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建築?有何歷史意義?

0晴空物語0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在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期間,晴川閣做為一個軍事地點,幾乎在煙霧中變成了瓦礫。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太平軍在武漢與清軍交戰,晴川閣在戰爭中被大火燒燬。1985年,晴川閣按照清光緒時期的風格重建。晴川閣不僅僅是一個亭子,它和于吉的宮殿、鐵門關的三座主要建築,以及古代拱門和其他附屬建築一起,構成了武漢唯一的河邊古代建築綜合體。


星墨動漫


武漢簡稱“漢”,因地處江漢平原,長江穿城而過,故又稱江城。武漢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發祥地,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座城市,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洋務運動重要基地,“槍桿子裡出政權”重要論斷也發源於此。雖然幾經戰亂,一些重要的歷史遺蹟損毀殆盡,但建國以後,很多歷史建築陸續得到修復和重建,荊楚大地厚重芬芳的歷史底蘊再度煥發。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侵擾了這座歷史古城、華中重鎮,在荊楚人民的不屈“抗爭”下,在全國人民的馳援鼓勵下,武漢經過短暫的沉寂,即將迎來全新的綻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武漢,看一看那些深藏曆史的建築地標——黃鶴樓、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起義門、紅樓、八七會議紀念館,記錄著近代歷史不凡的進程;戶部巷、歸元寺、江漢關向人們展示不同的文化……

黃鶴樓——公元223年的軍事瞭望臺

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是東吳夏口城的一座“瞭望樓”。晉滅東吳後,黃鶴樓的軍事作用逐漸淡化,演變成受文人墨客追捧的觀賞樓。特別是盛唐時期,很多歷史文人在此留下千古絕唱,李白留下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為黃鶴樓添加了文脈氣息,使之聞名遐邇。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黃鶴樓並非原址,原樓清光緒年間已經被毀,建國後武漢長江大橋建設時佔用了黃鶴樓原址,1981年選址重建。

古琴臺——高山流水 越古悠揚

相傳是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和山野樵夫鍾子期就是再次相遇,鍾子期在琴聲中聽出俞伯牙如高山流水和志向,被俞伯牙視為知己。幾年後俞伯牙又路過此地,聽聞鍾子期已經病故,悲憤之中摔琴封曲,終生不復鼓琴,這就是典故——伯牙絕弦。

宋人為了紀念這段友情,在此建造古琴臺,清朝嘉慶年間又進行重修。


起義門——封建王朝之絕章

起義門原為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建於明朝洪武年間,一直延用到清末,有700餘年歷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在這裡爆發,湖北新軍佔領了中和門,在此架炮轟炸湖廣總督府,隨後掌控武漢三鎮,起義宣告勝利。隨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建立中華民國,打響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槍。

起義門在戰亂中被毀,1981年城門被修復,2011年又按照圖紙重新修復。


戶部巷——從民生衙門到美食小巷

關於戶部巷的相關記載最早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在清朝時期因為地方戶部衙門建在此巷內而正式得名。戶部巷雖然不大,但是名氣很響,因為臨近港口,往來熙熙,久而久之形成小吃聚集地,因為糧食充足、海品鮮美,聲名鵲起,經久不衰。戶部巷的延續,也是對漢味美食文化的傳承。

2003年,武昌區根據歷史淵源,將戶部巷打造成為漢味早餐巷,受到廣泛認可,後來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的說法。


晴川閣——楚天第一名樓

晴川閣始建於嘉靖年間,與黃鶴樓隔江相對,因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一句而取名。晴川閣曾多次被毀,多次重建,最近一次是武漢市政府於1983年比照光緒年間樣式重建。


歸元寺——五百羅漢堂

歸元寺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道光年間修建羅漢堂,太平天國期間被毀,後經多次毀壞、重新,僅五百羅漢堂、老藏閣、普同塔三處倖免於兵禍。歸元寺的羅漢堂在佛教很有地位,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歸元(武漢)”。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廢除清廷封建君主專制

又名紅樓,始建於1910年,原為清末湖北省諮議局,武昌起義勝利後湖北新軍在這裡建立湖北軍政,成立中華民國,發佈了第一號佈告:廢除清廷封建君主專制,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1981年,辛亥革命70週年,紅樓重新修葺,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宋慶齡名譽主席親自為紀念館題名。


八七紀念館——槍桿子裡出政權

紀念館原為一西式洋樓,始建於1920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此樓中召開了緊急會議,也就是著名的八七會議。這是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思想,毛澤東同志出席會議,並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瞭鬥爭方向。


江漢關——近代恥辱歷史的見證

1922年由英資思九生洋行設計,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和英國中世紀風格,上海魏清記營造廠承建,是英政府為執行《中英天津條約》中關稅部分而建造,它見證了大武漢的百年滄桑,是近代武漢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縮影。


武漢的歷史還遠不止於此,希望大家由淺入深,由此打開了解武漢、欣賞武漢、熱愛武漢的大門。



尹禾


其實武漢算是一個後歷史城市,比不上西安,洛陽,南京有歷史韻味。但也有一些小的歷史建築遺漏,我現在人在武漢,正好有空,為你一一道來。

1.首先就是黃鶴樓了,這個不用多少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其次是武漢大學,武漢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緒年間的自強學堂,其建校歷史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現今武漢大學的主要歷史建築主要是1930年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立時期留下來的。

2.古德寺是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始建於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建築風格融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在武漢一眾寺廟中是十分另類的存在。

3.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歷史建築也“網紅”。

4.平和打包廠舊址——老建築煥發新生機。

5.黎黃陂路——將博物館搬上街頭巷尾。

6.曇華林——歷史與小清新並存。

在武漢幾年了,這些地方也經常去,疫情期間,很少走動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摘掉口罩,再去看看,希望回答您能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