讓人膽戰心驚!
  不禁感嘆天大的幸運才會在街頭遇見並找到失散的兒子。
  更讓人憤怒的是虐待孩子還拉去沿街乞討的喪盡天良的人販子!一想到這就恨得咬牙切齒!
更可惡的是,最近年關將至,人販子又開始猖獗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元旦,深圳的蘇女士帶孩子逛了一趟商場,結果差點留下一輩子悔恨。
  當天下午,蘇女士攜同姐姐,倆人各自帶著孩子逛商場。
  時逢節假日,商場人頭攢動,姐姐一手拉著蘇女士的女兒,一手牽著自己的兒子走在前面,蘇女士則跟在後面。


  突然竄出一個男子,二話不說抱起小女孩就想走。
  情急之下,姐姐一聲大喝“幹嘛”,並死死扯住孩子,待蘇女士趕上前來,才奪下了女兒。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我是開玩笑的”,男子見狀,留下一句就想逃離。
  在好心路人的幫助下,才成功攔下男子。
  面對眾人的質疑,男子強辯:“我就抱一下而已!”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光天化日之下,孩子甚至還牽在家長的手中,居然還能遭搶?
  讓我脊背發涼的是,那個商場正是我前兩天帶姐弟倆去溜達的商場……


  地獄空蕩蕩,魔鬼不僅在人間,還在你身邊。
  除了商場,最近春運開始,火車站搶孩子的事件也開始發生了。
  上海火車站東南出口處,剛剛發生過一起拐騙兒童案件。
  王女士與母親帶著自己2歲的女兒和兒子,欲乘火車回鄭州老家。
  當她們在東南出口處休息時,突然,一名推著嬰兒車,身穿黑色外套的中年女子走過來,停在小女兒旁邊,馬上抱起孩子塞進嬰兒車要走,幸好王女士反應很快立刻搶過孩子。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換個角度再看一下。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這一切就發生在幾秒之內,動作堪稱酣暢淋漓一鼓作氣。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當兩人還在僵持時,王女士的驚叫讓一旁的母親如夢驚醒,趕緊上前拉住準備離開的中年女子不放,周圍路人幫忙報了警。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到了派出所,女子還辯解稱自己抱錯小孩,民警怒斥:

“你孩子20多歲了,你在上海抱個小孩你跟我說抱錯了?”


看看,現在的人販子就有這麼猖狂,即使有家長在,都敢在你手裡明搶。
  這樣的危險,常常潛伏在我們身邊,尤其是新年前這段時間。
  曾經有人販子公然宣稱:“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
  猖狂之外,更讓多少父母看著眼前紅撲撲的孩子膽戰心驚。
  雖然我們不知道下一秒人販子會躲在哪個陰暗角落裡伺機而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真實案件,將人販子的慣用手段牢記於心。
1、慣用伎倆——入室、公眾場合明搶
  小店外,三個孩子正在玩耍,一個男子看準最小的一個孩子,若無其事地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幸好孩子的哥哥發現不對勁,趕緊上前把孩子拽了回來。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人販子直接開著摩托車到路邊,把孩子一抱,當著孩子家人的面揚長而去。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2、慣用伎倆——暗地裡偷
  孩子剛買完東西蹦蹦跳跳回家,卻突然被狠狠地拽走。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趁沒有人,直接強行擄走獨自看店的小女孩。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假裝成護士,直接到醫院偷孩子。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3、慣用伎倆——演戲、製造矛盾直接搶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散步,突然走過來一個女人,直接就伸手想把孩子抱走,父親想把孩子搶回來。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沒想到,四面八方的壞人合謀而上,還高喊:“抓壞人啦!壞人搶孩子啦!”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家長寡不敵眾,孩子就在眼前被搶走了。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4、更有製造家庭矛盾,故意製造混亂的計謀
  女人假意幫媽媽抱一下孩子,媽媽欲抱回時,另一男人假裝成媽媽的丈夫,一巴掌狠狠的打在媽媽臉上,兩人破口大罵:

“你想帶著孩子找野男人是吧。”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沒有人會上前阻止家庭內部爭端,孩子就被人販子的陰謀搶走了。
5、用伎倆——裝成好心人誘騙
  裝成好心人誘騙孩子是最常見的案例,人販子利用孩子心地單純,利用家長防拐安全教育的缺失,不知騙走了多少孩子,製造了無數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那些孩子被拐後,會面臨什麼樣的生活?


