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作者:藍海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4月21日,最高層考察陝西省平利縣脫貧情況。在一個社區工廠裡,央視新聞的鏡頭記錄下這樣一幕:“直播是趨勢,要好好珍惜。”


平利縣電商協會秘書長王秀梅告訴媒體:“我們要多培養一些鄉村網紅,要把我們平利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去!”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01

扶貧達人背後 電商扶貧如何精準?


2019年,有經驗、懂電商的王秀梅成為平利縣多多農園的帶頭人,帶領51戶貧困戶種植絞股藍。


目前,王秀梅所在的多多農園合作社店鋪,已成為拼多多平臺上養生茶類目的熱銷產品。種植一畝絞股藍,農戶的純收益可達3000元,如家裡人手多不僅可多種,還能幫別人採集賺錢。


例如社員徐昌美,因母親年事已高,一直不能外出打工。2019年,徐昌美在合作社託管20多畝的絞股藍,光是賣絞股藍的收入就超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亮眼的脫貧成績,歷時不到半年。不僅是農戶們努力成果,也體現出“多多農園”扶貧模式的破局之力。


扶貧難、扶貧慢、扶貧是場攻堅戰。


多多農園,為何有如此神奇?


精準創新、全產業鏈賦能是一個重要考量。


公開信息顯示,多多農園為拼多多發起的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制性銜接的創新模式,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為4億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


以王秀梅所在的平利縣為例。屬於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秦巴連片特困區,貧困程度深、廣度大,是最難啃下的“硬骨頭”。平利縣經濟發展一直落後,“十二五”末,全縣依然有貧困村79個,貧困發生率高達22.4%。


2016年,在各級政府支持下,平利縣正式被確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獲得1500萬元的項目扶持基金。


營商環境大幅提升,王秀梅辭去了工作,選擇回鄉創業。


早期,與大多數人一樣,王秀梅也認為只要有渠道,農產品就能銷售出去,家鄉就會告別貧困。


線下的重投入、慢擴張、高資源門檻,自然不適合基礎薄弱的貧困。於是,和多數創業者類似,她走上了傳統的網店路線。


但隨著互聯網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及同類競爭愈發激烈,小品牌網店的市場開始被擠壓。


經過多次實踐,王秀梅明白一個道理,傳統網店模式對扶貧來說,只能“治標”,並不能“治本”。


由於農產品本身供給比較離散,銷售效率較低。導致中間環節過多,層層分利之下,雖建起線上線下的店鋪,但作為生產者的農民們卻無法共享這些收益。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顯然,王秀梅電商脫貧中遇到的難題,並非個例。


業內人士指出,對於農戶來說,這些線上店鋪只是單純的銷售渠道,和開進田間收購的線下經銷商沒有什麼不同。這也導致農戶缺少生產和改進生產的積極性。若長此以往,農產品品質難以提升,市場競爭力也會逐漸減弱,形成惡性循環。


簡言之,單純的網店模式,只是看上去很美。要想做到精準扶貧,還需平臺化的全產業鏈賦能。


正如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云所言:“我們精準扶貧裡有一個問題——如果說有產業,這產業的主要利益一定不在農民身上,如果這個產業沒有利益,負擔一定在農民身上。”


而“多多農園”所解決的,正是此痛點。


該模式的關鍵,在於通過“電商+合作社”模式,將貧困農戶聯結起來。貧困戶可通過合作社來共享銷售收益,同時,合作社帶頭人負責運營店鋪,又保證貧困戶可安心生產。


同時,“多多農園”省去中間環節,直接對接農戶,減少運輸、加工鏈等多端成本,更快、更有效地打造了新型扶貧農產業的供應鏈,保證農戶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逐本溯源,拼多多還組織了扶貧團隊,從源頭優化產品質量,保證貨源的充足和優質。


以“多多農園”雲南保山項目為例。792名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生產的咖啡豆,從當地運出,直接寄送到城市的寫字樓裡。減少中間商差價環節的同時,種植咖啡的直過民族傈僳族百姓也成為電商店鋪的“股東”。


保山的成功案例,證明了“多多農園”精準扶貧可謂行之有效。而平利縣的再次成功,則意味著該模式具有可複製性,適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及。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02

讓子彈飛


不過,這種“電商+合作社”的全新模式,也有關鍵問題。


那就是資金。


成立合作社,倉儲、運輸等前期資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貧困戶來說,顯然無法負擔。


也就是說,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電商+合作社”模式像一把槍,但貧困戶們並沒有第一顆子彈。


拼多多的戰略賦能,則讓子彈飛起來。


正如拼多多助農項目經理徐筱瑋對王秀梅說的那樣:“你帶隊做一個合作社,帶領貧困戶種植、加工,我們給你們啟動資金,你要做的,就是帶著大家一塊把品牌和銷售做好,把合作社做成新農商企業”。


於是,當年9月,王秀梅帶領51戶種植絞股藍的貧困戶組成尋夢農園絞股藍合作社。


拼多多無償投入52萬元資金,用於合作社建設、電商人才培訓以及絞股藍加工廠的建設等,並對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參與的51戶貧困戶全部成為合作社股東,共享商業收益。


有了啟動資金,王秀梅所在的合作社購買了貨車,租用了當地庫房,一個全新的合作社工廠得以建成和開工。


與此同時,以合作社名義開設的拼多多旗艦店也正式運營。


不止一個王秀梅,2019年,拼多多對農產品上行的資金扶持,力度巨大。全年額外投入159億元營銷資源及29億元現金補貼。


大量的資金投入,也讓農產品成為拼多多平臺的“拳頭”產品之一。


《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顯示,報告顯示,拼多多“起家於農業、立命於農業”,是“電商助農,大有可為”的真實寫照。2019年,拼多多實現農(副)產品成交額1364億元,進一步擴大全網農產品上行的領先優勢。平臺農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復購率超70%。其中,初級農產品的年活躍買家數達1.6億,較上年同比增長165%,實現了超高的農產品消費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拼多多宣佈將繼續以農產品上行為核心戰略,未來五年內投入不低於500億元支持農業農村“新基建”。其間,拼多多將助力農村地區打造100萬家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店鋪。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03