  或被收養,或被賣,被當夜以繼日工作的童工,沿街乞討的乞丐,更多孩子會落到生不如死的地步。
  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某課題組,綜合寶貝回家尋子網,及中國裁判文書網,7萬多條與拐賣兒童相關的數據,得出:
  孩子最容易丟失的場所是——醫院和火車站。
所以,首先記住,媽媽或者家中老人最好儘量避免單獨帶孩子到這些場所。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如果難以避免媽媽單獨帶孩子出門,或者孩子需要單獨出門,請記住這15個錦囊: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以上,除了家長需要為孩子準備的報警器、身份卡等東西外,對孩子的教育決不能缺少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孩子學會拒絕幫忙
  在防拐教育上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幼兒園四歲的女孩子茜茜,一天放學後,一個陌生男人走過來問她:“叔叔的錢包丟在那邊的小巷了,小朋友,你可以幫叔叔找找嗎?” 孩子點頭說好,但她想先去趟廁所。 然後她跑進幼兒園裡告訴老師:“外面那個人是壞人!” 老師雖然困惑,但還是打了110,結果發現那個男人真的是一個人販子。 老師吃了一驚,這麼小的孩子,“你怎麼知道他是壞人?” 茜茜大聲說: “媽媽說了,大人有事應該找大人幫忙,找小孩幫忙的都是壞人。”


  所以,必須教會孩子記住這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2、教育孩子要場景化
  家長不要籠統地把“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這些道理一股腦地塞進孩子的腦袋裡,就覺得自己安全教育不錯。


  最好的方法,是帶著孩子進行場景式的演練。
  比如,在商場玩的時候,問問孩子:“如果這時候找不到媽媽了怎麼辦?”
  在逛公園的時候問:
  “如果這時有一個阿姨說帶你去買零食,看看小狗你會怎麼做?”
  所有可能發生的場所和場景,家長都要進行場景化教育,一萬句大道理都不如一次實踐。
人販子手段無窮,只有多試驗幾次,才能更好地降低孩子被騙的幾率。
  萬一,萬一孩子丟了,怎麼辦?
1、不要驚慌,請立即!馬上!打110報警!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2、十人四追法
  什麼是十人四追發,如下圖所示: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3、利用好人販子剋星——“團圓”系統
  從2016年5月起,公安部為了更有效地打擊兒童拐賣犯罪事件,建立了一個全國性平臺——“團圓”系統,即“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


  收到兒童失蹤信息後,會以失蹤地為中心,向方圓幾百公里內,25個APP的用戶和警察推送信息。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截至2018年9月15日,“團圓”系統共發佈兒童走失信息3419條,找回3367名兒童,找回率為98.4%。
  大家可以在“支付寶”等APP上,搜索“團圓系統”,就可查看方圓3公里內的丟失孩子的信息。
  若發現符合情況的孩子即可立即上報,讓人販子無所遁形,為那些破碎的家庭盡一份力。


最後,五招識別人販子,有符合以下情況,請別打草驚蛇,立即報警!

6歲乞丐街頭認出媽媽,卻被拒相認:“我不是你媽,我孩子在家”


  為了每一個家庭的團圓
  也請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
  幫忙轉發擴散出去
  你的一個隨手轉發
  或許能夠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快過年了,看好寶寶,注意安全!




文/優優媽媽
  來源:超煩惱爸媽(ID:cfnba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