產業扶貧:從輸血到造血


前景足夠廣闊,而賦能也不止於此。


先進生產力,自然需要先進生產方式的激發與催化。作為新勢電商代表,模式乃至觀念的多維創新,是拼多多先人一頭、快馬勝出的關鍵。


所謂“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相比資金援助的“輸血”式扶貧,“多多農園”模式中,通過產業式“造血”扶貧,進而帶動一個產業帶、區域帶的全面根本脫貧,才更具稀缺性和創新性。


作為精準扶貧的根基和關鍵舉措,產業扶貧是根本的扶貧,也是持續長久的扶貧。但難度也是最大。


首先,產業扶貧對組織者的耐心是一大考驗,由於貧困戶們對新興產業瞭解不足,因此需要不斷去培育其意識及觀念。


其次,產業扶貧對組織者本身的實力,也有很高要求。由於產業扶貧的核心,在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換言之,組織者能否根據市場變化,對扶貧產業進行動態化、多維度、持續性賦能,則是關鍵所在。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扶貧助農,關鍵是激活農民的興趣和內生動力,不能只讓農民填各種表格,要在邊幹邊學的過程中不斷給他們賦能,在服務和資金的支持下把幹什麼怎麼幹的決策權交給貧困群體,這是精準扶貧能否持續的關鍵之一”。


從王秀梅和保山的案例看,拼多多提供了破題路徑。


近年來,直播產業方興未艾。對我國扶貧事業來說,搭上“直播帶貨”的順風車,可謂重大突破。


擁有創新基因、場景孵化力、精準人群的互聯網平臺,自然擁有更有優勢。


2020年2月,拼多多上線直播功能。並派出多多大學的培訓人員向王秀梅和合作社的貧困戶進行遠程指導。


類似實踐,在陝西各地也逐漸推廣起來。


一身土氣的涉農經濟,遇到最新潮的直播秀場,人貨場的重新組合,註定不乏看點。


開場,即是大手筆。


4月23日,央視新聞聯合拼多多進行了一場“脫貧攻堅直播”,首批參與展銷的扶貧產品,來自全省32個扶貧生產合作社。這些合作社將農戶聯合起來,變成了“前方是網商,後方是貧困戶”的脫貧新模式。


數據顯示,拼多多已聯合各地政府打造近50場市縣長助農直播間,累計售出滯銷農產品超6億斤,幫扶農戶超18萬戶,規模化助農成效突出。


不僅如此,拼多多還利用先進的分佈式AI技術,精準識別農產品的潛在消費者。有效解決農產品“市場小”的弊病。例如“丹東草莓”、“不知火醜柑”這種從前只在縣城範圍內售賣的“小眾水果”,如今已成網絡爆款。


同時,拼多多利用大數據“貨找人”的模式,有效帶動2.4億消費者由即時性農產品消費轉變為半計劃性消費,解決了關鍵的銷路問題。


需求側之外,拼多多在供給側方面的賦能同樣可圈可點。


以雲南保山項目為例,叢崗村周圍10公里範圍內的多家新建咖啡工廠,將在拼多多的引導下,在未來幾年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製化加工。


在原料端,位於高黎貢山山腰處,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在精品咖啡試驗田中引進畢卡、藍山、貢山1號、波邦等多個高端品種,將篩選出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山腰和山頂的740畝生態種植示範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複合套種,以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對叢崗村的供給側賦能,對需求側也起到了提振作用。


由於叢崗村未來將大面積替換種植高級咖啡品種,多家拼多多平臺新銳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精準引導下,長尾效應仍在不斷髮酵。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省份及省內少數民族自治州,誕生了一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金融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柴永強表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收官的節點之年,各種扶貧力量如萬馬奔騰、滔滔江水。作為新電商開創者,翻看拼多多的扶貧筆記,亦有新生態的破題思考。其之所以價值凸顯、戰略卡位,在於真正抓住產業扶貧的要義,即專注農業供需側改革。這注定了其扶貧模式,具有全局性、持續性、創新性。其核心在於,全產業鏈賦能切入,產業帶格局協同、緊貼供需端痛點,緊跟消費升級及國潮大趨勢,引導農民觀念革新、生產革新、銷售服務革新,以此升級傳統農耕經濟,用全新本土化、現代化的農業新生態,無縫對接消費需求的高頻迭代。拼多多致力扶貧所採取的‘多多農園’,正是基於此理念所延伸。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拼多多在跑通農業產業鏈上下游路徑之時,扶貧事業也會隨之取得路徑突破,兩者動態化、持續性的互贏互生、共同成長中,後續爆發的勢能看點,值得期許。


拼多多扶貧筆記:新電商的農業新生態賦能


04

四新共振 重塑三農格局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年。


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最高層發出最新號令:“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從目前看,在各級政府,以及拼多多等企業“扶貧先鋒”的共同努力下,全國脫貧攻堅已然取得巨大成就。


但任務仍舊艱鉅,只有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結合正確的方式,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國家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張望指出,“消除貧困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網絡扶貧是中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徑。”


綜合來看,拼多多引領的新一輪電商扶貧,不僅關乎民生福祉,也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提供參考路徑。


新動能、新業態、新渠道、新模式,電商扶貧4.0時代已經到來。


四新共振,正在改寫三農格局。各中期許,銠財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